新华网布鲁塞尔1月24日电(记者孙闻)欧盟外长会议23日做出决议,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原油和石油产品并对伊朗中央银行实施制裁。欧盟决议一出,伊朗迅速反弹,指责欧盟的这一决定“不明智”,明确表示欧盟必须为此产生的后果负责。
近期伊朗核问题相关各方释出“降温”信号,海湾局势才稍有松动,欧盟一纸禁令,形势再度紧绷。国际舆论担心,此举会再一次打击伊朗与美欧国家本已脆弱的政治互信,令伊核问题的政治解决空间更为狭小。
这一趋势再次表明,单边制裁、不断施压,甚至以武力相威胁,不仅无助于伊核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令地区局势更加紧张复杂。
除了消极的政治、安全影响,对伊制裁在经济层面的副作用也显而易见。欧盟对伊制裁禁令一出,国际原油市场立即产生波动。不难预见,伊核问题造成的海湾地区紧张局势,将进一步加重市场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心理预期。当前世界经济低迷,能源市场的动荡只能令经济复苏更为艰难。
纵观最近一段时间各方对伊朗核问题的表态,不难看出,国际社会在这一问题上至少有两点基本共识:其一,坚持中东地区无核化;其二,作为世界重要石油通道的霍尔木兹海峡应保持畅通。此外,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诸多挑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的背景下,努力让伊核问题逐步降温,最终得到妥善解决,毋使其成为妨碍全球经济复苏新的风险性因素,符合包括伊核问题相关各方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伊核问题近期的走向不断加重国际社会的担心。为防止事态的恶化,各方亟待寻求能有效化解僵局而不是加重冲突的应对方法。
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经济制裁和武力干涉均会令被制裁国民生凋敝、生灵涂炭——从阿富汗、伊拉克、索马里到仍在经历动荡的西亚北非,都有很多教训值得汲取。特别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一味强调制裁和对抗能起多大收效,其长远影响如何,这都需要相关国家深思、慎行。
政治解决伊核危机,现在还有机会,需要认真把握。相关各方保持冷静、理智和克制,避免事态升级,努力推动对话和谈判,力求危机趋向缓和,理应成为当前努力的原则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