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感冒伴心悸需防心肌炎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4日13:27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贺天宝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月疾病预报提醒,元宵节前后返城人口流动频繁,大中小学校即将开学,应特别注意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麻疹、水痘等疾病的预防。冬末初春是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麻疹、水痘的好发季节,每次降温寒潮来袭,慢性病患者、肥胖者、孕妇、婴幼儿和老人等较易发展成为流感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建议立即就医。感冒后尤其是出现高烧持续不退或病情反复者,应立即就医。有发热等流感样症状者,应尽量减少外出或在做好戴口罩等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外出。

  提防感冒继发急性肺炎

  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徐侃介绍,目前大多数患者感冒是因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会发烧、咽痛、咳嗽,出现眼结膜充血(红眼)、流涕等症状。老人、学生、幼儿在与外界接触中,最容易受传染,特别在人多场合购物、学习、聚会等,会导致互相传染。有近半数人感冒后会出现继发急性肺炎。这主要是此时免疫力低下,引起呼吸道寄生细菌的“发难”。如果患者一旦出现剧烈咳嗽、黄痰、胸痛、发生40度以上高烧,就是已经继发急性肺炎症状。临床上,老年人,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力低的人群和少年儿童更容易受其侵害。

  由于气温骤降,人体一时难以适应,就极易发生疾病或引起旧病复发,特别是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寒冷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极易使人伤风感冒,继发急性肺炎。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全球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肺炎球菌肺炎,其死亡率一直高居前三位。而病死率在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中约为20%。肺炎感染还容易发生其它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肾脏功能衰竭及扩展到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应引起重视。

  人多处最容易传染流感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科主任医师顾宝柯介绍,目前本市正进入冬春季流感高发季节,流感病毒传播会有所增强。加上元宵节前后随着返城人口流动频繁,大中小学校即将开学,通过密闭交通工具或空气流通较差的场所以及人群之间密切接触,使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麻疹、水痘等疾病传播的机会明显增加。

  专家指出,流感病毒人多处最容易传染。近期降温变化大,容易使人体植物神经中枢系统发生紊乱,进而导致调节功能失控,尤其是婴幼儿和老年人,会感染各种疾病,特别是感冒、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预防方法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避免与流感样症状如发热,伴连续咳嗽的人员密切接触;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或参加聚会活动,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

  顾宝柯提醒,咳嗽或打喷嚏时建议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有出现流感样症状的需自我隔离休息,密切观察自身健康状况,症状较重者要及早就医。

  感冒伴心悸需防心肌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程蕾蕾指出,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常见的病原体有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其中的柯萨奇病毒在感染过程中有可能侵犯心肌,造成病毒性心肌炎。

  绝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在发病前1到3周都有感冒经历。一般心肌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轻型心肌炎,病人没什么特殊症状,仅偶发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一般经过一个月左右的休养和治疗即可治愈;亚临床心肌炎,主要出现早搏、心慌等,早搏较多者需要静养及服药治疗;隐匿型心肌炎,感染病毒后心肌受损很多年,但病人自己一直不知道,以致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除此之外,最危险的是好发于冬春季节的重症爆发型心肌炎,病情来势凶猛,起病时类似重感冒,病人感到胸闷、无力,病情进展极为迅速、在很短时间内出现心源性休克,甚至在数日内导致死亡。病毒作用于心肌的方式是直接侵犯心肌以及心肌内小血管损伤。由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最终约10%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造成严重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如何判断普通病毒性感冒已经导致了病毒性心肌炎?心律改变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如果感冒时感到心悸、胸闷、心律失常,千万不要轻易放过这些信号,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做个心电图检查,以防万一。如果确定罹患心肌炎,一般要求住院治疗,由医师对症使用药物。此外,还要注意感冒痊愈后一周内不要做剧烈运动。儿童感冒后一定要避免奔跑、嬉戏、打闹,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损伤,为病毒侵入提供有利条件。

  因此,对于感冒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感冒时要尽量减少外出、注意多休息。平时应重视体格锻炼,增加心肌抵抗致病因素的潜力。同时合理营养,保证足够的维生素。

  儿童感冒发烧者显著增加

  专家提醒:睡懒觉、食重口味等该改了

  □晚报记者 贺天宝

  临近寒假后开学,学生、儿童患感冒发烧的人显著增加。上海同仁医院副院长、儿科专家洪春荣指出,由于假期中原本正常的学习生活规律都被打乱了,引起的疾病相继出现,例如感冒、腹泻、口腔溃疡、牙痛、眼结膜发炎等,还有的嗜睡、疲惫、焦躁不安等。必须尽快从生理、心理上加以纠正,以免影响开学和健康。

  据临床观察,近期医院门急诊中患儿明显增多。许多儿童送医时上吐下泻,出现发烧、咽痛、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涕等感冒症状。都是因受寒感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还有的因春节期间放假,原本正常的学习生活规律都被打乱,孩子们往往比平时吃得多,而户外活动的机会少,不知不觉中,过多的食物在胃部堆积,引起了腹痛和腹胀、消化不良,甚至恶心、呕吐、出现持续性腹泻等症状,患上急性肠胃炎。

  洪春荣指出,学生、儿童的“放假综合征”仍需从调节人体的生物钟入手。开学前,应尽快调整生物钟,早睡早起,定时吃饭,鼓励孩子多做运动,不要只坐在家里看电视或者打游戏。儿童,特别是年纪较小的幼儿胃肠粘膜较薄,胃肠功能也不如成人健全。放假期间过量食用一些重味的,如偏辣、偏酸、生冷、油炸的食物容易刺激胃粘膜,引起肠胃不适。甚至患上急性肠胃炎。因此,重新恢复有规律的饮食和正常的生活节奏,有助于消化功能改善,缓解放假综合征影响。除此之外,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瓜果,帮助身体机能恢复正常。

  但是调整时间因人而异,家长不应为此焦虑,甚至一天多次跑医院。有的人一两天就能恢复,有的则需数天。一般新的睡眠规律在4-6天内就会形成,如果孩子在长假期间经常晚睡晚起,形成的睡眠习惯到节后已不能和正常的作息时间相适应。因此,在假期的最后数天,不应该再这样,而是要参考节后开学应有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

  此外,调节人体的生物钟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运动,通过带孩子恢复体育锻炼,加强肌肉与神经的相互作用,可对自身生物钟进行调节。家长还可以尝试通过给孩子泡澡、按摩头部、听音乐、一起散步等方式帮助孩子放松,逐步恢复正常的作息时间。

  调理肠胃不妨煲点汤喝碗粥。给孩子添一点绿叶菜、冬笋、芹菜、胡萝卜等有利于胃肠道消化的食物。同时,主食可以多选择吃粥,例如山楂粥、山药粥、谷麦芽粥等帮助消化。进食前可先喝一碗汤,汤水尽量选择简单点的配料,例如菌菇汤,甚至是榨菜蛋汤等等。不再喝饮料,只喝白开水,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六招”助心脑血管病人应对寒流

  □晚报记者 贺天宝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死等发病或恶化的高峰期,各大医院的急诊室人满为患,急性发病往往危及人的生命。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李越华提醒,以下“六招”可以帮助心脑血管病患者安度寒冬。

  防寒保暖 寒冷天人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无形中加重了心脑血管的负担,从而引发中风、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急症,故应注意防寒保暖。在突然降温时要及时增衣;寒流袭来时少外出,外出时要穿好保暖外衣,并尽可能乘坐有保暖设施的交通工具。保持居室温暖,室温最好在15℃-20℃之间。同时还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上、下午各开窗通风15分钟。冠心病患者冬天洗澡不宜过频;洗澡时除了要保暖外,还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过度闷热;洗澡水要温度适中,不宜过热,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有人陪护。若在洗澡过程中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绞痛等征兆时,应立即离开浴室并躺下休息,必要时及时就诊。另外,在每天临睡前,可用热水泡泡脚。

  生活规律 要坚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能够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防止寒冷环境引起的各种伤害。避免熬夜工作,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

  合理饮食 多进食一些容易消化吸收且富含营养的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鱼肉、瘦肉和奶类等,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食品及动物内脏,更不要大量喝酒和抽烟。冠心病人在寒冷季节要多喝温开水。要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适当运动,同时可辅以腹部按摩等帮助排便。

  适当锻炼 寒冷季节,仍应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运动量以无不适感为度。

  调畅情志 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生活环境中,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在晴朗天气时可适当多晒太阳,患者更要广开心胸,保持心态平和,精神愉快,避免精神紧张、大喜大悲。

  坚持治疗 患者在冬天应按时遵医嘱服药,切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特别是正在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更不可随意加药或换药。心脑血管病患者身边最好常备急救药物,如心痛定、硝酸甘油等,一旦遇上高血压或心绞痛发作时,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肢体麻木和走路不稳等,应立即停止所有活动,舌下含服,身边的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向医院求救。患者还应加强血压、血脂与血糖的监测,如频繁发生心绞痛,要卧床休息,并及时到医院检查或住院治疗。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