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本驻华大使馆参赞:震后重建步子不会迈得太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9日03:44  京华时报
日本驻华大使馆参赞岩本桂一就3·11大地震恢复重建接受专访。 日本驻华大使馆参赞岩本桂一就3·11大地震恢复重建接受专访。

  日本3·11大地震过去已经一年多了,灾区恢复重建进展如何?难点何在?和汶川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相比,两者有何异同?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日本人有哪些经验教训可供外人借鉴?3月16日,本报就此专访日本驻华大使馆参赞岩本桂一。

  岩本桂一表示,虽然民众对政府重建速度过慢有看法,但日本的重建更重基础,会把根基打牢,不会把步子迈得太大。

  □重建进度

  不把步子迈得太大

  京华时报:灾区民众现在的生活状态怎样?

  岩本桂一:震后第三天,避难者人数达到47万,截至目前避难者人数仍有30多万,其中避难所还有600多人,大部分已迁到了临时住宅、租借房屋中。东北地区现在天气比较寒冷,灾民生活不方便。日本政府正尽力让他们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如果他们愿意,也可以搬到别的住处。

  京华时报:目前灾区房屋、道路和电力的恢复情况如何?

  岩本桂一:日本政府已通过4次补充预算来专门用于重建工作,共补充了近20万亿日元。临时住宅的搭建,在岩手县和宫城县已经全部完工,福岛县也基本完工。

  道路方面,除房屋冲毁地区以及核电站警戒区域,主要生命线工程基本得以恢复。新干线和机场的恢复作业已经完工。港口的部分码头重新投入使用,高速公路、国道的恢复也已完成。

  由于核电事故,去年夏天,全国范围出现了电力紧张的情况,包括东京等大城市在内。目前情况已缓解,电网基本稳定,但很多家庭依旧处于节能省电模式。

  京华时报:高失业率是否已经得到遏制?

  岩本桂一:关于失业率的具体数字还没有详细的统计。总的来讲,灾区公共设施重建,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这方面需求量是供应量的1.4倍,而全国的平均水平大约是1.2倍。但同时东部沿海的农林水产业、加工业、医疗、社会福利方面的工作需求还很少,所以很多灾民无法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

  京华时报:灾区经济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还要多长时间?

  岩本桂一:日本沿海的汽车业、半导体产业基地在海啸中被摧毁,供应链断裂。通过这一年的时间,供应链已接近恢复到震前状态,这方面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沿海地区的农林水产业、加工业仍需很长时间来完成重建。我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里。

  京华时报: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岩本桂一:废墟垃圾处理是目前最大的困难。灾区自身没有能力处理所有垃圾,很多垃圾需要搬到灾区以外的地方去。现在有很多其他地方政府在帮助灾区处理,但是有的地方政府还没表态,日本中央政府也在呼吁,但还需要一段时间。

  京华时报:有民众抱怨政府重建速度过慢,你怎么看?

  岩本桂一:有些民众对目前重建的状况不满,我们表示理解。但日本的重建更重基础,会把根基打牢,不会把步子迈得太大。

  □汶川经验

  体制不同不能照搬

  京华时报:与日本相比,你怎么看汶川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

  岩本桂一:上个月我陪同日本国会议员访问了北川震区遗址,感觉中国的重建步伐非常快。一些新盖的房子整齐漂亮,安置的居民生活也比较舒适。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首先在于两国国情(不同),中国的国土面积大,可以把受损的房屋都放在原地,城乡整体搬迁到新的地址来重建。而日本就不能这样做,首先要处理垃圾,然后在原来的地方进行重建,这就需要很长时间。

  此外,重建需要大量资金,大部分是由政府拨款,在日本,拨款一定要通过财政预算的法律,必须通过国会,必须通过一道道程序。还有,日本在重建时首先要整理每个公民的土地所有权,这很繁琐,做起来很慢。当然,中国政府方面也需要一些程序,但我认为还是比日本要简便得多。

  此外,中国的对口援建制度也是很好的,日本未受灾地区的政府也来帮助受灾居民,但是没有像中国这样完整的对口支援制度。所以,在有些方面日本还需要向中国学习,但是两国体制不同,日本还是不会完全按照中国的方式来做。

  □核电之争

  日本不会放弃核电

  京华时报:现在的福岛处于什么状态?

  岩本桂一:福岛核电站处于冷停堆状态,可以说核电站事故本身已经基本结束,问题是废弃核电站处理还需要几年或更长时间,否则周边地区的灾民无法回到自己的家园。目前福岛地区不可居住的范围已缩小到20公里,并正在慢慢放宽居住范围,比较棘手的是处理垃圾和清除土壤的问题。

  京华时报:我看有媒体报道,说在3·11周年祭的时候,日本数万民众示威,表达了对核反应堆的恐慌。福岛核辐射完全消除大约需要多少年?有人担心它会成为第二个切尔诺贝利。

  岩本桂一:现在政府很关心这方面的问题,包括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食品安全等等。尤其对于孩子,将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从今年4月开始,还要实施更为严格的食品检查。

  2月底对福岛的辐射情况检测可以看出,福岛机场的放射量为0.19微西弗/时,这个水平大约是首尔和纽约的2倍,但并不构成对健康的严重影响。

  京华时报:据媒体报道,日本全国54座反应堆中,仅剩两座仍在运转。核反应堆被迫关闭,日本如何应对由于核能缺失而带来的能源危机?

  岩本桂一:福岛核电站把电力输送给东京和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发达,电力需求大。核电站的关闭致使能源紧张。不久前国会通过了关于新能源的立法,电力公司会购买新能源来供电。国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很强,对于我们采取的限电措施,都配合得很好。

  京华时报:核泄漏再一次给了世人警示,对于以后核能的开发,日本会不会有所顾虑?

  岩本桂一:现在很多日本人有这样的忧虑,反对继续利用核电站的呼声也很大。我们会进一步发展新能源,但是到目前为止,新能源不能完全满足现有的电力需求,所以核电站的使用不能放弃。政府已经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措施对每一个核电站进行检查。我们完全有信心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开发核电站。今年下半年,日本政府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会共同在日本举办一个关于原子能安全问题方面的高级别国际会议,日本会和国际社会合作保证核电站方面的安全。

  □民众心理

  抬头向上大步向前

  京华时报:震后日本民众的淡定给世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日本人训练有素的原因什么?

  岩本桂一:这是从小教育的结果。日本不仅从小学开始就会定期进行防灾训练,而且遵守规矩方面也严格要求,比如红灯时,即使路上没有一辆车,人们也不会过马路。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每当广播警报响起,就蹲到桌子下面去,然后有组织地撤离到安全地带。现在每个孩子都配了安全帽。日本地震频发,孩子们自小就能认识到地震的可怕,都会认真演习。

  京华时报:震后民众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岩本桂一:目前很多灾民面对生活没有着落和在别处重新开始的双重压力,心灵受到创伤。政府派遣了专家小组到灾区去进行辅导,尤其是对于孩子的心理辅导。虽然日本也经历过很大的地震,像神户大地震,但这是第一次认识到海啸的可怕和核电站的影响。与有的国家要征服自然的文化不同,日本从古至今就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要更加谦逊。

  京华时报:电视直播中的日本人很少哭泣,民众是如何寻求自我安慰的?

  岩本桂一:日本大停电之夜,有人写下这样的诗句:“太暗了,星星前所未见的美丽。仙台的诸位,请抬起头。”日本的集团主义在此刻发挥了作用,国民之间的纽带加强了,国民重新认识到了家庭、朋友的重要性。平平安安生活的每一天变得难能可贵,因为大自然会突然拿走这一切。

  京华时报:电影《日本沉没》的导演通口真嗣曾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经历一次地震和战争灾难,特别是大灾大难,日本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从而就大踏步地前进一步。”你认为大地震对于日本来说蕴含着怎样的契机?

  岩本桂一:在地震之前,日本的经济结构就出现了问题,还有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们现在致力于怎样保证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寻求一种更新的模式,大地震或许是个契机。

  (去年地震发生后,有一首名为《抬头向上,大步向前》的歌曲在日本流传甚广。访谈结束时,岩本桂一应记者请求唱起这首歌曲,伤感中透着乐观向上的情绪。)

  ■对话人物

  岩本桂一日本驻华大使馆参赞。毕业于东京外国语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先后供职于日本《读卖新闻》、外务省、日本驻美国大使馆。2010年7月来华。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苏晓明

  实习记者王梅王俊本版摄影实习记者徐晓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更多关于 日本 重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