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9日电 题:开展“第三邻国”外交 蒙古国参加北约峰会
中新社记者 李亚南
北约峰会20日将在美国芝加哥召开。届时,蒙古国将首次以北约“全球伙伴关系”框架内的“和平伙伴关系国地位”参会。针对蒙古国与美国等非邻国关系持续升温的现状,此间专家分析指出,蒙古国开展“第三邻国”外交是遵循“开放”、“多支点”平衡外交原则,欲达到“四面开花”目的,料将不会因此损坏其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
今年3月,蒙古国与北约正式签署了合作伙伴协议,标志着蒙古国与北约关系取得重大突破;去年11月,蒙古国还正式提出申请加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蒙古国似乎正在成为世界重要安全组织在亚洲的新合作伙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这充分体现出蒙古国“开放”、“全方位”、“多支点”和将“第三邻国”外交放在重要地位的战略。
有媒体称,蒙古国开展“第三邻国”外交的实质是视“第三邻国”为其国家安全支柱,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保障该国国家安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蒙古国只有两个近邻——中国和俄罗斯,并且长期以来一直扮演中俄间缓冲者的角色。进入21世纪后,美国及北约在亚欧大陆上的扩张,使蒙古国具有了全新的地缘政治意义。随着蒙古国与北约走得越来越近,其在经济和军事上也得到了一定援助。
因此,有分析认为,蒙古国成为北约“重要伙伴之一”是北约东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袁鹏指出,北约东扩是其在冷战后的基本趋势。美国主导下的北约服从于美欧的共同利益,特别是美国的全球战略意义。北约东扩战略的实现主要通过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参与阿富汗反恐行动和运用外交手段向东延伸等方式。
袁鹏指出,从美国前防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蒙古国,到最近美国强调蒙古国在美国全局中的战略作用,美蒙之间的频繁互动已持续多年。最近5年两国关系升温加快,一方面是由于蒙古国的资源和经济潜力,另一方面则因蒙古国“可在中俄之间打入一个楔子”的独特战略位置。
当然,蒙古国并不是北约唯一的“目标”。早在1994年,北约就正式邀请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和欧洲中立国家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而为与更多非北约成员国建立正式关系,2011年4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北约高级会议通过了建立伙伴关系的新政策及合作机制。袁鹏分析称,新政策及合作机制主要包含三方面:一是将符合北约资格的国家纳入该体系;二是同“昔日对手”俄罗斯展开对话;三是与蒙古国、阿富汗等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并通过此种形式扩大其利益范围。
加入这些西方牵头的安全组织,虽然对蒙古国而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作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它似乎已与两邻国渐行渐远。对此,袁鹏指出,近些年来,蒙古国与美国的关系虽给其与中国的关系增加了些许变量,但总体上并没有影响中蒙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袁鹏认为,“正是由于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蒙古国离不开上合组织与中俄的支撑。‘立足中俄、深化美欧’相较于‘舍弃中俄、结交美欧’,蒙古国应该不难作出对其有利的选择。”
袁鹏补充道,蒙古国发展“第三邻国”外交战略的目的是在保持其与中国、俄罗斯关系的前提下,加强与美国、日本、德国以及欧盟、北约等国际组织的外交关系,将地缘位置劣势转优势,达到“四面开花”的结果,在新兴国家崛起的浪潮中奋力一搏。(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