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24日,埃及举行自去年初推翻穆巴拉克政权后首次总统选举。相比去年“阿拉伯之春”刚开始时,西方舆论称赞“埃及获得民主”的调子明显降低很多,正如美国史汀生中心主任艾伦·莱普森说的,“埃及大选,看上去很美”。
埃及举行大选,但并不意味着它将成功实现民主转型。从某种程度上看,它仍是“革命”的延续。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虽然穆巴拉克在短短18天的群众示威中下台,但起决定作用的却是他一手提拔的军方,最终“摘了桃子”、大权在握的也是军方。尽管军方一直强调将于6月底交权,但各方普遍表示怀疑。因此,选举的焦点不在于最终谁会上台,而是军方能否按时、彻底交权。
第二,伊斯兰势力在妥协中酝酿着爆发。获得70%选票的伊斯兰政党在赢得议会选举后并不如意,穆斯林兄弟会很可能在大选后同军方“摊牌”。
第三,“革命”后被边缘化的街头示威者们不甘蛰伏。他们认为,无论是前政权成员上位,还是伊斯兰势力上台,“没有人会进行彻底变革”。
媒体普遍认为,此次总统大选第一轮不会出结果,要等6月中旬第二轮投票才能见分晓。已经有伊斯兰分子警告,穆巴拉克任命的最后一位总理沙菲克如果当选,“一定是在选票上做手脚”,等待他的将是又一轮大规模游行示威。在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转型国家出现的选票争议及其引起的社会动荡,未必没有在埃及再现的危险。
即便选举顺利进行,埃及还将面临一系列民主制度的建设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政体选择,埃及今后将是什么体制?总统制?议会制?还是半总统半议会制?这显然不可能是随意的,它涉及到埃及各派政治力量未来的权力分配。上周已有媒体披露,军方将发布“宪法说明”,赋予军队“限制总统权力”的巨大权力。
还有人担心,伊斯兰政党上台后会否走向极端,埃及未来会否“变色”?尽管穆斯林兄弟会再三强调不会把埃及变成神权国家,但去年11月突尼斯复兴运动领导人当选总理后,随即宣布将把突尼斯打造为“第6个哈里发国家”,这种担心也似乎并非空穴来风。
除此之外,这一年多来,通货膨胀率的高企,失业率的居高不下,经济复苏乏力等发展困境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始终困扰着埃及。不管谁当选埃及总统,他肩上的担子都不会轻松。
但无论如何,变化中的埃及总是充满了希望。埃及是在中东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埃及局势对中东稳定和世界和平至关重要,我们尊重埃及人民争取民主的道路,也真诚地祝福埃及稳定、复兴。(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所副研究员 廖百智)
(来源:环球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