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近日接连围绕我钓鱼岛制造事端,并极力推进“东京购岛”图谋。日本政府日前也相应明确了将钓鱼岛“国有化”的方针。
无论是“东京购岛”,还是“日本国有”,都将严重侵犯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必视频:日首相野田佳彦称准备将钓鱼岛国有化来源:CCTV4《中国新闻》定招致中方的强烈反对。如若日方应对不当,将给双方正为纪念邦交正常化40周年所营造的友好氛围带来负面影响,甚至进一步拖累中日关系大局。
钓鱼岛问题上 日本右翼日益嚣张
继7月4日右翼政党“奋起日本”推出竞选政纲,叫嚣要在钓鱼岛驻扎自卫队之后,5日,两名冲绳县石垣市间均市议会议员登上了北小岛。6日,日本右翼再次自曝其对钓鱼岛的“窃土”行径,石原慎太郎宣称将争取年内实现东京都“购岛”计划目标。
据日本媒体6日披露,石垣市市长中山义隆曾专程向石原转赠了50册文献。据介绍,这些文献是琉球大学的学者在上个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实施的5次生态系统调查的资料集,以及有关钓鱼岛的自然和开发利用等历史的文献。
据日媒披露,根据当时实施对我钓鱼岛有关资料搜集任务的冲绳县“尖阁诸岛(即我国钓鱼岛)文献资料编纂会”称,“学术调查”于1950年开始实施。后来成为琉球大学校长的主要调查人高良铁夫当时与在石垣岛捕捞鲣鱼的渔民同船登岛,并对海鸟进行了调查。在1968年实施的第五次调查中,石垣岛八重山警察署的两名巡警随船护行。老渔民的证言证明,战后冲绳县所属伊良部岛的渔民曾在钓鱼岛上开设鲣鱼加工厂。
对此,日本右翼势力如获至宝,据此宣称,当时的冲绳虽在美国的管治之下,但主权仍在日本,警察的执法也是当时的琉球政府在执行。
石原宣称:“这是说明日本人实际把尖阁诸岛作为国土进行利用的极佳证据”。
他进而表示,将把东京都购买钓鱼岛的目标任务,由原定的明年4月提前到今年内完成。购买目标包括钓鱼岛、南小岛、北小岛。
首相官邸直接操控购岛闹剧
7日,多家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6日向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通报了政府有关将钓鱼岛“国有化”的意向。
当天,该消息得到石原本人和正在福岛县东部受灾城市考察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的证实。
野田承认:“(政府)正在与岛的所有者沟通联系,并进行综合判断,与东京都方面也正在进行各种接触”。
《共同通信》报道称,日本政府考虑“国有化”方针的原因,是东京方面提出了“东京都购买”的方针。首相辅助官6日亲访东京都政府,向都知事石原转达了政府有关将3岛“国有化”的方针,要求石原予以理解。
日媒分析称,这充分说明“国有化”计划是完全由首相官邸亲自操控的。
媒体还引述日本政府有关人士的分析称,认为把钓鱼岛纳为日本固有的领土稳定管理的话,“国家所有”更为合适。但石原强调要有东京都先行购得三岛再转交国家。有分析认为,“东京购岛”一旦成功,也有可能出现政府和东京都共同购买的方案。
中方要求日方停止制造事端
“日方单方面行动均属无效”
无论是日本的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一旦实现“购岛”,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读卖新闻》8日的报道就提示,中国两岸对日本政府购岛的方针是强烈反对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7日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中国的神圣领土决不允许任何人拿来买卖。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围绕钓鱼岛问题,中方此前已多次重申严正立场,强调日本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非法和无效的。要求日方停止制造新的事端,以实际行动维护中日关系大局。
海峡两岸立场一致 表现默契
台湾当局外事部门负责人杨进添近日严肃表示,无法认同日本一些人士近期的做法,尤其是“制造无谓争端只会影响当地的情势稳定”。他要求日本政府慎重处理钓鱼岛问题。
有分析指出,在钓鱼岛问题上,海峡两岸的立场是一致的,表现也趋于默契。
中日关系大局处于阴影中
作为日本当局,针对钓鱼岛的“国有化”方针也不是应急之举。作为民主党第三号人物的政调会长前原诚司在今年4月获知东京都的购岛计划后,就积极主张由国家出面来购岛,尽快将钓鱼岛“国有化”。首相野田佳彦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立场更是十分强硬。
在今年5月中日韩首脑会议上,当温家宝总理讲到“新疆问题和钓鱼岛问题都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持有重大关切,希望日本尊重并坚持发展两国关系的正确方向”时,野田称:“尖阁诸岛自古就是日本的领土。中国船只经常在尖阁诸岛附近海域活动,会刺激日本的感情,希望中国抑制。”
今年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是“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目前“感知中国”系列对日友好交流活动正在日本举行,为双方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以及人文交流加温造势。
但就在今年,日本却在右翼政治势力别有用心的挑动和助推下,接连发生了河村否认“南京大屠杀”言论、石原东京购岛论、“疆独”在日本大行其事等背离两国关系主流的事件。
有分析称,如果日方不能审慎处理此次“购岛”事件,恐怕将使双方的努力付诸东流,也将进一步拖累中日关系大局。
本报北京7月8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