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志愿者的最后24小时:将打9小时电话通知选民

2012年11月07日02:18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芝加哥:志愿者的最后24小时

  康路

  在结束了威斯康星州、俄亥俄州和艾奥瓦州的竞选活动后,美国大选“守擂者”、现任总统奥巴马于当地时间周二凌晨回到了大本营芝加哥。

  他计划在这里和一些朋友打篮球放松一下,然后去芝加哥城南海德公园旁边的私人住所和家人共进晚餐。再之后,他将和副总统候选人拜登、妻子米歇尔以及两位女儿一起来到“大选之夜”现场——麦考米克会展中心。他将在这里和自己的支持者们一起等待选情的一一揭晓,期待自己可以如四年前一样,在芝加哥发表胜选演讲。

  而就在前一天,这个号称奥巴马“第二故乡”的“凤城”寒意陡峭却又阳光明媚。市民们一如往常地出门工作学习、娱乐休闲,平静地仿佛生活不会遭遇任何大的波澜。“大政府”还是“小政府”,“平等竞争”还是“效率优先”,“锐意改革”还是“遵循传统”,到底哪个才是美国想要的未来?这一切问题的答案,仿佛并不重要。

  芝加哥大学政治研究所的执行主任达伦·莱斯贝格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希望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大选夜结果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国的大选体系和政治系统规则,为“明日领袖”作准备。不过不要以为每个美国人都对大选不感冒,志愿者尤其卖力。

  这个星期一,奥巴马竞选团队“奥巴马为美国”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如往常地早早起床,赶到位于瓦布沙大街218号写字楼500号,和百名“战友”一起做最后的努力。

  这间大约200平方米的竞选办公室里被隔成了不同的小房间,各司其职。墙壁上的巨幅贴纸标示着每个房间的特殊职能,比如“数据录入”、“电话联络”、“活动组织”等等。竞选办公室里最大的一块工作区域被称为“电话银行”。坐在这个区域的每个志愿者手上都拿着一沓厚厚的名单,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名单上的人挨个打电话,争取在大选投票日之前解读未决选民的疑问,说服未决选民接受奥巴马的执政理念,争取每一张选票。

  竞选办公室的墙壁四周贴满了奥巴马和米歇尔的各类新闻照片。而在新闻照片的中间,穿插着“今天要打100个电话”或“不要挂电话”这类的激励性标语。

  现年60岁的志愿者华特·卜若迪告诉本报记者,他今天已经打了3个小时电话了,但他决定要打满9个小时。他说:“其实我不喜欢给别人打电话的,因为我不喜欢听到别人挂电话的声音。但是,每一票都对奥巴马很重要,我希望他会赢。虽然已经是最后一天,但是我不会放弃。”

  而现年67岁的米歇尔·伯克女士告诉本报记者,她今天的工作就是给芝加哥地区的注册选民打电话,确认他们明天投票日都会去投票,“我每天都会来,每天至少三个小时”。

  伯克女士是奥巴马的铁杆支持者,她告诉记者,当年,当奥巴马还只是芝加哥参议员的时候,有一次她在停车场偶遇过奥巴马,他们就攀谈了起来。奥巴马很仔细地向她解释了自己对教育和医疗体系的愿景。“他还是十几年前的那个奥巴马,他信守了承诺。他还有很多未竟的事业,他应当获得更多的时间。”伯克说。

  像伯克女士这样为奥巴马竞选团队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们在美国各地数以万计,大多数人都没有任何金钱回报。正如伯克所言:“我们在为这个国家的未来在战斗,为中产阶级在战斗,就像奥巴马每天都在做的一样。即便今天已经是大选前的最后一天,我们也不会放弃任何一张选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亚欧会议温家宝与日本首相擦肩而过
  • 体育马青骅成F1首位中国籍赛车手 马青骅微博
  • 娱乐暮光情侣和好后首度亮相全程热聊(图)
  • 财经油价周五或迎下调窗口 批发价提前跳水
  • 科技报告称谷歌地图跌出中国手机地图前三
  • 博客EMBA回应女生送房卡传说 关注美国大选
  • 读书中国历史上斩首日寇最多的将领
  • 教育疯狂的“考碗族” 2012中国教育盛典启动
  • 育儿女童与同伴落水其父先救别人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