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生活富裕让中国肥胖者增多

2013年01月02日14:26  新华网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月1日报道】题:在中国,令大饥荒幸存者感到陌生的是肥胖已成为问题(记者黛布拉·布鲁诺)

  中国老一辈人仍然记得1959年至1961年爆发的那场大饥荒,当时有很多人死于饥饿及类似的原因。

  今天,北京和其他许多城市几乎每个角落都有麦当劳分店。几乎同样遍布中国的肯德基分店数量多达3700家。与此同时,新崛起的中国中产阶层忙着购买汽车,而曾经是主要出行工具的自行车被遗弃在大街上生锈。必胜客被认为是不错的晚间约会餐厅,“星期五”餐厅在北京开设多家分店,在街角随处都能买到罐装可口可乐。

  随着快餐盛行,人们日益富裕,这个上一代人才刚刚脱离饥饿的国家正变得肥胖。到底有多胖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在拥有13.7亿人口的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从2002年的25%上升到2010年的38.5%。其中城市居民占多数。世卫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50%至57%的人口将超重。相比之下,20岁及以上美国人中有69%的人超重或肥胖。

  北京国际救援中心医生林恩·雷恩说了个笑话,“中国人的腰围长得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还快”。

  居住在上海的保罗·弗伦奇著有《富态:腰围改变中国》一书。他说,考虑到中国不久之前贫困的程度,以及现在部分地区依然如此贫困,“居然存在有人吃得太多的问题”。弗伦奇和他的合著者马修·格莱博发现,就在五年前,中国的专业医疗人士还认为肥胖根本不是问题。

  中国卫生部鼓励学校推行健康饮食计划,建设更多操场提倡运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糊地提出“促进健康”以及提供“健康饮食科学指导”,但推广健康饮食和锻炼的全国性行动却并不多见。

  尽管饥荒的时代早已过去,但许多祖父母与父母依然让自己的孩子吃得太多。

  北京和睦家医院家庭医生细田摄子说,她看到父母和祖父母“总在担心自己的孩子没吃够”。201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76名6至18岁的中国孩子中,超重儿童的母亲里72%的人认为自己的孩子体重正常甚至过轻。

  26岁的西西·钟(音)在北京做秘书,她回忆说,小时候如果她的碗里还有剩饭,爷爷奶奶就会生气。西西·钟说:“他们会说,‘你知道吗,闹饥荒那会儿大家都没东西吃,你怎么能浪费吃的呢?’”

  于是,她即使吃得很饱也要把剩下的吃掉。

  肥胖往往是与富裕共生的问题。繁荣意味着薪水增长,吃更多的肉和快餐食品,以及食量更大。与此同时,长期伏案或在工厂工作而不是务农,意味着体力活动较少。肥胖的问题主要产生于迅速城市化的人口中。

  就像美国一样,矛盾的情况显而易见。《Vogue服饰与美容》杂志展示的是瘦骨嶙峋的模特。流行歌手张惠妹似乎突然发胖时,网友们会好奇到底出了什么事。直到她接受采访,将她体重增长归因于爱吃高热量的珍珠奶茶、椰果和糖。

  世界银行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说,威胁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几种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脏疾病和高血压。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计,中国有9230万糖尿病患者,居世界第一。

(原标题:美报:生活富裕让中国肥胖者增多)

(编辑:SN056)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了此文的人还看了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重庆女警自述被黑打:戴脚镣坐老虎凳
  • 体育NBA-双塔低迷湖人负 快船无缘18连胜
  • 娱乐花花公子创始人娶嫩妻 曝性生活仅2秒
  • 财经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酝酿8年仍未出台
  • 科技谷歌高管称谷歌眼镜仍在开发 不集成广告
  • 博客“最严交规”能否管住“马路杀手”
  • 读书2012年度好书你读过哪几本
  • 教育25省份不同程度公布异地高考方案
  • 育儿怀孕给女人带来的10种惊人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