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钟松君 梁萍 蒋艳
阿里埃勒·沙龙6岁时,爸爸塞缪尔·施奈尔曼给了他一根木棒,让他痛打偷东西的小流氓。他爸爸又倔又暴,是个怪人,要求邻居称呼他“农学家施奈尔曼”,他脾气固执,常和村民冲突,我行我素,不止一次拒绝服从村秘书处大多数人的决定。沙龙继承了他爸爸的这种性格。
“人的性格即其命运。”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说。沙龙的强悍性格不断引爆,完成他的命运。
昏迷的沙龙在动脑子!
“他听到了家人说话。”以色列神经病学专家阿龙·弗里德曼博士说。当时沙龙的儿子在沙龙耳边说话。
1月24日,弗里德曼和以色列、美国专家一起,在以色列比尔谢巴市索罗卡医院,用最新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沙龙的大脑,发现他的脑组织部分区域出现明显活动迹象。
人类如此细微的活动,成为传遍世界的新闻,只因为发生在沙龙身上——他是以色列最勇猛、战功最卓著的将军,他是手段最狠、又试图竭力寻求和平的以色列总理,而这样一个人,已昏迷七年。
虽然许多人希望85岁的沙龙创造奇迹,但专家照例毫不犹豫地泼下一瓢瓢冷水。
“沙龙回不来了。”美国科学家埃特·卡普兰博士撰文说,他年复一年被困在自己身体里,这是很可怕的。
另一个美国教授希夫也说,这个发现有趣而含糊,但别过度解读。
沙龙是2006年1月4日晚昏迷的。“我感觉不舒服。”晚饭后,沙龙说。
儿子吉拉德立即叫护士听诊,护理医生塞杰夫和护士决定,送总理去90分钟车程的耶路撒冷哈达萨医院。
“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要用救护车送我去,可以坐我的车。为什么今晚去医院?我们可以等到明天的!”
这是沙龙迄今最后一句话。话音才落,他就昏迷至今。
A
不抛弃准则
2006年1月,沙龙昏迷后,80岁的雅科夫·布甘看望他。
布甘是沙龙从军之初的老部下。以色列国防军著名的“不抛弃”准则,从他开始。
沙龙与布甘,两个伤兵的故事
1948年,沙龙20岁。根据联合国分治决议,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15日,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军队进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
这时沙龙是一个小分队指挥官。
部队接到命令,攻占约旦宪兵第四团占领的垃土昂警察局,它处于从耶路撒冷到特拉维夫的大道旁。这次战争又称公路战争,可见打通公路有多重要。
沙龙的小分队是前锋。他们才接近就遭一轮扫射,几个人倒下。沙龙命令开炮,这时,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腹部。
他发现小分队只有4个人没受伤,只好下令撤退。他们处在巴勒斯坦人和约旦人之间,以为逃不出去了。血不停地流,他越来越虚弱,敌人的声音很近了。
就像战争影片中常见的情景:雅科夫·布甘的下颚伤势严重,但试图救沙龙。沙龙下令叫他自己逃命。布甘拒绝服从,拖着沙龙走了好几米。幸好约旦人怕后路被抄,停止搜索。后续部队发现了他们。
在哈达萨医院,沙龙一有力气,就找到布甘:“谢谢你救了我的命。”“这没什么。”布甘淡淡说。
沙龙回忆说,那个撤退命令,是他戎马生涯最痛苦的决定。“任何阵亡或受伤的战士,都不该被抛弃在战场”。这是这次失败给他的教益,被他奉为国防军的伦理准则之一。
沙龙挨痛批的日子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沙龙让他的部下重蹈了这次失败的覆辙。他率202伞兵旅空降至米特拉山口附近,一心想夺下山口,指挥部勉强同意让他派人侦察一下,他拿着鸡毛当令箭,派摩塔·古尔带着14辆装甲车和3辆坦克去夺取山口,中了埃及军队埋伏,战死38人,才被救出。
官兵们受够了。摩塔·古尔批评沙龙,视战士生命为儿戏。沙龙召集会议,试图压下批评,但军官们都站在古尔一边批他。这事他一直耿耿于怀,十年后还在为自己的指挥辩护,并称赞战地指挥官不抛弃每个士兵,亲自营救。
战后独眼将军达扬将他解职,让他去英国培训。达扬一直是沙龙的保护伞,虽然他也很烦这个反叛的家伙。
达扬作战勇猛,以“跟我冲”闻名。沙龙也是。
普尔康碉堡中的士兵
《沙龙传》说,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沙龙是遭困士兵的精神支柱。
当时埃及攻势凶猛,凭“水炮计”,5小时击破巴勒夫防线的“沙阵”。沙龙担心的西奈半岛的以军碉堡没用了,一些士兵困守在里面。
普尔康碉堡困着34个士兵。阿维·雅非是专业无线电通讯员,冒着枪弹冲出去接通线路。他接到了个电话:
“我是指挥官,你知道我是谁,对不对?”“我知道你是谁。”雅非说。是沙龙,口音独特,带着鼻音。两人都不表明沙龙的身份,以防埃及人发现。
从此,沙龙经常与碉堡中的士兵通话。战后这些士兵对沙龙非常感激,他的问候给他们坚持下去的勇气。
10月9日,34个士兵趁埃及人还没发现他们,悄悄撤离,步行20公里,穿过埃军几条防线,被沙龙师救回。
“沙龙是唯一没欺骗我们的人。”雅非说,“他告诉我们,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这场混战中,他自始至终都极人道。”
“战争英雄”沙龙
B 特种兵沙龙
101,一支强悍的短命小部队
上世纪50年代,以色列与阿拉伯人的冲突不断。国防军面临新的质疑:他们的报复行动大多失败。民众认为军队保护不了他们。
1953年7月初,耶路撒冷军总指挥官迈克·沙汉姆说,他想搞一次进攻,但伞兵部队拒绝了。沙龙驾着军用小卡车,在他待过的两个旅找到7个老战友。详细计划,出发。
“这次行动成功了一半,或者说只失败了一半。”阿伊克的《沙龙传》说。这不是沙龙第一次特种战,一年前在北部军区,达扬说,两个不慎越境的士兵被约旦扣押,不肯交还。两小时后,沙龙抓了两个约旦兵回来当交换筹码。
“半胜半败的行动”惊醒了以军高层。7月30日,总参谋长马克莱夫采纳沙龙创建突击队的建议,宣布成立101部队,授予沙龙少校军衔,领导101,打击每一个暗杀分子。
25岁的沙龙少校认为,这支只有几十人、爱穿便衣的部队,将拯救麻木瘫痪的国防军。
101的每一次行动,沙龙都计划周详,每个官兵都知道自己的任务。要点是出奇制胜。101威名大振,其他部队很妒嫉,因为他们总能胜利,极少失败。
一场杀戮,差点断送101战法
1953年10月,约旦袭击者杀了以色列母子三人,军方准备报复,袭击奇比埃村。沙龙出头,请求与伞兵营一起干。
达扬要求平民死亡不超过12人。沙龙占领奇比埃,喇叭通知居民撤走,却没有逐屋检查,就炸了村中55座房子。他报告说平民死亡没超过12人,但村民回来找到70具尸体。
此事震惊世界,安理会开会谴责,英国首相丘吉尔也“强烈反感”,写信给时任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达扬解散了101部队,与890伞兵营合并,沙龙任指挥官。
达扬保住了沙龙的前程,也保住了101的战法。
沙龙心狠手辣,绰号“屠夫”。记者乌兹·本扎明写了《沙龙:以色列的恺撒》一书,记述了不少沙龙的残暴故事,甚至有一次,手下折磨并枪杀一个老人,沙龙就在边上笑。
本·古里安多次发现沙龙隐瞒真相,责问道:“你难道还没吸取教训?”他没有。1982年沙龙以国防部长之尊,乔装打扮去黎巴嫩贝鲁特侦察,回来后发动战争,打击在黎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军支持的黎巴嫩基督教民兵,在贝鲁特难民营屠杀了800平民(巴方数字是2000人),然后出动20多台推土机掩埋尸体。推土机,也是沙龙的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