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财经小说:银行乱象的真实缩影

2013年11月20日09:43  《环球》杂志 微博

  来自不同财团、不同银行的员工在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中一同工作,他们有着不同的归属感,加上严重的利益冲突,新银行内不可避免地上演着各类职场斗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小说中屡屡出现激烈的派系斗争。

  《环球》杂志记者/杨汀(发自东京)

  近年来,大量日本财经类小说被翻译成中文,如被誉为日本财经小说之王的高杉良畅销十年的《危局》系列和《金融腐蚀列岛》系列,有二十多年银行从业经历、几度担任大银行分行行长的江上刚的《起死回生》,以及最近大热的池井户润的《半泽直树》等。

  这些小说多以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日本社会为背景,讲述主人公凭着对银行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排除内外困难挽救银行的故事,读者在玩味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同时,也能从中窥见日本金融银行业的真实生态。

  不良债权噩梦

  目前在中国畅销的几部日本财经题材小说,剧情基本都是围绕主人公对不良债权的处置而展开。

  如在高杉良的《危局》系列和江上刚的《起死回生》中,面对泡沫经济所遗留的巨额不良债权,主人公们所在的银行被推到了被强制进行破产重组的边缘,为了挽救银行,他们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在银行内部斗争中,在与对手银行的竞争中,在与债务企业的讨价还价中纵横捭阖,与各色人等斗智斗勇。

  其实,小说正是现实的反映。可以说,不良债权曾经是日本银行业的噩梦。

  经过战后三十年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了巅峰时期,随着日元的快速升值和银根的放松,货币疯狂涌入不动产等领域。有统计显示,1985年到1990年间所增加的以法人企业为对象的银行贷款中,涉及建筑业、房地产业等不动产领域的贷款占了一半以上。

  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的破灭,大部分在资产价格泡沫膨胀时大肆扩张的地产业融资成为了不良债权,看似优良的银行资产一下子成为了退潮后的裸泳者,随之而来的是几乎颠覆了日本银行业的大规模的破产重组,小说中出现的众多银行合并就是出现在这一背景之下。

  以银行为代表的日本金融业既是经济泡沫的牺牲品,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泡沫的始作俑者,过度放贷推高了资产价格,而充斥泡沫的资产反过头来又成为了银行融资的抵押物,这一建立在泡沫预期基础上的恶性循环最终将企业和银行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90年代中后期以后,日本的不良债权问题日益严重,金融机构纷纷破产,监管当局疲于应付,社会上要求金融行政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迫于种种压力,大藏省(今财务省和金融厅的前身)在1995年12月表示要从传统的以事后裁量为主的主观管理模式向依法管理具有高透明度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并于1998年从美国引进了早期纠错机制。

  激烈的派系斗争

  巨额的不良债权迫使日本银行业开始了近乎颠覆性的重组高潮。

  而在几部近年来流行的日本财经系列小说中,银行内的职场斗争往往都是作者着墨较多的情节。小说中的主人公在面对业务上的挑战的同时,还必须将大量精力耗费在公司内部的职场斗争上。这是日本财经小说特别是银行题材小说格外突出的特点,也折射了庞杂混乱的银行业内的大洗牌和重组的现实。

  战后的日本存在以银行为核心企业的六大财团,包括三井、住友、三菱、芙蓉、三和与第一劝业。这六大财团都以一家大型银行为核心纽带,各成员企业呈环状持股,在业务上相互提携,是典型的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

  六大财团内的企业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和利益联系,这些成员企业几乎囊括了战后日本经济的主体。长期以来,六大财团中的成员企业以所在财团为依托进行市场拓展和竞争,财团内企业之间形成了较强的组织认同感。

  但是,泡沫经济的破灭像海啸一样极大破坏了各财团企业原有的生存网络,特别是作为财团核心纽带的大型银行由于超额的坏账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在这一背景下,生存的需要压倒了一切,原有的组织归属和封闭性也不得不被打破。

  1996年,三菱银行就与东京银行合并成为东京三菱银行;1999年日本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合并组成了瑞穗金融集团;同年10月,住友银行和樱花银行宣布合并,成立三井住友银行;2002年,三和银行与东海银行合并组成日联银行,同年日联银行又与东京三菱银行合并组成了现今的东京三菱UFJ银行。

  伴随着财团的合并重组,各银行经历了同类部门合并、人员整合,以及不可避免的管理层降级、员工裁减等一系列动荡。来自不同财团、不同银行的员工在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中一同工作,他们有着不同的归属感,加上严重的利益冲突,新银行内不可避免地上演着各类职场斗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小说中屡屡出现激烈的派系斗争。

  《危局》中主人公竹中治夫所在的JFG银行即是由协力银行和东亚银行合并组成的,小说中控制JFG银行大权的协力银行派大肆打压原东亚银行职员,甚至公开提出“清洗”的口号,竹中正是因为能够抵制派系斗争、公正对待原东亚银行员工而获得了很高的声望。

  “暴力团”危害

  读过《金融腐蚀列岛》《危局》系列小说的读者一定对主人公竹中治夫回收不良债权的经历记忆犹新,因为敢于触碰有“暴力团”背景的建筑企业坏账,“暴力团”派出装有高音喇叭的宣传车不停骚扰竹中治夫的住所,以此来恐吓竹中和他的家人。

  在东京、大阪等地,在街头可以经常看到挂有“某某事务所”的办公场所,其实这些所谓的事务所很多就是“暴力团”的公开办公场所。可见,日本的“暴力团”完全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黑社会组织隐藏于地下,而是半公开地活动于阳光之下。

  在泡沫经济时期房地产价格飞涨,“暴力团”也看重其中的商机,大量涉足拆迁和工程建设等行业,同其他建设企业一样从银行获得了大量的贷款。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建设企业大批走向破产,这时有“暴力团”背景的企业就成了银行难啃的骨头:慑于黑社会组织的威胁,很少有银行敢于冒险去碰“暴力团”的财产。

  但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竹中治夫凭着对职业的责任感,加之人到中年事业进入瓶颈期的紧迫感,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面对暴力团的恐吓,竹中的家人整日担惊受怕甚至准备搬家躲避,好在最后行长出面动用了“暴力团”高层的关系,由“调停大佬”儿玉由纪夫出面解决了这件事情。当然,儿玉由纪夫的调停也不是免费的,协力银行以贷款的方式给儿玉的事务所贷款一亿日元作为酬劳,这笔贷款直接计入坏账无需归还。

  在《金融腐蚀列岛》系列小说中,与“暴力团”有关的角色也贯穿全书。《环球》杂志记者也曾经就此咨询过中日两国的银行界朋友,在瑞穗银行供职多年的日本朋友表示,虽然有艺术加工,但高杉良的《金融腐蚀列岛》系列小说创作严谨,“暴力团”的确是困扰日本银行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对于负责处理公共关系和回收贷款的部门来说更是最为头疼的问题。可见,来自“暴力团”的危害可以说又是一个日本银行业所独有的生态。

  来源:2013年11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编辑:SN05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延迟退休被指将加剧年轻人就业压力
  • 体育C罗戴帽葡萄牙进世界杯 法国逆转 视频
  • 娱乐田朴珺戴鸽子蛋亮相 疑与王石结婚
  • 财经延迟退休进入缓冲期 延一年养老金增40亿
  • 科技苹果客服称iPhone待机爆炸或因电池老化
  • 博客胡紫微:我想过不干主持去卖煎饼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博士谈成就:有车房户口 新浪教育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