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不丹王国前首相利翁波·肯赞·多吉:
“幸福是一种全民运动”
不丹政府提出的GNH(国民幸福指数)其实就是公平而永续的社会经济发展、保存脆弱的山林生态、促进文化传承与政府的良善治理。
——肯赞·多吉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 | 北京报道
这是一个人均GDP仅为2000美金的小微国家,国土面积仅3.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禁烟国家,是一个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甚至连塑料袋都被禁用的国家,但它却是公认的全亚洲最幸福的国家。
不丹,这个位于南亚的神秘国家,正在全世界大力推广宣传自己对于“幸福”这一人类终极生存目标的诠释和践行,就像一个炸弹忽然击中了繁忙现代人的软肋,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圣地。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
《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不丹王国前首相利翁波·肯赞·多吉(Lyonpo Kinzang Dorji),解读不丹的幸福密码。
首个不要GDP而要GNH的国度
不丹,在梵语中意为“西藏的边陲”,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面,夹在中国和印度之间。
1914年,英国人约翰·克劳德·怀特(John Claude White)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云中城堡》的文章,首次向人们介绍了不丹这个当时只有少数人知道、少数人踏足的国家。于是,这个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的神秘国度成为许多人心中的一块净土。
1972年,不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定以“国民幸福”为国家发展目标的国家。
2006年,英国莱斯特大学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幸福指数国家排名。在178个国家中,不丹排名第八,不但是亚洲排名最高的国家,而且是前20名中唯一一个GDP极低的国家。
《 中国经济周刊》:近年来,不丹政府提出的幸福模式让世界为之关注,不丹提出用幸福指标GNH来代替GDP,但是GNH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如何进行考量?
肯赞·多吉:我们并没说不追求GDP,但只追求GDP是不科学的。GNH这个缩写所代表的是“国民幸福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旨在探索一种大众幸福为导向的可持续、均衡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GDP是在二战后由世界银行和IMF等组织提出的,那是重建的年代,重心都在经济发展上。幸福是我们所有人一生都在设法追寻的终极价值。而GNH的实践,在纵向上涵盖了个人一生的过程,在横向上则涉及社会、国家的层面,二者密不可分。
在不丹,我们有一个专门的“不丹全民幸福快乐委员会”的机构。委员会的重要工作,是将“幸福社会”的模式分成4个支柱、9个区域和72项指标,每隔两年会通过全国性的问卷调查重新做一次评估。
《中国经济周刊》:不丹幸福模式提出已经40多年了,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肯赞·多吉:过去40年中,不丹一直以国民幸福指数为指导,努力通过发展人民满意与幸福感,国民幸福指数比国民生产总值更重要,通过全身心的发展才能够实现幸福。甚至不丹的宪法规定国家有责任促进国民幸福指数的提高。
不丹政府一直坚持四项发展原则:第一个是持续公平的社会发展;第二个是国民幸福;第三个是促进文化发展和多样性;第四个是良好执政。2008年调查显示,不丹人15%属于贫困,2013年则降到了12%,我们的小学入学率已经达到100%。
最严格的旅游管控
拥有约73万人口的不丹,目前国家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对印度的电力出口和旅游业。2012年全年,不丹接待了来自全球各地的10万游客,人数之多创下历史纪录,并为这个国家带来了超过2.27亿美元的收入。
但想去不丹旅游并不是一件轻松事,据悉,除了通过指定的旅行社安排酒店机票外,还需要支付每人每天200美元以上的“人头税”,令不少旅游者望而却步。
《中国经济周刊》:不丹以洁净的自然资源为骄傲,但是目前旅游是不丹的创收重要来源之一,不丹如何协调发展和治理环境的关系?
肯赞·多吉:喜马拉雅山被称为亚洲水塔,有10个大型江河流域,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喜马拉雅的冰河正在迅速消融,这意味着不丹的全部983条冰河,都将在25年内消融殆尽!这将导致我们国家主要收入来源——引以为傲的水力发电厂无法发电,所以我们才会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
比如我们是严格限制旅游者入境的,不丹政府规定所有外国游客必须以参团方式旅行;而且我们于2005年开始全面禁烟,2010年出台更为严厉的禁烟令,是世界首个“无烟国”。同时为了保护喜马拉雅的环境,我们不允许使用塑料袋。
《中国经济周刊》:那么要求入境游客人均日消费200美金以上会不会有点太昂贵?
肯赞·多吉:我们的旅游政策一直奉行着高价值和对环境低影响的原则。到目前为止,这样的政策我们都觉得效果很好。既让游客们感受到不丹的美好,也保证了不丹的环境、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在不丹,我们还打造了日均消费250美金以上、每年仅限约1万名观光客才能享受的高端旅游项目。来不丹旅游的确和去其他国家不一样,必须要徒步行走并尊重我们国家的宗教和法律。不丹的很多文化都是原生态的,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认为日均消费200多美金并不是一件过分的事。
至于西方的大众食物或品牌,我认为这更多的是个人的选择。在不丹,我们并没有麦当劳和肯德基甚至星巴克这样的餐厅。目前不丹38%的国土被列为国家保护区,整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5%,而且是几乎零污染和零碳排放的国家。作为一个现代化进程开始比较晚的国家,不丹一直有意识地避免自己陷入先发展后治理、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们必须坚持保护不丹的环境。
幸福是一种全民运动
虽然不丹被推崇为“世外桃源”,但是随着现代文化的“侵入”,不丹30多年来封闭的“幸福经”似乎正在被打破。
1999年,网络和电视第一次被批准进入不丹后,这个国家,特别是它的年轻人迅速和世界连接在了一起。许多不丹青年开始出国留学,活跃于社交网络,穿着时髦的衣服,使用智能手机,诱惑多了,幸福会不会是把“双刃剑”呢?
《中国经济周刊》:不丹正申请加入WTO,很多青年也到欧美国家读大学,随着和外界的不断接触,您认为不丹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吗?
肯赞·多吉:这是一种挑战,是全世界发展中都要面对的问题。我知道中国曾经面对过这样的局面,我们总是寻求平衡,我想这与佛教哲学有相通之处,就是要平衡物质追求、精神追求以及心理、感情上的安宁。
不丹很早就开始公派留学,但是我可以自豪地表示,在西方接受了最先进的教育之后,我们的精英100%都回到了不丹,没有一个滞留海外,他们把学到的先进理念来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
《中国经济周刊》:100%这个数字太震撼了,这里面除了爱国主义,有没有宗教力量的感召?
肯赞·多吉:佛教是不丹的国教。我们的文化价值观也是来源于佛教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也可以与GNH价值联系起来,比如怜悯、慷慨。宗教对我们不丹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佛教国家,宗教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和幸福心理的来源。有宗教信仰的人会比没有的人更容易幸福,但并不能说宗教就能帮助人避免短视。其实在不丹,佛教严格来说并不是宗教,而更像是人生的哲学,它引导人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获得幸福感。
不丹选择将GNH定为国家发展哲学,是相信人类的渴望不只是物质层面的生理需求,而是身体与心理达到均衡的满足感。GNH的价值之一——文化多样性也有着很强的佛教根源。所以在这样的国家,推行GNH的确要更容易一些。
《中国经济周刊》: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不可能避开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冲突,当经济发展和文化保存、环境保护等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取舍和平衡?
肯赞·多吉:我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做出了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改革的重要决定。不丹政府提出的GNH其实就是公平而永续的社会经济发展、保存脆弱的山林生态、促进文化传承与政府的良善治理。当一个国家在发展时,很容易面临这四个方面没有办法同时发展的难题和冲突。
但是,幸福是一种全民运动,是一个永久追求。比如现在不丹的森林覆盖率很高,但我们严禁砍伐树木,选择保留很高的森林覆盖率,放弃从砍伐森林中获得的暂时的财富。因为我们认为砍伐树木是很短视的行为。这就是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我们做出的选择:我们会选择后者,不管是为了现在还是为了将来!
利翁波·肯赞·多吉
——幸福传教士
多吉曾经两次出任不丹首相,分别是2002年至2003年期间,2007年至2008年期间。
他年少时在西方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两度出任首相的经历,又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政坛老手。直到见到本人,还是令人非常震撼。身着一件半旧灰色的夹克衫,面带温和的微笑,他看上去更像一个风餐露宿的地质勘探工程师。
可是开口谈起“幸福”这个人类永恒的命题,这位老人一下变得侃侃而谈,就像一个布道幸福的传教士。在他眼中,尽管这个世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但是我们越来越生活在焦虑之中,到处是不安全感、骚乱和不满,悲观的情绪四处蔓延,且越来越浓。
因此,现在是时候思考经济生活中幸福的源泉,他并没有把不丹描绘为乌托邦,而是认为这是人类的一个探索,一次尝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不丹模式对正在追求幸福的国人们有一点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