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3年12月06日09:09  《环球》杂志 微博

  在印度:想说爱你不容易

  兰迪塔是一名职业女性,如果男朋友在旁边,她会立刻变成小鸟依人的模样——让男友帮她点菜,还不时承认男友是“老板”和“领导”。似乎只有这样做,他们的关系才能进展下去。

  陈雪莲

  要了解印度人的婚恋观,应该看一部印度电影《鸡尾酒》。

  两位印度女性米拉(印度名)和维罗妮卡(英文名),正如这一土一洋的名字,她们的反差极大,代表着二十一世纪两种不同的印度女孩。一个是敬拜印度神、会做印度食品、穿着印度传统服饰的保守女孩,另一个则是彻底西化的现代“趴体女王”(趴体,party的搞怪译法)。前者一来到伦敦就被“印度丈夫”抛弃,后者则是富家女,从不为钱发愁。

  故事情节其实有些老套,“趴体女王”为了能够俘获男主角——一个花花公子的心,开始学习烹制印度食物、敬拜印度神,穿传统服装,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理想的印度妻子。

  而最终结果却是传统女子米拉赢得了这场“竞赛”。

  在印度生活和工作了一年多的我,已能对这部影片心领神会。因为它正反映了印度人当今的婚恋状态——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妥协与对抗、对宗教观念的遵循与突破,都令这个古老国度的婚恋世界有些“与众不同”。

  包办婚姻仍占主流

  在电视上常看到一则广告,前来相亲的男子穿着得体西装,举止非常绅士且亲切,最终赢得了反叛女孩的欢心,然后,男孩和女孩身着华丽的印度传统服装举行了婚礼。

  这则广告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印度主流的婚恋观:年轻人应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在印度,随着社会的开放,年轻人追求自由恋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印度的婚姻远不是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在一起这么简单。印度人有着强烈的宗教等级观——婚姻要严格遵循种姓制度,同一种姓等级的男女才能结婚,女子不能下嫁比自己种姓低的男子。所以,在印度,婚姻是家庭乃至家族的结合,其意义远超出爱情本身。

  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开明父母放开了对子女交友的要求,可一旦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刻,结婚对象仍多由父母拍板。

  新时代的贤妻良母?

  如今,印度男人对职业女性的态度如何?

  我认识的印度网络作家兰迪塔,是一名职业女性,如果男朋友在旁边,她会立刻变成小鸟依人的模样——让男友帮她点菜,还不时承认男友是“老板”和“领导”。似乎只有这样做,他们的关系才能进展下去。

  对于印度男人的这种大男子主义,不乏批评之声。印度小说家奇丹·巴嘎特对电影《鸡尾酒》提出批评说,影片不鼓励职业女性,却对家庭妇女倍加赞赏。

  巴嘎特认为,电影宣扬的是退步的思想,对印度职业女性非常不公平。在现实中,不少印度男性,即使是受过教育的,脑海中也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这样的思想——女朋友是可以在聚会时玩玩的,而妻子则是要娶回家的。印度社会对非传统女性的偏见非常严重。

  巴嘎特还现身说法,列举了自己娶了在跨国投行工作的职业女性的种种好处:

  能够跟妻子讨论自己的职业生活,而且她比家庭主妇更有组织能力,一个懂得办公室政治的妻子,还能给你一些职场建议;职业女性能够让家庭多一份收入,让你在房价高涨、工作不好找的年代,住上体面的房子,家庭财政也比较宽裕;职业女性跟外界打交道多,能给家庭带来外界的资讯和知识,例如如何做家庭理财,如何安排假期,帮助提高你的生活质量;职业女性教导出来的孩子也会比较出色和独立;职业女性能在工作中找到实现感,对男人的依赖少,因而家庭更和睦。

  巴嘎特呼吁,印度男性们在择偶时要仔细,不要以会不会做饭、穿着是否保守来衡量,而要鼓励和赞扬职业女性——正是她们在带领印度家庭和国家前进。虽然男人们少吃了一口热饭,但是印度这个国家会向前一大步。

  跨国婚姻?NO!

  高等种姓、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度人跟西方人通婚的并不少见,但这并不代表着印度社会接受了跨国婚姻。

  前不久,我去参加女记者安恰尔的生日聚会。她在印度最大的民营电视台NDTV工作。她的德国未婚夫说,在印度,如果一个印度男孩子交了一个西方女朋友,印度人会拍着男孩子的肩膀称赞其“不错”。但身为一个德国人,他每次跟安恰尔出去时,印度人都会朝他嚷,“不要碰我们的姐妹”。

  我发现,印度男人特别是中下层男性并不愿意娶外国女性。印度女人也不“崇洋媚外”,她们并不急切地想嫁给欧美白人。

  我问一位31岁的印度司机,为什么印度男人不愿娶外国女人?他的回答是,因为宗教的原因,印度的父母们不喜欢自己的儿子娶一个异教徒或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别的社区、种姓的女人。

  在印度,儿子们总是把自己的父母当作第二个神,对他们的意愿唯命是从。所以,在印度,跨国婚姻还是比较难。

  “七世夫妻”

  我们所不理解的印度婚恋观,也有令人叹服的一面。

  《孤独星球》中文版杂志曾讲到台湾“小清新”演员张钧甯在印度旅行的经历。张钧甯跟25岁的印度导游聊婚姻,导游说他刚结婚,而对象是相亲时认识的。

  张钧甯立刻质疑这样的关系是否有爱存在,年轻的导游严肃地说:“正因为知道要结婚,认识她的那一刻爱就产生了。我会给她全部的爱,再也不会对其他人动心。”

  中国人相信“一见钟情”;而印度人则笃信“七世夫妻”,意思就是七辈子都会在一起成为夫妻,即使转世做了动物,也是一对夫妻动物。以此对比身边的情形,一些人很容易恋爱,也很容易放弃,或许印度人的宿命式感情哲学也有些道理。

  来源:2013年12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3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编辑:SN05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曼德拉病逝享年95岁 生平 生前影像
  • 体育英超-曼联遭绝杀负 阿森纳2-0 切尔西4-3
  • 娱乐《私人订制》未过审查 或将调整范伟台词
  • 财经任志强:限价式调控还会让房价暴涨
  • 科技中移动成首批4G牌照最大赢家 调查
  • 博客上海严重雾霾(图) 老外撞大妈拍照者致歉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禁说汉语食堂大妈拼音报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