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个软实力超级大国

2014年02月19日09:55  《环球》杂志 微博

  “世界上第一个软实力超级大国”

  《每个婆婆都曾经当过儿媳》抓住了阿富汗人的心,以至于在这样一个常常把家庭问题隐藏在面纱背后的极端保守的伊斯兰国家,居然会发起对家庭问题的公众讨论。这成为印度展现其软实力的一个极好例证。

  唐璐

  在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的强国梦中,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方面,那就是靠文化软实力创造一个强大的印度。

  或许是因为尼赫鲁早已深切认识到印度在物质方面的薄弱,所以他很重视非物质能力的作用。这种非物质能力,其实就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后来所说的“软实力”。

  在约瑟夫·奈看来,信息化时代,获胜的一方不一定要有强大的军力,但是必须会讲述动听的故事。目前,印度的强国梦正在尝试这种方式。

  听印度讲那些“动听的故事”

  美国预定于2014年从阿富汗撤军,为了在美军撤离后分得一杯羹,目前相关国家都在竞相使出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招数。

  印度虽然并没有制订任何针对阿富汗的军事计划,但它却靠一种独特的资源俘获了阿富汗人的心。阿富汗的电视中,不断播放着印度电视连续剧,所有的印度电视剧,都被配上了阿富汗最流行的语言——达里语对白。

  几年前,一部在阿富汗最大电视台播出的印度电视剧《每个婆婆都曾经当过儿媳》,曾经让当地万人空巷。在阿富汗,这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电视剧,收视率超过90%,许多阿富汗人,为了收看电视剧,甚至缺席了宗教仪式。这部电视剧的播出,还直接促使电视机在阿富汗销量大增。

  《每个婆婆都曾经当过儿媳》抓住了阿富汗人的心,以至于在这样一个常常把家庭问题隐藏在面纱背后的极端保守的伊斯兰国家,居然会发起对家庭问题的公众讨论。这成为印度展现其软实力的一个极好例证。

  印度电影同样收到了奇效。

  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印度男影星阿米塔布·巴詹曾回忆说:“有一回我从伦敦的皮卡迪利圆形广场走过,看见一群库尔德人向我冲来,我以为他们要来杀我,可是我完全没有想到,他们走到我跟前停住了脚步,并开始给我唱《三兄弟》电影里的插曲,这部电影是我70年代的一部代表作。”他由此认为,印度电影正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

  62岁的印度泰米尔语电影明星拉吉尼坎斯曾经红透日本的经历更令人惊叹。

  印度电影明星分为许多种,有的明星只出演印地语电影,有的明星只在地方语言电影中出名。拉吉尼坎斯虽然在流行于印度南部的泰米尔语电影中颇为耀眼,但几度试图冲击印地语电影业都未能有所突破。

  让拉吉尼坎斯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被日本人视为继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之后的新偶像,其主演的印度电影《木图》,居然成为日本电影票房史上仅次于《泰坦尼克号》的大赢家。

  《木图》深受日本人欢迎的原因非常简单:它向处于经济衰退之中的日本传递了一个信息——钱不是一切。这种人生哲学正好迎合了日本观众的需求,并触及了总被指责为工作懈怠的日本年轻人的神经。

  不止是“全球性传媒大国”

  从多年前俄罗斯人和中国人哼唱《拉兹之歌》,到阿米塔布和沙鲁克·汗(印度当红穆斯林男影星)在遥远的埃及、索马里、土耳其和中亚被视为民间英雄,再到当代的来自宝莱坞和印度其他地方的男女演员、歌手、作曲家借助卫星技术和光缆电视吸引着全球观众,印度已经被视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全球性传媒大国”。

  一位印度资深媒体人曾经自豪地表示,“无论是在新闻还是在娱乐方面,除了美国,世界上很少有哪个大国能在获得全球性传媒大国地位方面与印度相匹敌。尽管经济学家和战略分析家强调经济增长和军事力量等硬实力,但在当今世界,一个现代大国的影响力也可以通过传媒的软实力得以体现。”

  除了“全球性传媒大国”,更有西方媒体把印度誉为“世界上第一个软实力超级大国”。

  2009年,英国《每日电讯报》曾指出,“宝莱坞电影行业的非凡感染力把印度自由、世俗的价值观传递到了缅甸和孟加拉国等地,秘密地进入巴基斯坦家庭,穿越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富汗,从西亚进入北非。在这些地方,印度影星的名字家喻户晓。宝莱坞电影在这些大多保守的国家受到普遍欢迎,而印度正被视为世界上第一个软实力超级大国。”

  吸引别人的能力

  对于本国的软实力,印度前外长亚什万特·辛哈曾经有过一番阐述。

  他说,“在软实力方面,印度不仅拥有强大的文化、宗教和哲学以及将一个多元化社会融合成一个国家的成功试验,它还有非常独立的司法机构和充满活力的媒体。此外,瑜伽、美食、音乐、电影、时装、舞蹈、文学等也都让印度走在全球化浪潮的前列,并为印度赢得远在天涯的新朋友。”

  辛哈的概括非常精准。几十年来,印度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艺术家,他们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频频展示印度音乐和舞蹈的同时,也在诠释着印度的软实力。

  例如,被印度总理称作“印度国宝和印度文化遗产的全球形象大使”的印度古典乐器西塔尔大师拉维·香卡,在上世纪60年代末,因为与英国披头士乐队以及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的合作,使得印度音乐开始在西方世界流行。追求印度元素曾经是西方音乐界的一种时尚,而香卡本人则成为第一位在西方家喻户晓的印度音乐人。

  不仅是音乐,印度时尚设计师的作品也是如此,来自印度的设计师已经登上世界的舞台;印度的英文小说家更是常常挤掉英国本土作家拿到布克奖;印度传统医学和瑜伽工作室不仅流行于全球,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往印度探索;如今,印度餐馆在世界各地的地位,已像上世纪初中国洗衣店在美国的地位一样,在英国,印度咖哩餐馆雇用的员工超过了钢铁业、煤炭业和造船业的雇员总和。

  作为东方文化,为什么印度文化能够在世界如此流行?

  印度著名作家塔鲁尔曾经在一篇阐述印度软实力的文章中指出,印度的世界领袖地位不仅应该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吸引别人的能力。这意味着印度必须要在当前的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其传承多年的文化多元性。只有这样,印度才能有更多的独特的动听故事,才能无愧于世界软实力强国的称号。

  (作者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中国影响较大的印度电影

  《环球》杂志记者/丁慧娜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就已引进印度电影,其中最为观众熟悉的莫过于《流浪者》和《大篷车》。

  《流浪者》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印度电影,由印度卡普尔家族第二代传人拉兹·卡普尔自编、自导、自演,1951年在印度上映。公映后,《流浪者》轰动一时,并于1953年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堪称印度宝莱坞经典。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了《流浪者》并在国内公映,但其为中国观众熟悉却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影片插曲《拉兹之歌》和《丽达之歌》曾在中国广为传唱。

  《大篷车》于1980年在中国上映,不少“60后”表示,这部电影是他们那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在印度生产的电影中,宝莱坞电影占了六成左右,歌舞片是宝莱坞电影的主要类型。近年来,《印度往事》《阿育王》《宝莱坞生死恋》《三傻大闹宝莱坞》《地球上的星星》等宝莱坞电影在中国颇具影响。

  《印度往事》是印度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电影,中国于2002年引进发行。《三傻大闹宝莱坞》改编自印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小说《五点人》,该片在2009年一上映就打破了印度电影的票房纪录,后通过网络传入中国,2011年12月8日开始在中国大陆上映。

  来源:2014年2月19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4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编辑:SN05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海南副省长冀文林成马年首位被查高官
  • 体育欧冠-梅西造红牌+破门 巴萨客场2-0曼城
  • 娱乐台男星高凌风血癌病逝 生前旧照帅气
  • 财经三峡集团被曝工程招标违规多:一查一大片
  • 科技新浪科技2013年度风云榜颁奖盛典
  • 博客马未都:乾隆皇帝是个超强记忆力天才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新校规出台:私处不准别人摸 考研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