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驻华大使马克斯·鲍卡斯——“圈内人”策“马”上任
大使人选是否在双边关系中起作用,关键是这一人选是否能影响派遣国的外交决策。
撰稿|和静钧(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2013年2月1日就任国务卿的克里,没几天就赶上了2013年2月8日“蛇年”春节,克里以“代表美国人民”的身份发表了新春贺词,而奥巴马则作了热情洋溢的视频讲话。今年是“马年”春节,在中文名字中带“马”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却在马年中“走丢”了,改由克里以“代表美国总统和美国人民”的口吻发表新春贺词。
在此后公布的奥巴马2014年春季亚洲访问之行中,奥巴马将访问日、韩、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贴近中国周边转一圈,访问行程中没有中国。但春节后即刻启动的克里访问亚洲之行,克里绕过日本访华,多少又弥补了一些缺憾。
“马年”的中美关系开局,并无“奋马扬蹄”之激情,“新型大国关系”需要成熟与冷静。
“包咳死”:中国式幽默
虽然奥巴马形式上“缺席”了马年中美“开局秀”,但美国另一个重量级的“马”将策鞭而来,他就是马克斯·鲍卡斯。
2014年2月6日,美国参议院以96票赞成、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马克斯·鲍卡斯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的提名。至此,鲍卡斯完成全部提名审批官方程序,只待向国务卿克里宣誓就职、并向中方递交国书两项仪式性程序。可以说,从参院罕见地以到会议员全票通过的表决起,鲍卡斯正式成为美国第11任驻华大使,他将接替因家庭和子女教育原因提出辞职并于今年3月卸任的驻华大使骆家辉。
近段时间,美国总统奥巴马陷入了任命驻外大使不当的风波中。《华盛顿邮报》2月14日一篇报道中列举了诸多例子:
“例如,美国驻挪威大使的提名引起了挪威的不满,因为此人称挪威的执政党是极端主义。一位肥皂剧制片人被任命为驻匈牙利大使,她似乎对自己将要赴任的国家一无所知。”
而引起最大争议的是,奥巴马刚刚提名了一位驻阿根廷大使,此人是奥巴马的重要政治捐助者。据报道,此君前后共给奥巴马捐了50万美元的政治捐款。这一任命被指为“任人唯亲”。
奥巴马2013年12月20日提名鲍卡斯担任驻华大使之时,也引来一些议论。身为第二任期内的奥巴马,提名一个现年72岁的老者担任外交官,是不是对一个行将退休的政治人物的安置?鲍卡斯已经连任六届参议员,任期于2014年后结束,基本没有再次当选连任的希望。
鲍卡斯从1978年就代表家乡蒙大拿州进入参议院,在参院结下广泛人脉,所以,鲍卡斯在参院任命表决投票中“全票通过”,也就不难理解了。
按外交惯例,凡驻华大使的姓名,都会有一个“中国式”的译名。如前驻华大使洪博培,赴任之前叫“乔恩·亨茨曼”。马克斯·鲍卡斯是马年赴华,其中文姓名中若有“马”,则比较喜庆。不过,鲍卡斯的“马”在名而不在姓,中文取名中的“马”又多用于姓,鲜有取“王马”、“李马”之名的,所以鲍卡斯最终中文姓名是否有“马”,仍有待观察。
鲍卡斯在参院听证会上曾言,他到了北京后会减少户外运动,但他不提原因,明白人一听就知他在担忧北京的雾霾,有网友就建议取“包咳死”,真是透露着中国式的黑色幽默。
驻华大使各有千秋
一个理想的大使,应对驻在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浓厚了解,以塑造亲善大使形象。而对于接受国而言,派出国越能任命一个重量级官员,越表示双方关系重要。依外交惯例,中方派驻美国的大使,至少是外交部副部长之级,卸任回国后往往升任外交部部长。而美方也会派驻省部级“大员”,如骆家辉曾两任华盛顿州长,又任过奥巴马政府商务部部长,是名符其实的“大员”。
在历任驻华大使中,多为“华文化背景”的人,如李洁明和芮效俭,或为中国出生,或深谙中国文化。前大使洪博培更是能操一口流利的汉语。骆家辉虽不会汉语,但他是华裔,有一副中国人面孔。
鲍卡斯长期领导参院财经委员会,为资深参议员,当属政坛“大佬”。但他虽有多次访华的记录,却几乎都是陪着“领导”来访,从来没有在中美关系事件中扮演过“主要角色”。中美世贸谈判期间,鲍卡斯为中国顺利入世发挥过关键性作用,但那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评论道,驻华大使一职,对于鲍卡斯而言,是等于去穿一双“大鞋”,一个专职于财经贸易问题的专才,要履行职业外交官和资深政治家的双重任务,可谓“任重道远”。
CNN评论道,大使人选是否在双边关系中起作用,关键是这一人选是否能影响派遣国的外交决策。基于此,CNN把人选分为政治“圈外人”和“圈内人”两类。李洁明和芮效俭虽为“知中派”甚至是“亲中派”,但不属白宫的“圈内人”,在中美关系问题上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
CNN希望鲍卡斯成为另一个“尚慕杰”,尚慕杰既不会说汉语,又对中国缺少了解,但因其属“圈内人”,成为美国对华政策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鲍卡斯在提名听证会上表示,他将致力于加强美中关系,惠及两国和全世界。他还提出希望在大使的职位上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深化美中经济联系以惠及美国企业和工人,二是与崛起的中国共同合作,应对各项挑战。
即将卸任的骆家辉近日表示,希望鲍卡斯多到中国偏远地方走走。骆家辉是近13年以来第一个访问过西藏的美国驻华大使。这个有着华人面孔的外交官,出人意料地多次卷入中美外交争吵,他除了在一些事务性问题上做出成绩,短短两年多任期中很难说在美中关系大局上“有所作为”。骆家辉以子女上学需要父亲在身边为由提出辞职,也有报道说,因骆家辉难以在中国高层政治圈中获得“人气”而失去了白宫的重视,逐渐被边缘化。香港媒体也有猜测说,近期骆家辉身体出了点状况,可能是辞职的主因。
鲍卡斯肯定会如骆家辉所寄言一样“多在中国乡间走走”,但鲍卡斯会专注于中美贸易、知识产权、全球气候合作等优先问题。据报道,1997年一次访华,他因主张无条件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而受到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赞赏。
能否促成“习奥庄园会”?
去年习主席访南美和加勒比,貌似绕过美国,突然行程中传来习奥在加州进行“庄园会”,两人相处时间超过24小时。
今次奥巴马为弥补去年因财政危机而取消的亚洲之行,特意安排了一场4月初的匆匆忙忙亚洲四国访问之旅,由于时间关系,原安排在日本的两天两夜,缩减为“两天一夜”,日方还是决定以“国宾”待遇来接待奥巴马。
假如奥巴马在最后一站菲律宾时突然宣布将在中国海南岛与中国主席进行一场非正式的“庄园会”,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若能实现,不啻是鲍卡斯这位新任大使的“开门红”。
不过,由于考虑到此次克里访华任务之一,就是为即将举行的海牙气候峰会为两国首脑会晤进行安排,在刚刚见过面之后不久又举行“庄园会”,是否已经没有多少必要?当然,若从“新型大国关系”的礼数上看,多有创新与不符常规,应符合“新型大国关系”之义。当然,这些多少取决于“圈内人”鲍卡斯的作为和他设定的议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