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角度深度解读克里米亚何以亲俄

2014年03月04日22:11  中国日报网站

  本轮乌克兰政治危机中,“西乌亲欧”、“东乌亲俄”的政治分野虽然存在,但在东乌大多数地区,所谓“亲俄”,更多表现为对基辅新政权打压说俄语族群权利不满,大多数被称之为“亲俄派”的东乌人仍然认同乌克兰而非俄罗斯为自己的祖国,认同融入欧盟的经济路线。

  但克里米亚却不同。在2月22日亚努科维奇政府垮台后,迅速出现了一股“去乌亲俄”的潮流:政府被更迭,亲俄的谢尔盖.阿西奥诺夫出任总理;全副武装的“自卫队”控制了克里米亚境内各要点,围困乌克兰军队兵营、基地;政府办公楼挂出俄罗斯国旗;自治政府宣称将在3月30日举行有关克里米亚的前途公决,“加入俄罗斯”赫然成为选项之一——简而言之,相当一部分克里米亚人,似乎根本不认同自己是乌克兰人。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克里米亚特殊的历史渊源。

  克里米亚半岛面积2.61万平方公里,人口250万,是黑海北岸的一个半岛。

  这里号称“多民族墓地”,因为历史上克里米亚半岛是许多游牧民族定居过的地方。

  最早定居的游牧民族是今天分布在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公元前7世纪,斯基泰人取而代之,稍后,这里沿海出现希腊人殖民地。

  希腊衰落后,这里先后成为罗马和拜占庭领土,期间又被哥特人、可萨人、匈奴人“路过”。1237年,蒙古的分支——克里米亚鞑靼人占领这里,逐渐形成附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强大国家——克里米亚汗国。

  沙俄崛起和奥斯曼衰落后,克里米亚在1783年被沙俄吞并。1854-1855年,英法联军曾围攻克里米亚要塞塞瓦斯托波尔349天。二战期间纳粹和苏军又在这里血战9个月。1954年,为庆祝俄乌合并300周年,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从俄联邦转划给乌克兰。

  克里米亚气候温暖,港口不淤不冻,又据黑海北岸之中,以这里为基地,驻扎的舰队可以影响整个黑海范围,且这里的港湾特别适宜建造大型造船厂,是沙俄向“温暖南方”扩张,窥伺土耳其海峡进入地中海和中东的跳板。一旦失去,敌对势力又可威逼俄腹地,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沙俄和苏联屡屡进行民族清洗,

  大量俄罗斯族、乌克兰族迁入,取代克里米亚鞑靼人成为主体民族,后者受到歧视和排挤。如今克里米亚人口中俄罗斯人占58%,乌克兰人24%,克里米亚鞑靼人12%,人口中说俄语的占77%,克里米亚鞑靼语的11.4%,乌克兰语10.1%,是乌克兰境内唯一俄罗斯族占多数的地区。

  苏联解体后,基辅的乌克兰当局亲欧疏俄色彩一度十分明显,令俄罗斯人占多数的克里米亚十分不满。1992年,俄罗斯议会宣布赫鲁晓夫当年决定无效,引发克里米亚民族主义者的激情,当年5月5日克里米亚宣布独立,但并未得到包括俄罗斯在内世界各国的承认,最终以克里米亚成立自治共和国并在名义上留在乌克兰境内了局。

(原标题:从历史角度深度解读克里米亚何以亲俄?[1]- 中文国际)

(编辑:SN066)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血色昆明:29条生命的最后一个夜晚
  • 体育CBA马布里31分阿联27分 北京主场胜广东
  • 娱乐张国立:我们拍《纸牌屋》肯定通不过审查
  • 财经北师大教授:楼市调控应转为防范房价下跌
  • 科技热播韩剧《星你》捧红社交应用LINE
  • 博客目击姚明突破记者重围(图) 两会博客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委员提议公务员加薪挨万人骂工资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