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奥巴马
参考消息网12月5日报道 日媒称,美国总统奥巴马3日在华盛顿会见企业界人士并发表演说,认为中俄两国是很难对付的国家,这可能是指最近两国关系有所靠拢。
日本《产经新闻》12月5日发表题为《中俄抱团令奥巴马感到烦恼》的报道称,关于针对美国发动的网络攻击,奥巴马指出:“毫无疑问,中国参与到了其中。”他强调“美国已经对中国施加了强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奥巴马又指出:“美国的目标是与中国建立建设性的关系。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大国必须共同建立起富有成效的关系。”他表示:“虽然美国在对华关系方面必须小心谨慎,但这种关系能够发展成建设性的关系。”
奥巴马对普京的做法表示了“悲观”,认为“在欧美的经济制裁下难以指望普京改变政策,除非他能够正视恶化的俄罗斯经济的现实。”
报道称,近来中俄关系趋于密切,两国在东海实施了联合军事演习。两国这样做是为了形成与美国对抗的轴心,以便对其施加压力。
报道认为,奥巴马政府正在想方设法采取单独针对中俄的对策。原因在于,一旦中俄在外交上全面联手,不仅将对美国构成巨大威胁,而且也会使国际社会的力量对比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奥巴马政府与俄罗斯的矛盾不断加剧,但却不得不设法拉拢中国。”奥巴马的演说流露出了这样的烦恼。
【延伸阅读】西方制裁致国际资本流出 俄罗斯经济面临挑战
国际先驱导报网络版 吴刚
国际先驱网12月5日 钱“不值钱”,购物旅游“缩手缩脚”……百姓的生活的状态折射出国家经济的困境。
事实上,国际机构也将俄罗斯的“经济寒冬”看在眼里。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10月18日将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降低了一个级别,由Baa1下调至Baa2。而俄罗斯经济增长前景不明则是此次穆迪下调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原因。
穆迪指出,随着大量资本从俄罗斯外流、俄罗斯许多借款人在西方获得贷款的能力受限以及国际油价的持续下跌,俄罗斯的外汇储备正在不断减少,这毫无疑问增加了俄罗斯经济运行的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西方对俄罗斯经济的新一轮经济制裁是造成俄罗斯经济运行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
美国和欧盟决定正式对俄追加制裁,受制裁的企业包括5家俄大型银行和多家大型能源、国防企业等。受制裁的俄企业无法获得美欧银行提供的为期超过30天的贷款。同时,美欧相关公司也禁止向俄提供用于勘探、开采深海石油和页岩油所用的设备。
随着西方对俄制裁涉及金融、能源等经济核心领域,对俄罗斯经济的不利影响持续凸显。俄罗斯中央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俄资本净流出额达852亿美元,规模是去年同期的1.9倍。
长期以来外资对弥补俄罗斯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和促进投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俄罗斯之所以能跨入新型经济体的行列,外国投资功不可没。不过,俄罗斯国内垄断行业多、对外资投资领域有限制、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也对俄大规模吸引外资构成阻力。当前,很多西方投资者因担心俄罗斯经济前景而大量撤资是俄罗斯经济运行的一个巨大挑战。
根据俄罗斯央行的最新预测,今年俄罗斯的GDP增长率为0.3%,2015年俄罗斯的GDP将零增长,2016年俄罗斯GDP增长率为0.1%,2017年在俄罗斯推行的“进口替代”政策和俄罗斯出口商品竞争力有所提高的前提下,俄罗斯的GDP才会实现1.6%的增长。
(2014-12-05 16:12:44)
【延伸阅读】美国还是俄罗斯? 能源危机时印度会找谁帮忙
参考消息网12月5日报道 外媒称,随着美国和中国宣布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协议,现在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印度——世界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2月1日以《能源危机时印度会找谁帮忙:美国还是俄罗斯?》为题发表文章称,华盛顿帮助印度缓和气候变化效应的最佳途径是与纳伦德拉·莫迪领导的印度新政府在能源领域——从供应和价格到环境影响和安全——展开深入接触。奥巴马总统定于明年1月访问印度,届时他将获得发起这种接触的大好机会。这样的接触可能会成为两国更广泛合作的踏板,民主党和共和党都认同美印关系是21世纪决定性的伙伴关系之一。
和美国或中国不同,印度面临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这令印度建设现代经济体让数亿印度人摆脱全球数一数二赤贫状态的能力面临威胁。即便在2012年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断电事件(6亿多人受到影响)后,印度的电力缺口依然很大。在因缺少燃料而停机或“搁浅”的装机容量达到约2.5万到5万兆瓦(相较于25万兆瓦左右的总装机容量)的情况下,印度每年的人均用电量只有约700千瓦时。中国的这一数字是3300千瓦时。美国则是13000千瓦时。
印度的燃料供应大部分靠进口,包括80%左右的石油、30%的天然气、20%的煤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所需的大部分资金和设备。因此,印度能源危机范围显然超出了国境。
俄罗斯总统普京本月将携解决印度能源需求的承诺前往新德里。俄罗斯人说他们打算主要通过向印度输送天然气和在印度建更多核电站来实现这一目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是美国,而不是俄罗斯。此外,敞开大门将印度引入国际民用核能领域的也是美国,而不是俄罗斯。带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与印度开展合作,为美国向印度出口太阳能设备注入数十亿美元优惠贷款的是美国,而不是俄罗斯。
在各自的国家议程上,印度和美国都把经济增长列为最优先的事项。为了将制造能力提升至与服务同样高的水平,并为每年加入劳动力大军的成百上千万印度年轻人创造就业岗位,莫迪最近发起了“印度制造”倡议。不过,莫迪敏锐地意识到,除非印度有足以维持关键的制造和交通部门的照明和电力供应的能源,否则他的倡议不可能取得成功。而今天,印度实在没有足以这么做的能源。
美国必须推进与印度在能源领域的全面接触。然而今天,美国对印度的外交政策并未采纳这种解决能源问题的广泛而深入的手段。俄罗斯——莫迪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称之为“印度最好的朋友”——已准备好填补这个空缺。
如果美国准备在能源领域与俄罗斯展开竞争并与印度携手实现自己的气候变化和战略目标,那么华盛顿需要在能源领域展开全面的接触。美印在能源领域的接触是让两国走得更近的良机。不过,随着普京很快将抵达印度,现在是关键时刻。要么是美国和印度抓住这一能源外交的机遇,要么是印度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2014-12-05 12:21:32)
【延伸阅读】澳门日报:俄罗斯谋划如何突破西方制裁困局
当地时间2014年12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开始发表2014年度国情咨文。普京表示,目前俄罗斯所面临问题的需要民族团结。
视频:普京发表2014年度国情咨文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12月5日电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表示,由于至今尚未收到在保加利亚境内铺设管线的许可,所以俄将停止建设“南溪”(South Stream)天然气管道,改道至土耳其。澳门日报5日社论表示,这个被莫斯科寄以厚望、筹建七年、具重要战略意义的项目,就此终了,留下的是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相互指责与继续较量。
文章摘编如下:
一直以来,俄罗斯供给欧洲的天然气,都经过乌克兰中转,既增加运输成本,也存在政治风险。为摆脱天然气出口对过境乌克兰的依赖,俄罗斯和意大利的公司于2007年共同发起建设“南溪”输气管道项目,旨在绕过乌克兰,以更便捷的途径将俄天然气输往西欧等地,巩固其在东南欧的能源主导地位。
按照规划,“南溪”输气管道从俄罗斯经黑海海底到保加利亚上岸,然后通过两条支线分别通达塞尔维亚、匈牙利、奥地利、意大利等国。该计划投资约400亿美元,计划2018年完工,届时将能输送欧洲每年所需天然气的12%。
今年六月,由于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西方对俄实施制裁,保加利亚政府迫于欧盟和美国的压力,宣布暂停“南溪”输气管道建设。原定在12月开始的投产计划也宣布结束。这一项目的告吹,保加利亚受损最大,沦为西方国家与俄罗斯角力的“牺牲品”。
因为该国本可每年从该项目中得到四亿欧元的收入。保副总理顿切夫说,这不仅仅是保加利亚一个欧盟成员国的问题,保加利亚要当好欧盟成员国,但也要保护自己国家的利益,让保加利亚成为“牺牲品”不可接受。言语中蕴含对欧美的怨怼。
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在土耳其访问时表示,“由于欧盟和保加利亚缺少合作态度,俄无法继续南溪计划。”他表示,所有来自欧盟的阻碍都是政治上的角力,“既然欧盟不想要(南溪)这条线,那就算了。”
“南溪”项目腰斩,无疑将令欧盟成员国利益受损,欧盟要面对成员国国内的不满。没有了“南溪”,今后如何向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及匈牙利这些东南欧国家提供替代能源?不过,为了政治上的考虑,欧盟不会改变现行对俄制裁立场。再说,“南溪”虽具经济效益,但会加深对俄天然气的依赖,欧盟对此顾虑甚大,因此宁愿牺牲经济利益,改为考虑阿塞拜疆的纳布科天然气管线计划。
当然,“南溪”项目的叫停也造成俄方重大损失。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收入,占了俄外贸总收入的七成,俄近半财政收入来自油气资源。最近国际油价暴跌三成,使俄损失900亿到1000亿美元,外汇收入大幅减少,卢布兑美元汇率创下历史新低,令欧美制裁造成的俄经济困局雪上加霜。俄财长谢鲁阿诺夫表示,“俄今年的GDP已因油价下跌缩水4.8%,他担心明年会陷入衰退。”今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目标肯定落空。
在普京坚持不向欧美屈服的前提下,如何突破制裁困局,如何开辟新的油气出口市场与通道,弥补制裁导致的损失,已成俄当务之急,有关工作正积极展开,并取得不小进展。最新的努力成果,是普京日前访问土耳其,获得土方答应将研究建设一个经土耳其通往南欧的天然气管道枢纽,俄明年将给予土从俄进口天然气6%的折扣(土方要求的折扣是15%)。不过,合作还在初期阶段,能否谈成尚待观察。且不排除美欧向土施加压力,阻止这一合作。
此外,俄罗斯正与伊朗商讨开始粮食换石油的合作计划,俄将向伊朗出口粮食和工业品,换取伊朗的石油。俄将把这些石油在国外市场出售,合作计划期收“互相取暖”之效。集中力量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合作,无疑是俄开拓市场、抗衡西方制裁最有效的途径。
(2014-12-05 11:12:13)
【延伸阅读】美前高官:中东或爆发核武竞赛 俄罗斯会推波助澜
参考消息网12月5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时报》网站11月30日发表美国前常驻联合国代表、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约翰·博尔顿的一篇文章,题为《伊朗寻求“伊斯兰弹”将引来效仿者》,全文编译如下:
伊朗核计划的前景一直是在维也纳展开的紧张谈判的焦点,这理所当然,但由此产生的其他重大影响远非仅限于德黑兰。由于奥巴马总统作出了许多让步,伊朗受益匪浅,尤其是本国政权及其广泛核活动的合法性得到提升。
既然谈判“最后期限”已延至2015年6月,我们应该考虑一下奥巴马的伊朗政策在全球产生的广泛影响。其他心怀核野心的国家一直在密切关注伊朗核谈判,并相应得出结论、制订计划。不久,伊朗核谈判产生的广泛涟漪效应将通过两个途径显现出来。
首先,沙特阿拉伯、埃及、土耳其等伊朗近邻几乎肯定会加快自己的核活动,沿着一条生产核武器的明确道路走下去。其次,6年来得以自行其是(并在武器化和弹道导弹研制方面不断取得进展)的朝鲜显然发现华盛顿是个软弱无力的谈判对象,并将试图像现在的德黑兰那样获得许多好处。
长期以来,中东流行的观点认为,如果伊朗生产出可使用的核武器,其他国家将会纷纷效仿。正如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09年所言,“一个拥有武器运载系统技术与核武器能力的伊朗将会在中东乃至广大地区引发军备竞赛”。沙特阿拉伯会首先行动起来。其实,鉴于现有的巴基斯坦核弹头,沙特人也许早就有了“选项”。这意味着利雅得无需建造自己的核武器,它可以在一夜之间成为核国家。埃及和土耳其将会落后很多,但这两个国家已作出初步努力,如2013年开罗与莫斯科达成的核协议等。
在以色列没有进行此前曾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实施的那种军事打击的情况下,伊朗走武器化道路现在看来只是该国时间表中的一个事项。因此,潜在扩散者都不想坐等伊朗进行核试验来证明核装置的存在。这些地区大国将几乎毫无疑问地断定,伊朗一旦实现核武器化,自己也拥有威慑力量是唯一适当的回应措施。由于华盛顿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核计划,这些国家有可能迅速采取行动。它们肯定不会只依靠美国的口头保证。鉴于奥巴马在伊朗问题上作出的承诺毫无意义,其他潜在核扩散国自然不会在细枝末节上费心。
由于已经进行了3次核装置试验,朝鲜的情况显然截然不同。尽管白宫至少到目前为止尚未寻求与平壤达成核协议(美国一直寻求与德黑兰达成核协议),但朝鲜的核威胁不断增大。朝鲜的弹道导弹计划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进展很快。驻韩美军司令柯蒂斯·斯卡帕罗蒂今年10月表示,朝鲜现在已经具备将核装置小型化并搭载在导弹上的能力。
平壤可以根据伊朗取得的成功迅速断定,奥巴马剩下的两年任期是与华盛顿达成核协议的最有利时机。由于曾两次驱逐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查人员(最近一次是在2009年),朝鲜可能采取主动,再次允许IAEA核查人员进入位于宁边的已知核设施。当然,由于朝鲜正在实施的与核武器有关的计划中,每件重要物品无疑都妥善地隐藏在远离宁边的地方,平壤面临的风险可以管控。鉴于奥巴马政府的谈判人员容易上当受骗,朝鲜若提出倡议有可能得到满意结果。
也有一些额外的消极后果。除了与埃及达成协议外,俄罗斯还在2014年与伊朗签订了一项新建8个核反应堆的重大商业协议(布什尔核设施已投入运行)。继续在中东和其他地区展开销售前景诱人。此外,俄罗斯还允许(或鼓励)本国公民“以个人身份”受聘于潜在扩散者,担任核武及弹道导弹专家。由于采取了这种策略,莫斯科得以逃避责任,也不用承担后果。但世界性的核扩散模式却就此形成。尽管A·Q·汗的核浓缩生意已于2004年戛然而止,但其他企业家可能会合乎逻辑地断定,未来几年有关方面对核技术的需求将显著增加。
最后,奥巴马政府造成的严重损失不易弥补。一个扩散者一旦跨过关键门槛便再也无法走回头路,除非作出放弃寻求核武器的战略决定。尽管这种情况以前也出现过(如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后的南非),但通常需要进行政权更迭,这样新政府才有改弦易辙的勇气和政治空间。因此,奥巴马危险的核遗产将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其继任者修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事项,这无疑是件令人遗憾的事。(编译/金进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伊朗布什尔核电站。
(2014-12-05 08:51:00)
(原标题:日媒:奥巴马称“中俄两国是很难对付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