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干旱战乱衣食无着 记者亲历满目疮痍的阿富汗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3月29日03:02 江淮晨报

  自1979年苏联百万大军大举入侵以来,阿富汗境内的战火就一天也没有平息过。特别是近年来,塔利班组织与其他各派武装之间的混战更是愈演愈烈。虽然塔利班目前已经控制了全国大约90%的土地,但是战火却有越烧越旺之兆。自前年开始,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又袭击了阿富汗全境,使河流干涸,草木枯死,无数牲口因缺水而亡。阿富汗人民就这样生活在战争与干旱的双重煎熬之下。联合国的制裁使阿富汗的处境更加艰难。最近,塔利班的“毁佛行动”进一步将阿富汗推向孤立的深渊。面对如此深重的灾难,阿富汗人在苦苦挣扎…

  满目疮痍哀鸿遍野

  这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20多年的战乱,使阿富汗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自1999年开始,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突然降临在阿富汗人民头上,更使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去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堪称世界奇闻:由于水位线的持续下降,十多年前被炮火击中而沉到湖底130英尺深的前苏联一架直升机,居然自动显现出来,机舱内飞行员的遗骨依然完好无损。

  记者驱车沿着首都喀布尔到南部最大城市坎大哈的公路行驶。这里是整个阿富汗受灾最重的地区。原本美丽富饶、生机盎然的赫尔曼德河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死气沉沉的村庄、面黄肌瘦的人民和奄奄一息的牲口;所到之处是干枯的牧场、干死的果树、没有水的河流。

  公路上充斥着满载乘客的各种车辆:卡车、小客车、大客车、拖拉机……甚至还有马车。车里车外全是人,有的挤在车里,有的抓着栏杆站在车外,有的干脆爬到了车顶。它们颠簸着、嘶鸣着,浩浩荡荡向大城市、向伊朗边境、向巴基斯坦边境进发。

  由于生活所迫,人们开始远走家乡。他们的选择只有三种:出国、去难民营和沿街乞讨。混乱不堪的难民营

  在西部最大城市赫拉特附近,有一个名叫马斯拉的联合国难民营,那里以前曾是一个大型屠宰场。在当地方言中,“马斯拉”就是“屠宰场”的意思。而如今它成了数万无家可归的难民栖居之地。那儿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呢?

  记者刚刚到达那里,便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幅场景:一辆小汽车缓缓开进了难民营,车上坐着3位联合国救援机构人员。他们是来向难民分发募捐来的旧衣服的。然而,他们的车还没有停稳,便有数十人闻风而至,将汽车团团围住;不远处,还有好几百人向他们飞奔而来。他们用手敲着车门,有的甚至试图强行把车门扳开,这可把司机吓坏了,他驾着车前冲后撞,左冲右突,好不容易才突出重围。趁这个机会,工作人员赶紧打开车窗,将衣服抛向后面紧紧相随的人群。接着便是一阵狂乱,人们近乎疯狂地夺抢,中间夹杂着小孩的哭喊声、妇女的谩骂声和衣服的撕裂声。于是,成功者兴高采烈,失败者骂不绝口。

  当时在场的联合国难民署驻赫拉特高级专员保尔森看了之后,无奈地摇了摇头。“太混乱了。”他感叹道。而负责马斯拉难民事务的官员则表示,如果他们不这样做,难民们真的会把汽车给撬开的。关卡前的默默等候

  出国是阿富汗人想像中最好的出路。那么这条“路”行得通吗?3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的托克海姆边境关卡,进行现场采访。

  现年30岁的阿卜杜尔走在通往关卡的马路上。离目的地只有不到100米远了,他心头暗自高兴。阿卜杜尔的家乡在阿富汗中北部。在那里,塔利班军队与反对派武装还在冰天雪地里厮杀,每天都有激烈的战斗,每天都有屠杀事件发生。阿卜杜尔总算脱离了虎口,孤身一人来到这里。他的理想是:到巴基斯坦去。

  然而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从去年11月起,巴基斯坦就加强了控制,严格限制阿富汗难民的流入。他们说,他们无法承受如此之多的穷困难民。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使他的梦想几乎完全破灭了。

  眼前就是他向往已久的托克海姆关卡。可是,厚重的大铁门只开了一条缝,中间还隔着数百名同他一样目光里充满希望的人群。这些男人一律头戴穆斯林头巾,妇女却从头到脚裹着长袍,小孩被挤得哇哇哭叫,老人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他们向前拥挤着,而队伍始终像一条僵死的大虫一动不动。阿卜杜尔急了。仗着身强体壮,他奋力往前挤。可是,越是靠前,阻力就越大,他终于没有了力气。几米前就是巴基斯坦,可是前面除了人群外,还隔着带倒刺的铁丝网。

  “到这儿几天了?”阿卜杜尔问前面的人。“四天了。”对方说。“我都九天了。”另一人接起话茬说道。按照巴方规定,关卡每天下午5点钟关闭。就这样,日复一日,人们为理想而尝试着。他们的目光仿佛穿透厚厚的铁门,看到了他们近在咫尺却永不可及的希望:食物、水和工作;仿佛看到了对面高高耸立的标语:欢迎到巴基斯坦来!巴基斯坦:难民的天堂?

  在阿富汗难民的心目中,巴基斯坦简直是天堂:那里有电话,有电视机,有计算机,有可口可乐,有宽敞的马路、优厚的待遇……

  事实如何呢?记者来到巴基斯坦白沙瓦市南郊一个名叫贾勒扎的难民营,这里居住着8万多名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这里的阿富汗人。这里原来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庄,而在几年之内突然聚集了这么多无家可归的难民,一下子显得喧闹起来。

  在一片荒芜的空地上,几名阿富汗难民正在自己动手搭帐篷。他们把新砍的三棵树干绑在一起,架在草地上,上面盖上皱巴巴的塑料纸。就这样,他们的新家落成了。其实这并不比阿富汗国内难民营里的人住的好。在马斯拉,有西方国家捐赠的结实而舒适的帐篷。在坎大哈难民营,帐篷也是用帆布搭的,起码可以遮寒挡雨。而在这里,人们只能用破塑料纸。

  巴政府甚至不把它称作难民营。因为他们担心,8万人也许只是一个开头,如果他们承认这是一座难民营,那就意味着愿意接纳难民,就会有更多的难民像潮水一样通过合法途径汹涌而至。

  “简直是地狱!”联合国难民署新闻发言人哈桑如此评价贾勒扎难民营,“它正在变成一座死亡之营。”哈桑的话有一定的根据。今年1月份,贾勒扎因为严寒而冻死了十多人;2月份,一场流行病夺去了数十人的生命;就在记者到达的前一天,他们刚刚埋葬了一名被毒蛇咬死的婴儿。

  没有食物,没有衣服;没有亲戚,没有朋友;吃了上顿,不知下顿在哪里。这就是8万多阿富汗人的生活状况。这就是更多的人即将通过各种途径到达的目的地。这就是数以百万计的阿富汗人心中梦寐以求的“乐土”。

  如今,阿富汗和他的邻国目前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难民潮。到底有多少人流离失所?没有任何人能够给出准确的数字,但是据估计,这一数字在1000万以上。还有很多人铤而走险,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国外。

  苦难深重的阿富汗人民啊,他们的出路到底在何方?天桥·


发表评论】【时事论坛】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组图:阿富汗巴米杨千年佛像劫后直击 (2001/03/27 09:01)
阿富汗前政府武装巧借“东风” 两万部队欲战塔利班 (2001/03/26 14:57)
外国记者第一次目睹阿富汗大佛被毁现场 (2001/03/26 16:23)
综述:阿富汗毁佛引起走私潮 (2001/03/23 12:12)
阿富汗普降甘霖 塔利班称是真主对“灭佛”的赐福 (2001/03/20 19:37)
阿富汗塔利班伸出橄榄枝 美国政府不感冒 (2001/03/20 17:20)
 新浪推荐
2001奥斯卡奖完全接触
新浪汽车频道改版:汽车新闻 用车修车…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男人女人频道倾力推出爱情小说连载
组图:超级名模王海珍展示世界足坛经典队服
时尚组图:人体艺术写真获奖作品展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