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评论:美国人的特性及其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7月07日10:33 法制日报

  我是个职业外交官。除了担任外交官,我也当过老师。1971到1973年,我在香港中文大学教过英文和美国文学。所以说我在教育方面也有一些经验。本文所要谈的是美国的教育制度,以及美国教育制度如何受到美国人的特性所影响,但是我要用迂回的方式来说。首先,我想问一个简单但是与教育不太有关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美国人?美国人与法国人、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有什么不同?而美国的文化与社会特性,又如何影响美国的政治制度?然后,再回到原来的主题———教育,谈谈美国的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到美国的教育制度?

  不过,我要先讲一个故事来说明我的看法。假设有一位法国人和一位美国人,他们两个都因为政府缩减预算而突然失业。问题是:他们会责怪谁呢?法国人会责怪政府。而美国人呢?他会怪他自己。从理智上说,美国人知道,政府的预算问题不是他的错,他无法事先预防不被解雇。但是从情感方面来说,在这位美国人的内心深处,他会觉得好像做错了什么事,否则为什么要解雇他呢?

  美国人和法国人有一个很大的差别。法国是个传统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身份与职业观。每个人履行各自的社会责任,政府则有义务要照顾他。因此,在我刚才说的故事里,那个法国人对政府背信感到愤慨。他觉得已经尽了力,为什么政府还违背协议,不给他应得的那一份呢?传统社会的生活有许多令人安慰之处。像在英国或日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

  可是美国就不一样,美国不是传统社会,没有现成的身份提供给每个人。在美国,人人都要为自己负责,创造自己的人生。有时候政府会提供协助,但基本上美国人都是靠自己。美国人在社会上并没有现成的位置,必须自己奋斗。

  美国人对各种运动和改变总是乐此不疲。美国人很少安于现状,而改变现状的上策,自然就是离开家,去寻找更美好的天地。例如最近的统计数字显示,每年平均每30个美国人当中,就有一个会迁居。德国是1/80,英国是1/90。日本人的迁居比例恐怕更低。我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家父是军人,因此我小时候常常搬家。现在我又担任外交官,还是在世界各地奔波。在过去的52年里,我住过德州、新墨西哥州、阿拉巴马州、田纳西州、肯塔基州、俄亥俄州、维吉尼亚州、华盛顿特区、科罗拉多州、加州洛杉矶、夏威夷州檀香山、印地安纳州、密歇根州、俄克拉荷马州、纽约市、日本冲绳、台北、台中、高雄、克罗地亚、上海、香港和巴西的巴西利亚。

  或许我是好流浪的美国人当中比较极端的例子,可是像我这样的美国人绝非少数。美国人都是移民的后代,好像都遗传了喜欢旅行的基因。

  美国教育制度比较主张人人平等。它反映出美国人的信念,就是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有机会上大学,只要个人有这个意愿就行。美国的教育制度还反映出,美国人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中小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如果机会来了还是能有好的表现。

  美国的教育制度认为,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不应该太早专精某一学科。美国人相信不论学生将来要做英文老师、医生、律师或工程师,通才教育对他们都有用。哥伦比亚大学就是个好例子。哥伦比亚大学的每个学生在前两年,都必须修习大致上差不多的课程。不管将来的主修是什么,他们必修的课程有历史、文学、政治学、音乐、艺术、科学以及外语。这么做的目的在于培养视野宽广的通才,而不是心胸狭窄、除本行之外什么都不懂的专才。美国的医生和律师都必须念完四年大学以后,才能进医学院或法学院。

  同样,美国的中小学也很强调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学校鼓励学生多参加跟学业无关的运动,乐团、学生自治和其他许许多多的活动,其目的是要让孩子们多方面接触不同的领域,挖掘他们的潜力。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是美国人尽量使上学不以考试拿高分为惟一的目的。

  说起智力测验,最近我读到一些有趣的文章。有几篇社会学的研究很令我意外。这些研究追踪了智力测验的分数、学校成绩和日后的成就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名为“卡拉马助男童”的项目,追踪研究密歇根州卡拉马助市数千个男性由小学到终其一生的过程。出人意料的是,研究结果表明,智力测验的分数和长大后的成就并不相关。事实上,其中有几个后来成为医术非常精湛的医生,当年智力测验的分数却只有85分。换句话说,应该算是“接近低智商”了。虽然智商不高,学校却没有放弃他们。我相信这正是美国教育制度一个最大的长处:为大器晚成的人提供了空间。

  谈到大器晚成,让我讲一个我最喜欢、关于美国教育制度的故事。我派驻上海的那段时间,曾与复旦大学一位教英语的陈女士成为好朋友。陈教授那时已70出头。40年代中期,她曾在美国东北部一间小型女子人文学院———史密斯学院就读。不幸的是,刚上大三时,因为家庭原因必须离开学校回中国。此后她也未能完成学业。1986年,史密斯学院公布了新的奖学金办法,允许以前休学的年长学生再回学校继续完成学业,70岁的陈教授也包括在内。她真的回到学校,取得了学位,她大概是史密斯学院有史以来年岁最长的毕业生。拿到学位后,陈教授前往洛杉矶,在当地一所二年制社区学院教书,抚养两个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儿子。

  在美国,老年人回到学校的情形越来越普遍。现在许多美国人选择阶段性的事业,如在同一个领域工作了15至20年后,他们会跳到另一个领域试试不一样的东西。可是,为了寻找一份新的更令人满意的工作,就得接受适当的训练。这也是终生教育、社区学院与远程教学开始流行的原因。(本文作者系美国驻华使馆新闻文化处文化参赞) 李柏思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时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广 告
  • 国航普吉包机五日
  • 瑞星杀毒免费进家
  • 特惠国内国际机票
  • 数字冰箱海信研创
  • 随时尽享学习乐趣
  • 万域电脑公司诚聘
       北京站  广东站
       山东站  上海站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新浪推荐
    新浪文化新版--网罗天下文人 荟萃奇文妙笔
    订阅手机短信头条新闻天天奖多款时尚手机!
    最新推出足球经理游戏--风云总教头之甲A
    追踪高考动态 贴心服务考生
    全新北京都市生活--引领时尚 白领必读
    联想全球华人共申奥专题
    订阅手机短信 知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最新行情
    为漫画梦找一个家-漫画作家专栏闪亮登场!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