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返回顶部
其他国家

海外观察韩国专稿:从“端午之争”看中韩交流

2013年06月13日17:06 我有话说(人参与)
郑元植

特约供稿人:郑元植

2006年9月,笔者开始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就读政治学硕士课程。一段课堂上关于端午节的争论,让笔者难以忘怀。2005年11月,韩国政府以“江陵端午祭”的形式申请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中国民众不解。但江陵端午祭只是与中国端午节日期相近,内容和形式大相径庭。韩国的端午祭是什么样子?笔者认为,中韩建交20年,但文化层面还未充分交流,这更需要彼此理解,跨越隔阂。

带你看天下 125

  2006年9月,笔者开始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就读政治学硕士课程。笔者刚刚来到中国留学,对中国文化还不甚了解。2007年6月初的某天让笔者一直无法忘怀。在有关东北亚地区问题的课堂讨论中,由中韩文化差异引起了一件小事。每年端午节到来之际,这个记忆就会浮现出来。

  在那次课堂讨论中,有位中国同学突然提出:“2005年11月,韩国政府借地区名称,以‘江陵端午祭’的形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分明是窃取了中国固有文化遗产。”这位同学的发言,引起周围其他中国同学的讨论,对韩国政府行为的非常不满。当时,笔者并不了解事实原委,另外平时也未关注过“端午节”,因此感到非常惊讶、羞愧。

  为准确弄清事实,笔者曾向江陵市政府和有关韩国中央政府机构“韩国文化遗产厅下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咨询了“江陵端午祭”的相关内容。根据收集整理后的资料显示,登载于世界文化遗产的韩国“江陵端午祭”,虽与中国阴历的端午节日期相近,还使用了中文的“端午”称谓,但从内容上,与中国端午节截然不同。

举行儒教式祭祀的大关岭山神祭(指江陵地区的守护神、山神新罗将军的金庾信)的情景。举行儒教式祭祀的大关岭山神祭(指江陵地区的守护神、山神新罗将军的金庾信)的情景。

  让人遗憾的是,这个事实并未普及到中国普通民众中。“江陵端午祭”事件和“孔子、孙中山、曹操等都是韩国人”、“中国的神话和三国演义都源自韩国”等毫无根据的炮制、捏造,这些都不断扩散了中国民众的反韩情绪。

  那么,作为争论焦点的端午祭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江陵端午祭作为祈求大丰收的播种祭,具有与中国端午相似的节气风俗、祖先崇拜等特征。尤其,江陵端午祭的最大特征之一的祖先崇拜集中体现了韩民族的祭天风俗和仪式。这传统是由传统祭天风俗,发展为山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等的功能。

  如今举行的“江陵端午祭”主要仪式有阴历四月五日酿造敬山神用的神酒。阴历四月十五日在江陵地区大关岭的山上,举行大关岭山神祭(新罗将军金庾信)和大关岭国师(梵日国师)城隍神祭。

举行巫祭,为江陵地区人民的安宁和丰收、长寿祈福的端午祭。举行巫祭,为江陵地区人民的安宁和丰收、长寿祈福的端午祭。

  这是祈求神灵保护江陵地区百姓,不受灾害的侵扰及祈福丰收的祭祀。此后,在大关岭国师女城隍神祠堂举行奉安祭,阴历五月三日在江陵南大川城隍堂举行迎神祭,五月七日举行送神祭。所谓祭祀正是将神供奉于各自原来的祠堂。同时,国师城隍神要供奉于离大关岭最近的地方,烧神木、牌位、灯笼、龙船等,这一地区民众行叩拜礼后,这一江陵端午祭仪式就宣告结束了。

  江陵端午祭仅仅在日期上与中国端午节相近,其实际内容则完全不同。江陵端午祭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韩国传统的、独具文化特色的文化民俗仪式。

  中韩民众间发生的这种文化纠葛是在吸收外来文化和涵化(acculturation)过程中出现的。中韩两国建交20年,时间不长,在政治、经济层面两国关系迅速发展,但两国间文化层面还没有充分交流,正经历着一种“成长痛”。

  一种文化形态可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文化并不能像商品或发明品主张版权。文化作为共享的公共文化遗产,应脱离自我文化中心主义思维模式,尊重中韩两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那么,中韩两国的文化隔阂和纠葛问题将迎刃而解,文化交流的步子才能迈得更远。

  作者:郑元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韩国留学生。

分享到: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