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以色列:苦逼生活造就危机意识
特约供稿人:陶彦召
以色列人是一个生活比较苦逼的民族。战争自不必多说。节假日倒不少,但每个日子都是必须忆苦。危机意识让以色列年轻人以创业为荣,但又早早功成身退,折现落袋。强烈的危机意识体现在科技和经济方面是好事,但在外交上,先发制人的作风经常引起冲突。危机意识过头,也就成了被害妄想。
总体上感觉,以色列人是一个生活比较苦逼的民族。战争,自然不必多说,是以色列人生活的一部分,隔三年差五年总要打一仗。不打仗的时候,也总要想着下一场仗跟谁打,什么时候打,怎么才能打赢。节假日倒是不少,但其中有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阵亡将士纪念日、赎罪日,都是苦逼的纪念日。即便是过一些欢乐的节日,像逾越节、普林节,也要回忆一下犹太人历史上的苦日子。
这些,都是危机意识的反应。不知道世界上是否还有其他民族,像以色列人这样具有如此根深蒂固的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的来源比较清楚:历史上犹太教圣殿两次被毁;随后的犹太人大流散,在不少国家作为少数民族遭受排挤甚至迫害;二战期间遭纳粹大屠杀;建国之后不断进行战争。这些经历最终使得“缺乏安全感”成为现代以色列人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以色列有“创新之国”的美誉,年轻人以创业为荣,但创新型企业家们倾向于早早将企业出售给美欧,而不是做大做强成跨国企业。国内市场狭小等因素固然制约以色列企业做大,但安全感缺失导致的尽早“落袋为安”的心理也是原因之一。
对于经济、科技领域的创新,强烈的危机意识是好事,但在政治上以及处理与邻国关系时,却往往带来战争。1981年,以色列曾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2007年又摧毁叙利亚核反应堆,以及最近几年针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威胁,都是担心这些国家拥有核武器后会给以色列带来灭顶之灾。在巴以和平问题上,以色列坚持在约旦河西岸修建犹太人定居点,重要的考量之一是增加以色列的战略纵深,从而增强安全系数。
安全,始终是以色列人考虑的首要问题。2011年夏,由于安全局势有所改善,以色列人开始更多关注民生问题,曾针对高启的房价、物价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但随着加沙地带的火箭弹再度袭来,抗议活动很快烟消云散。整个国家对于安全的担忧,也常被政治人士所利用。譬如,发生于2012年11月的以军针对加沙地带的“防务之柱”军事行动,固然是遏制“哈马斯”等加沙地带武装袭击以色列的需要,但也是总理内塔尼亚胡及其领导的“利库德”集团等执政党派着眼于议会选举的动作。
而对于部分民众而言,危机意识过头,就成了被害妄想。就像少数以色列人,一听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全名中有个“侯赛因”,就断定奥巴马是个穆斯林,从而认为奥巴马政府将做出有损以色列利益的举动。迫使奥巴马不得不在今年3月访问以色列,针对以色列民众展开公关活动,树立其坚决挺以的形象。
(文/陶彦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