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返回顶部
观察美国

亲历美国陪审团成员挑选

2013年07月29日12:19 我有话说(人参与)
纽约蓝蓝

特约供稿人:纽约蓝蓝

陪审团成员并不是由法庭指定,而需要经过非常严格的筛选过程。最重要的是必须原告和被告双方的律师都同意才能入选,也就是说双方律师都认为该人选能够做出比较公正甚至对自己有利的裁决。就齐默尔曼的案子来说,挑选女性应该是因为马丁的律师认为女性天然同情心强,会比较同情马丁一边,而齐默尔曼的律师则不希望挑选黑人评审员。

带你看天下 182
美国多个城市因美协警枪杀黑人少年被判无罪爆发游行示威。美国多个城市因美协警枪杀黑人少年被判无罪爆发游行示威。

  最近因为齐默尔曼的案子,不少人对于陪审团全部为白人或者西裔女性大为不解,甚至质疑这是案件审判结果不公的原因之一。其实如果熟悉美国陪审团的挑选制度就不会有这样的疑惑了。因为陪审团成员并不是由法庭指定,而需要经过非常严格仔细的筛选过程。最重要的是必须原告和被告双方的律师都同意才能入选,也就是说双方律师都认为该人选能够做出比较公正甚至对自己有利的裁决。就齐默尔曼的案子来说,挑选女性应该是因为马丁的律师认为女性天然同情心强,会比较同情马丁一边,而齐默尔曼的律师则不希望挑选黑人评审员。最后就是双方律师经过反复博弈而互相妥协的结果,这个陪审团必定是双方都首肯而又满意的。

  笔者在美的20年里就曾经得到过几次评审员预选通知,因为按照美国法律,18岁以上的美国公民都有义务随机抽查当评审员。十几年前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收到过当陪审员的通知,当时我连绿卡都没有,显然是一个错误,不过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就被免了。3年前又收到通知要求到本地法院报道。值得一提的是绝大部分美国人是很不情愿做这事,因为很麻烦,责任又大,很多小公司还不付工资。法院只给5美元一天,只有3天以上的陪审员才能拿50美金一天,远远低于大多数人的平均工资,如果一个大案审下来,经济上的损失不小。

  那天一大早陪审团的所有候选人都集中在法院的休息厅里等待,大约有100多人去报道,大家都不敢迟到。我观察一下以50岁以上的白人老太最多,青年人很少。人种的比例和本郡的结构应该是一致的:大部分是白人,少数的黑人和亚洲人。服装都穿得比较正式点,男的基本都是衬衫,女的很多穿裙子。先有人来给我们解释挑选陪审团的大致过程,然后放了一部15分钟的电影,我这才明白虽然我被叫来,但是并不意味着我已经被选为陪审员,到时得看法庭里双方律师的意见。

  10点的时候,我们一批大约50来人转弯抹角地到了一个法庭,里面起诉方和辩护方及律师已经入座,法官大人快言快语几下就把案情介绍了,是个民事案子,一个警察告警察局的。很快随机抽出7位陪审员,法官开始了例行的问题,每个人大概要问30来个问题。这法官一开腔,好戏开始了!大概是觉得选陪审员是个漫长而无聊的事情吧,法官一直不停地讲笑话调侃,把大家逗得哄堂大笑,俨然一个相声演员。法庭里可以这么说笑和我想象的那种严肃紧张的气氛完全相反!当然也可能这只是审判的前戏,所以不用那么严肃。

  不过笑话归笑话,其实选陪审员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法官通过和他们的对话可以让双方律师充分了解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兴趣爱好等等,让双方律师来判断哪个陪审员可能对自己不利而踢除该陪审员。另外特别强调的是陪审员不能认识任何一个和案子有关的人。而双方的律师都不太喜欢教育程度低看上去头脑简单的陪审员,可能和这个案子的特质有关。有趣的是每个人上去都特别强掉自己不适合参加审判这个案子的理由,大多数情况是在前面和法官律师耳语,但是真有4、5个人被法官免掉。被免掉的人都像得了大赦一样的高兴。当然他们也不能回家,要回到大休息室等待下一个案子选人。而我已经在盘算自己不适合参加本案的理由,一般说来外国人因为英文不够流畅很容易获免。

  但是我们笑话听了一罗框, 而陪审员的名单则在不停地换人, 7位陪审员至少抽了20来个人上去,慢慢淘汰,花了整整2小时才选出双方满意的陪审员,下面每个人都有点急不可待了。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一个案子会需要有50个人去候选。对双方律师来说陪审员的选择的确意义重大,马虎不得, 听说一些大案光是选评审员就能花上几天时间。到中午12点时,7位陪审员宣誓表明自己绝不撒谎, 他们将在第二天开始正式的审判。

  我的候选陪审员生涯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突然结束了。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美国陪审团的挑选相对合理和公平的,很难产生一个明显偏向某一方的陪审团。

  文/纽约蓝蓝

分享到: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