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其他国家

英国新城规划为解住房紧缺

2013年12月13日15:42 我有话说(0人参与)
陈甲妮

特约供稿人:陈甲妮

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里,英国仅伦敦市人口就增长近200万。预计在未来10年内,还将再增长100万人。目前人口急速的增长让官员们措手不及。如果不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到2022年英国将面临1百万房屋短缺的严重后果。英国影子财政大臣鲍尔斯就此提出了复兴新城镇的概念。

带你看天下 260
英国早期新城建设已初见规模英国早期新城建设已初见规模

  面对人口增长,英国政府如何甩掉新房严重紧缺这一“烫手山芋”,复兴新城镇的概念再次被政府官员提出。

  11月20日,在一次英国议会会议中,身为社区和当地政府委员会主席的工党议员贝茨向规划大臣博尔斯发问,“如果至少需要25万套住房,却只有10万套新房在建,能否符合政府2012年提出的国家规划政策框架(该框架提出政府必须保证能为人口快速增长、年龄更加长寿并且希望能有新的房屋设计选择的人们提供住房)?”

  显然,贝茨所说的数据是在调查研究后得来的。

  有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里,仅伦敦市人口就增长近200万。预计在未来10年内,还将再增长100万人。目前人口急速的增长让官员们措手不及。新上任的英国影子住房大臣雷诺兹表示,如果不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到2022年英国将面临1百万房屋短缺的严重后果。英国影子财政大臣鲍尔斯就此提出了复兴新城镇的概念。

  作为伍尔夫汉普顿东北选区的工党议员,雷诺兹积极响应了鲍尔斯的提议。她计划在工党政府的前5年建设5个新城镇,以缓解日益严峻的房屋紧缺问题。雷诺兹介绍,她将这5个新城镇选在从伦敦至英格兰西北部的HS2高铁项目的沿线周边。英国住宅联盟的发言人表示,大部分的新城镇都建设在容易到达伦敦的地方,这样就满足了那些既在首都上班,又无法在那里居住的人们。

  概念源于二战后

  事实上,新城镇的概念在英国并不新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一共兴建了34座新城镇,包括斯蒂夫尼奇、米尔顿凯恩斯、哈洛、科比、昆布兰、纽顿艾克里夫、皮特立和科本诺德等。这些位于大都市周边的郊区新城完全是在政府的规划下,由政府拨款的新城开发公司联合私有企业共同建立起来的。与传统的都市不同,它的一切都是新的,目的是为了分散人口、工业和就业。

  1940年,起源于阿伯克比的大伦敦规划有了理论基础。5年后,由英国中央政府直接拨款的新城开发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直接受英国中央政府控制。新城镇规划几乎是以伦敦市区核心地带为圆心的同心环状分布。1946年,在新城开发公司的规划和开发下,在伦敦北部40公里处建造了第一个新城——斯蒂夫尼奇,人口规模10万。

  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又先后建立了33个新城,其中11个分散在伦敦外围129公里周长范围内。11个新城的总人口为180万,迁入2009个新的工业企业或其他性质的公司,这些公司、企业提供了18.8万个就业岗位。每一个开发的新城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涵盖水、电、气、道路、公共交通、医院和商业街。

  距离伦敦北部50英里的米尔顿凯恩斯是伦敦早期进行城镇郊区化而产生的所谓第三代卫星城。1967年1月23日,米尔顿凯恩斯被英国政府规划为新镇,总规划面积为34平方英里。其范围涵盖已有的三个小镇以及该地区大大小小数十个村庄和农庄。

  早期建设已见规模

  在那里生活又在伦敦上班的人还真不少,米歇尔就是其中一位。

  米歇尔对记者说,“我在伦敦市中心上班,工作地点离火车站不远,所以单程只要40分钟就能搞定。有些家住伦敦的同事,由于交通不方便,比我花费的交通时间还要长一倍呢。真的挺方便的,所以我完全没有工作居住两地的困惑。”

  据米歇尔介绍,在米尔顿凯恩斯你几乎看不到古老、有历史感的建筑和街道。这座城市完全是60年代的现代风格,与伦敦有着明显的区别。别看它小,它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米尔顿凯恩斯的居住社区由邻里或村等不同形式的居住单元构成。每一个居住社区都设有住宅和社区服务设施。小学、诊所、商店、社区活动中心、酒吧应有尽有。社区服务设定在半径为10分钟步行距离,服务人口大约在400到500人左右。

  像米尔顿凯恩斯这类新城镇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独立的城镇功能,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不再依赖母城解决基本生活和工作的问题,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区域性城镇了。除了居住社区,还有若干个工业区构成。工业区基本上位于边缘地带,工业区、居住区和中心区之间依靠公共交通连接。

  1980年,米尔顿凯恩斯兴建了火车站,并建立起欧洲的第一个美国式购物中心,使得每周能够吸引60万人次的购物。此后又新建戏院、人造滑雪场,还举办建筑展览会等活动。米歇尔说:“我没有因为住在‘村里’而改变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购物、看电影、酒吧……各种休闲娱乐活动跟伦敦毫无没差别。我甚至不觉得这不是‘大都市’,而是‘乡村’。”

  “规划皇冠商的明珠”

  英国的新城开发曾被规划界誉为“规划皇冠”上的明珠。由于二战期间住宅被部分损毁,房屋建设完全停滞;同时,战后军人们回归家庭,人口大量增加,住宅的需求量也相对增加。政府曾采取措施,在市区大量重建住宅,但引起城市边缘的扩展,人们被迫增加了上班距离和交通时间;同时,政府也曾设想扩展大城市周边已有的旧城镇以转移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但是这个做法无法得到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也只好作罢。

  唯一解决的办法是在远离大城市的农业区建立新城,把城市人口转移到就业、生活自给的新城镇。时间证明了新城镇建设的的确确解决了英国战后城市人口拥挤的问题和战争导致的城市无序发展问题。 因此,鲍尔斯提出的复兴新城镇概念也就不是无稽之谈了。

  不过,新城镇的建设并不是万无一失。新城镇是根据传统城市模式建立的。例如,新城镇地理位置根据要求必须与中心城市保持较远距离;选用地价较低的农业用地,不允许选用建成区边缘地带土地。 而传统城市开发,往往占用建成区边缘地带的土地。 政府要考虑的是新城镇与传统城市的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平衡。

  此外,不少新城镇就像米尔顿凯恩斯那样,在原有的小镇上再建新城。问题自然也就更加复杂,不少乡村保护主义与当地政府之间总在是否占用绿地问题上争辩不休。政府官员们认为,很多英格兰的卫星城镇都需要扩张,而那些“绿化带”却成为当地发展的“绊脚石”。可面对政府提出的主张,当地老百姓是抗议最激烈的群体。2012年在英格兰东北部的农业地区诺里奇,地方政府为了建造更多住房方便民众生活决定舍弃部分“绿化带”。结果很多当地老人集结在一起走上街头,声言誓死也不会将35英亩的绿化区域让给开发商建造500户新住房。面对去年提出的国家规划政策框架,中央政府也是有苦难言。

  (文/陈甲妮)

 

分享到: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瑰瀣捣閻棗銆掑锝呬壕濡ょ姷鍋涢ˇ鐢稿极閹剧粯鍋愰柛鎰紦閻㈠姊绘担鐟邦嚋婵炲弶鐗犲畷鎰板箹娴gǹ鐎梺绋跨灱閸嬬偤鎮¢悢鍏肩厪闊洤顑呴悘顏堟煛閸″繑娅婇柡灞剧☉铻栧ù锝嚽归幗鐢告⒑閸濆嫯顫﹂柛鏃€鍨块獮鍐Χ婢跺﹦锛滃┑鐐村灦閿曗晜瀵奸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