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返回顶部
其他国家

以色列公共外交:三位一体的舆论“国防军”

2014年05月05日10:56 我有话说(人参与)
李铁铮

特约供稿人:李铁铮

像以色列国防军分为海陆空三军一样,以色列的公共外交体系也由“三军”组成,即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独立公众。

带你看天下 294
犹太人在哭墙下庆祝“统一”耶路撒冷。犹太人在哭墙下庆祝“统一”耶路撒冷。

  以色列的国际形象怎么样?很多时候只能答以“呵呵”。

  近年修建隔离墙、扩建定居点、封锁加沙等行为,使以色列飞国际形象像最近的股市一样一路下跌。欧盟一些国家已明令禁止本国企业进口来自犹太人定居点的产品。

  但不可否认以色列在公共外交方面仍很有建树。虽然在西方媒体中的负面报道满天飞,但在国家合法性、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历史问题的受害者形象等核心问题方面上都是得到国际认可的。

  历次中东战争的胜利为以色列换来了土地,公共外交在舆论战场上的工作,就是将这些土地在国际上合法化。以色列在这点上也做的比较成功。

  像国防军分为海陆空三军一样,以色列公共外交体系也由“三军”组成,即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独立公众。目前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拒绝承认以色列作为国家存在,例如阿拉伯国家仅有埃及、约旦承认了以色列的国家合法性。所以维护以色列的合法性,对抗全世界的反犹势力,便成为以色列公共外交的首要任务。

  公共外交事务部门由总理直管

  公共外交和大流散事务部是目前以色列政府中主要负责公共外交事务的部门。2009年成立,首任部长是来自利库德集团(以色列右翼政党)的埃德拉斯坦。2013年3月,经过调整,部长一职改由总理内塔尼亚胡兼任,相关事务由总理办公室直接负责。由总理直管,可以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减少扯皮推诿,意味着公共外交事务在以色列政府中地位的提升

  进行调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近年来饱受争议。在2010年的加沙救援船袭击事件中,政府部门迟迟不公布冲突详情,导致国际媒体只能依靠来自船员的信息。这些不可能对以色列有利的信息,使以色列国际形象大跌。土耳其还专门拍了一部电影——《巴勒斯坦恶狼谷》,“创造”了一个土耳其版007前往以色列为遇难船员复仇的故事,其中有各种“手撕鬼子”式的反人类桥段,结果在中东地区票房大火。在该事件中,以民众也纷纷对政府公共外交部门的效率低下、官僚作风表示不满。

  以色列政府立即吸取了教训。在后来的几次拦截加沙救援船的行动中,以官方会第一时间将拦截视频发给驻以媒体,并在社交网络发布。在2012年底的巴以冲突中,以军方甚至在导弹弹头上装上摄像头,将轰炸加沙目标的全过程录下来发布,以证实以军的目标只是加沙的武装组织。

  以色列现总理内塔尼亚胡可谓是以色列口才最好的人之一,他会亲自指导内阁成员如何应对媒体,如何运用语言技巧将听众绕到于己有利的逻辑中来。现在由大权在握的他亲自操刀,以色列政府的公共外交是不是会有所突破?

  一位曾供职以公共外交部门的媒体人认为,除了官僚作风,以色列政府公共外交政策的最大问题是缺乏长远战略设计,总是受制于短期利益的驱使。内塔尼亚胡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政客,但政客最大的问题就是永远把选票放在首位,太过贪图权力,因而在历史转折点的关头就畏首畏尾,没有拉宾、沙龙等政治家敢于牺牲选票以青史留名的气魄。

以色列空军在特拉维夫海滩进行飞行表演。以色列空军在特拉维夫海滩进行飞行表演。

  和而不同的非政府组织

  兼具以色列公共外交职能的非政府组织有很多,包括很多由犹太富豪资助的对外友好机构。近些年最受关注的,当属“以色列计划”。这家非政府组织总部设在美国,致力于打造以色列的国际形象。

  以色列计划经常会在重要的新闻事件中向外国媒体提供信息,并组织副总理级的记者会。但因提供的信息立场鲜明,大部分媒体都只作参考。不过以色列计划有时也会突破官方的限制。

  2012年曾有一伙武装分子趁夜从埃及西奈半岛驾车突袭埃以边境,被以军直升机击毁,随后以军封锁了现场,禁止媒体采访。以色列计划带了一众外国记者绕过军方封锁线,将车开到了爆炸点。记者们长枪短炮们一阵咔嚓,汽车残骸、炸痕都拍到了,等值班的大兵反应过来,大家已经在回家发稿的路上了。

  这么做可以让媒体亲眼看到爆炸点是在以色列这一侧,表明以军是在对方进入自己领土才开的火,属于自卫。相比政府的一个简单声明,此举更能说服这些“爱找茬”人士。因此以色列计划也算是对官方效率低的一个补充。

  当地考古机构等专业组织也承担着部分公共外交的职能。以色列有一家名为伊拉德(ELAD)的机构,专门资助与犹太历史有关的考古发掘,耶路撒冷大卫城的考古项目即由他们负责。伊拉德目的很明确,即为犹太人占据以色列及部分巴勒斯坦土地寻找历史依据,包括定居点。他们在考古发掘中为了发掘更深层的古以色列遗迹,有时会破坏浅层的阿拉伯历史遗迹,因而经常遭到周边国家的抗议。

  大屠杀纪念馆的特殊作用

  二战期间有600万犹太人遭纳粹屠杀。以色列国会1953年通过决议修建了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纪念罹难的同胞。大屠杀纪念馆的设立也为提升以色列国际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战时期的惨烈遭遇为犹太民族博得了广泛同情。联合国通过决议支持以色列建国,与此不无关系。1965年,罗马教廷还在第二次梵蒂冈会议上“赦免”了犹太人杀死耶稣的“罪行”。前者为犹太人赢得自己的国家,后者为犹太人摘掉戴了一千多年的“基督教罪人”的帽子。

  上世纪80年代初,纪念馆开始举办犹太人大屠杀历史研究班项目,每年邀请世界各地的教师、学生、官员来以学习那段历史、反思二战的教训。2010年起,该项目也开始邀请中国的研究人员。

  向世界传播犹太人曾经的苦难遭遇,让世界理解犹太人为何要建立自己的国家,也解决了以色列国家合法性问题。

  而以色列在外交和安全问题上的强硬表现,也都能因其历史上的惨痛遭遇博得理解。

  全民爱国总动员

  独立个人不仅可从财力、人力上支持官方和民间的公共外交组织,也会身体力行地向外界传播以色列的历史、政治、安全问题。

  犹太人对自己的国家也是出了名的慷慨。犹太人纪念馆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全世界的大量捐款,用于场馆日常维护、大屠杀历史研究班项目等。

  以色列人也普遍比其他发达国家的人关注政治。在与犹太人的日常交流中,话题很容易就绕到政治、安全、历史、土地等问题上。

  一次去参观发明滴灌技术的基布兹。一位主管聊着技术,就扯到了犹太人的光辉历史上。他说他曾在国际会议上质问一个嚣张的印尼人,“你们印度尼西亚为世界做出过什么贡献?”很多犹太人像他一样,认为犹太民族是为全世界贡献了最多智慧结晶的民族之一,而且六千年来一直在为人类做贡献。

  尽管国内左、右翼人士经常打得不可开交,也会向外界表达对政府和官员的不满,但他们都不会抹黑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历次中东战争中,很多已在欧美等国成家立业的犹太人仍会回国参战,他们中也不乏外人眼中的“唯利是图、满身铜臭”的犹太商人。

  因为,历史的苦难让他们理解国家的重要性,这是刻入骨髓的认识。

分享到: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