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 正文

中式饮食逐渐美国化 在美华人吃出不健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5日00:06 环球时报

  前不久,2006年亚太裔健康论坛会议在美国加州圣荷西市召开。会议公布的一份数据表明,美国的亚太人中,华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比如,在美国患糖尿病的华人比率高出生活在中国国内的居民5倍以上,患癌症等病的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美国是很多人向往的国度,为什么一些病的患病率反而比国内要高很多呢?记者就健康与饮食的相关问题对在美华人进行了抽样调查采访。

  很多疾病都与“吃”有关

  亚太裔健康论坛会议公布,1995年至1999年统计的数据表明,作为华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华裔,在癌症的前五大类中,华裔女性以乳腺癌居首,占所有亚太裔患者的28.2%;其后依次是肠癌、肺癌、血癌、卵巢癌。华裔男性方面,前列腺癌最多,比率高达19.3%;后面依次是肺癌、肠癌、肝癌、胃癌。而2000年以后,上述癌症的患病比例继续上升。

  在乙型肝炎病例中,亚太裔患病率最高。统计表明,美国每年平均有130万至150万人患有乙型肝炎,每年有5000-6000人死于与此病相关的绝症,其中亚太裔族群占50%以上。统计显示,越裔男子患肝癌的比率是白人的13倍,其次是韩裔,为8倍,第三是华裔,超过6倍。据记者了解,美国很多医学专家认为,华人患病率高的几种癌症,很多都与“吃”有直接关系,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已迫在眉睫。另外生活习惯的改变也是一个致病因素。

  据美国《侨报》报道,在整个华人圈里,患

糖尿病的华人比率高出生活在中国大陆居民的5至7倍。主要原因是饮食习惯的改变,尤其是不少年轻华人完全抛弃传统的东方饮食方式,喜爱上美国式的快餐,再加上缺乏锻炼,造成糖尿病患病率很高。

  中式饮食逐渐“美国化”

  大多数在美华人,无论是第一代来打拼创业者或

留学生,还是第二、第三代的年轻华人,都表示相比美国食物,中餐更加符合自己的口味,但华人的中餐都变得不那么“中国”。耶鲁大学心理系的中国留学生何小离告诉记者,“来美国才2年,我胖了超过10斤!”问到原因,何小离认为饮食结构是关键所在,“比如说去超市买食物,咱们在国内没有养成看卡路里或者糖分表的习惯,可美国大部分的食物做得都很甜……”

  唐先生在美国开餐馆已经15年,说起美国的中餐还是止不住摇头。他向记者表示,为了迎合本地人的口味,他的餐馆里不得不以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为主。油炸食品,比如炸馄饨,炸春卷,和各种甜酸口味的肉类最受美国人欢迎。如此以来,即便是中国人来店里吃饭,也只能和美国人一样吃这些高热高糖的食品。“你看,这道甜酸鸡,已经够甜的了吧,客人还要我们单上一份甜酸酱……”

  很多新来美国的华人对美国的中餐馆也并没有太大兴趣,究其原因,他们认为那些中餐不是给中国人吃的,而是给美国人吃的。“太油腻,太甜”是在美华人对美国中餐的普遍评价。

  美式习惯有时害人不浅

  小林来自福建,自小就随父母移民美国,现在在俄克拉何马大学就读大一。她夹杂着英文向记者叙述自己的基本饮食情况:“早餐基本上是没有时间吃,有空的话会吃些cereal(麦片), 中午在学校基本就去吃junk food(垃圾食品)。” 小林说晚餐她通常会自己做中餐吃,但炒菜时也已经习惯加一点butter(黄油),因为她觉得这样才比较香。至于为什么要吃快餐,她说那是读中学时就养成的“美式”习惯,中午同学们都是一起去吃

汉堡薯条,自己也就跟着去了。

  姜先生夫妇来自苏州,他们在美国一所医学科研机构工作也已经超过10年。他们向记者表示,虽然至今仍然保留习惯做各种江浙点心和小吃,但很多已不是地道的苏州菜味道了。“比如说原料,在美国我们就很难买到地道中国菜的原料,各种酱、料包、调味品也通通变了味道”。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姜先生一家也只好逐渐做些“中西结合”的饭菜,学医出身的他告诉记者:实在是没有办法,自己做的很多食物已经“美式化”了。

  与美国人一样,华人更多地吃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然而运动方面,华人却比美国人少很多。崔泽辉来自北京,他去年从美国大学毕业后谋得一份建筑事务所的工作。他告诉记者,上学的时候,他每周至少运动两次,有时候更多。如今工作一年以来,“我总共去了健身房三四次,每次回去还腰酸背痛”。他说关键是工作以后压力太大,时间紧迫,华人作为少数民族员工必须付出比当地人更多的努力,不知不觉就把运动的时间给压缩没了。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美国人,他们大多数人也认为华人不爱运动。在他们的印象里,中国留学生喜欢读书,泡在实验室做实验,还有就是在家做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在美华人中,高血压病、心脏病的患病率也很高,其中饮食中热量和糖分多了,运动少了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难怪很多华人说,改掉中式习惯,采用美式习惯,有时候真的是“害人不浅”。▲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张哲 韩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