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 黄燕芳 综合报道
每个垃圾箱里都有宝?这话一点也不假。在德国,有不少年轻人趁着黑夜翻找垃圾箱,从中寻找食物。这些人可不全是流浪汉,其中不乏大学生和有稳定收入的白领。他们当然不是没钱买食物,而是对扔进垃圾箱的食物痛心疾首,以自己的绵薄之力 “拯救食物,节约粮食”。
垃圾箱里近半食物还能吃
午夜0点刚过,德国首都柏林市的一家超市后门处,两名拿着手电筒的年轻人出现了。 21岁的大学生本杰明·施密特戴着羊毛帽子,在垃圾箱里翻找还能食用的食物,然后往自行车上装上面包、蔬菜、圣诞老人巧克力,消失在漫漫黑夜中。不要误会,他们可不是德国街头的流浪汉,而是目前在德国年轻人中刚刚兴起的 “食物分享计划”的参与者。他们在垃圾箱里找食物并非因为贫穷,而是因为不想浪费食物。
据有关方面统计,每年全球被浪费和损失的食物总价值达1万亿美元,可以满足全球8.7亿饥饿人口的需求。今年1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起了一项旨在减少全球食物浪费的行动,通过节约粮食帮助塑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在德国,很多商家和家庭已经习惯将一些超过 “赏味期”或是外表不好看没人购买的食品丢进垃圾箱,而这些食品近半还是可以食用的。比如用蔫菜叶拌制的沙拉,蜷缩在破损包装袋里、变得干巴巴的面包和糕点等。仅因为卖相不好或包装稍微破损,这些食品不再有人愿意购买,只能被扔进垃圾箱里。总部坐落在美国华盛顿的环境研究组织“世界观察研究所”曾研究发现,美国垃圾箱里40%至50%的食物完全是可以吃的。
近日,在德国,年轻人们悄然在网上掀起了这个名叫 “食物分享计划”的行动,成立了专门的网站,号召大家将超市丢弃的、还能食用的食品重新找出来,拒绝粮食浪费。网站会详细列出哪些地点有食物以及有哪些食物。截至目前,网站建立不过才7个星期,注册用户已经超过8200人,遍及德国各地。柏林地区负责人拉斐尔·费尔默称。
节约粮食就是节约资源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专家卡米莉亚·巴卡塔利介绍,北美和欧洲地区浪费的食物以每年95千克至115千克的速度递增,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这一数字仅每年6至11千克。巴卡塔利说,随着经济的发展,食物浪费也随之增长。
巴卡塔利说:“一个苹果也许已经不太新鲜了,但它实际上还是可以吃的,如果我扔了它,那我扔掉的其实不仅仅是这个苹果,还有生产苹果所消耗的土地、水等资源。而为了处理这个苹果还要增加额外的消耗,对自然产生额外的损害,例如要填埋垃圾所占的土地、增加温室效应气体等。 ”
为了节约食物,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也正在考虑建议食品生产商更改食品日期标签,从“最佳赏味期”变成“可食用期限”,以便延长食品在售期限。德国2011年也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垃圾的味道》,不少加入“食物分享计划”的人最初就是受这部纪录片影响。
费尔默和他的妻子、孩子已经有三年没有在食物上花过一分钱,他们吃的全都是从垃圾箱里捡回来的食物。他的金发、山羊胡和蓝色外套已经成为德国媒体的新宠。最近,当地一部电视纪录片制作方采访了他。
在小小的一室户中,费尔默拿出来一包圣诞姜饼,指着上面的日期标签说:“你看,距离‘可食用期限’还有一个月,明明还能吃,口味也完全没变化,但超市已经把它处理掉了。 ”
对于像费尔默、施密特这样的人来说,扔掉明明还能食用的食物是无法接受的,而从垃圾箱里把能吃的东西抢救出来,“是我们这个社会上,目前惟一的最好的办法。 ”
巴卡塔利则说:“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节约粮食也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也有能力,真正做点什么。 ”
(原标题:德大学生发起“分享食物”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