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切尼的民主说辞与能源战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10:0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评论员 刘 晗 5月5日,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说,哈萨克斯坦是美国在中亚地区的重要战略伙伴,美将与哈在反恐、维护地区安全以及能源等领域扩大合作。这个表态是在切尼在立陶宛攻击俄罗斯的民主状况之后作出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谓十分微妙。
切尼在立陶宛对俄罗斯民主倒退的抨击,加上俄罗斯报纸方面将其看作“新冷战”标志的大力渲染,一时间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轩然大波。虽然切尼此次的大放厥词似乎是近些年来美国对俄罗斯最严重的攻击,但平心而论,就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言,不大可能形成与美国的“冷战”态势。 但事实上,俄罗斯人的用意也不在此,必须看到的是,俄罗斯方面标榜“新冷战”实际上是某种意义上刻意提高了自己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实力,从而获得更大的自信力,简而言之,就是在说俄罗斯实际上仍然具有与美国对抗的实力。 切尼显然知道俄罗斯的筹码是什么,他指责俄罗斯利用丰富的能源资源作为“要挟和勒索的工具”,还有意破坏邻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如果说确如切尼所言,俄罗斯是拿能源牌来获取政治利益的话,那么美国此次何尝不是拿民主牌来取得能源利益呢?切尼先生的哈萨克之行就是明证。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阿斯塔纳,切尼一方面力推与纳扎尔巴耶夫的能源合作,另一方面微微提到该国在民主实践上的种种不妥之处。但与对俄的强硬态度不同,切尼此次只是点到为止,并以下不为例的口吻敦促之,火候掌握的可谓相当好。换言之,切尼实际上通过在民主问题上敲打纳扎尔巴耶夫,使对方感到理屈之后,又以能源合作为代价来宽恕对方,从而实现了民主问题与能源利益之间的兑换。 更微妙的是,切尼在中亚的行动与在立陶宛的言语子弹一起指向俄罗斯。切尼通过在立陶宛对俄的口诛笔伐,使得其在哈萨克斯坦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诫纳扎尔巴耶夫不要重蹈俄罗斯的覆辙,以一种劝说和宽容的姿态出现在这个中亚石油大国面前。 切尼先生在中亚对抗俄罗斯势力的战略动作,在哈萨克斯坦表现得很明显,在美国看来,这些中亚国家在民主问题上有缺陷,但是,这些国家却有大量的油和气。因此切尼的能源要求和对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的民主批评一起行动,并且相得益彰。 由此再联系到近些年来美国在前苏联国家制造的各种“颜色革命”,可以看出,通过大打民主牌,美国一方面在政治底气和国际正当性上削减俄罗斯,而在这些民主说辞以及政治利益的背后,则是更为实际的石油和天然气利益所在。在这个意义上说,俄罗斯媒体的判断是正确的:从波罗的海到里海、从乌克兰到哈萨克斯坦,美国政府已经筑起一道反俄警戒线。 以“历史的终结”而名满全球的福山在3月份出版的反思伊拉克战争的新书《十字路口的美国》(American at the Crossroads)里断言,自从前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新保守派们的雄心随着美国的一枝独秀而日益膨胀溢满,并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地想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民主自由,最终造就了深陷伊拉克泥潭不能自拔地局面。但是,美国在全球的民主战略并不是单纯存在的,在对待一些油气充足的国家时,美国的民主战略和能源战略始终丝丝入扣、不可分割。人们可以相信布什的全球民主理想的纯洁性,也可以同时看到他的能源战略的真切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