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多哈回合谈判中止重创多边贸易体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01:31 新京报 | |||||||||
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将侵蚀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区域性贸易组织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各国的贸易政策或者迈向更大的自由化、或者陷入更强烈的保护主义,即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7月24日,世界贸易组织的六个关键成员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结束了为期两天的部长级会议,因为分歧严重难以弥和,它们决定中
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启动了新一轮的多边贸易谈判,被称为“多哈发展议程”,简称多哈回合。按照原定计划,多哈回合应该在2005年1月1日结束。但是由于2003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各成员国在农业等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2004年8月1日,各方贸易代表在日内瓦达成了多哈回合的框架协议,并同意将多哈回合的结束时间推迟到2006年底。但是由于美国和欧盟迟迟未能就农产品补贴问题达成一致,导致各国对多哈回合能否按期结束失去了信心,从而造成谈判中止。 多哈回合谈判中止,有两方面的因素。其一,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谈判过程中,发达国家非常露骨地要求实施双重标准。它们一方面不愿意削减对农产品的补贴,以及改变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倾销;另一方面却要求发展中国家在进口关税,以及投资、竞争政策、贸易便利化和政府采购透明度等“新加坡议题”方面敞开大门。其二,即使在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受到了来自国内农产品利益集团的强烈抵制,因此在削减农产品补贴方面也存在严重分歧。美国和欧盟就彼此的补贴削减金额争论不休。 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对全球贸易和全球影响的破坏性作用是不容低估的。这可能使得人们的情绪从对自由贸易的热情转变为世故的冷漠,并且给无限期的观望和惰性提供借口。 必须指出的是,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并不意味着全球自由贸易的中断。香港和新加坡等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例子证明,单边和双边性的开放市场,往往比多边性贸易谈判带来的利益更大。但是这在中长期内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是,各国对于多边贸易谈判的作用逐渐丧失信心,从而转为青睐于双边贸易谈判。 自从世界贸易组织1999年西雅图会议失利以后,各国开始争相签订双边贸易协定,例如中、日、韩就分别同东盟或部分东南亚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和多边贸易谈判相比,双边贸易谈判也能够促进自由贸易。但是这样的自由贸易在带来双方福利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会制造出赢家和输家。在贸易谈判过程中,也会产生赢家和输家。在双边贸易谈判中,由于只有两个博弈主体,小国(发展中国家)和大国(发达国家)在进行谈判时,前者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小国往往要放弃更多的利益才能获得大国开放市场的承诺。与之相反,多边贸易谈判创造了一个多个主体重复博弈的平台,在数量上占优势的小国能够形成集体行动,为本集团争取更多的利益,从而有助于改善小国在贸易谈判中所处的不利地位。换句话说,多哈回合的谈判破裂造成的双边贸易谈判复兴,将使得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谈判中更难维护自身的利益。 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就是建立全球范围内的多边贸易体系,因此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将侵蚀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区域性贸易组织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各国的贸易政策或者迈向更大的自由化、或者陷入更强烈的保护主义,即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对位于全球生产链最低端的最不发达国家而言,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可能意味着巨大的收入损失。这些国家的比较优势是生产农产品,它们必须用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交换工业品。一方面,在发达国家用巨额补贴支持的国内农产品市场,最不发达国家的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廉价的发达国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构成了对最不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极大威胁,迫使这些国家主动恶化自己的贸易条件。所谓的“多哈发展议程”无非是镜花水月一场空,该议程的失败更使得这些国家的发展前景一片灰暗。 □张明(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博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