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当今国际间难免双重标准的原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7日00:28 新京报 | |||||||||
林达 前不久,联合国作出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至此,伊朗又成为国际瞩目的中心。 前一阵,还有朝鲜因导弹问题引发国际关注。事后各国反应不同,但普遍认为不寻
对这些“危机”,人们常常注意各大国表态中的差异。可是,在关注各国对“如何处理”之差异时,通常反而忽略了,这些技术层面差异的“背景”是更为重要的。这个背景就是大国们相对一致的基本立场。例如,要求伊朗暂停核活动的第1696号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在7月31日表决时,就是以14票赞成、1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的。也就是说,假如这两个国家确实分别走在拥有核武器的道路上,那么,不管是通过六方会议、多方协商或是提交联合国等其他途径,总之,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国们立场的相对一致,其实隐含着当今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现实:这个世界到了现在的发展水平,国际社会的“双重标准”将是必须的、正常的、无可避免的事。 双重标准从表面看上去,似乎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事。于是,受“双重标准”待遇的国家,政府假如要让国民支持本国政策、对抗外部世界,非常容易,其诀窍就是强调和谴责这个“双重标准”。因为它本身确实非常不可理解。所有国家的国民,都是对本国本民族有着特殊感情的,所谓民族主义情绪只是一个程度问题。双重标准很容易激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得一个国家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相互理解变得困难,因为双重标准本身阻隔了沟通。双重标准会使得一个地区的民众感觉自己是被欺负、被看不起了,是国家的自主权利受到了侵犯。 可是,事实上,所有加入联合国的国家,都已经认同了这样的现实和原则。联合国的成立,是在二次大战惨痛教训之下,希望通过一个大国主导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联合国最重要的部门是安全理事会,它的模式就是大国主导,这决定了通过双重标准的划定和平衡,来主导对世界和平的维护。迄今为止,联合国的模式就是这个世界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是完美的,因为世界不是完美的。 “双重标准”并非“没有标准”,它的标准是维持和平。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被认为思路行为不稳定,不合常识,有不做任何预警就发动攻击的可能等,就可能被判定为“危险”,“对和平有威胁”而划出线去。 可是,对这样的结论,永远是有争议的。因为,“有危险性”只是一种可能,它“可能”转为现实的危险,也“可能”不爆发真正的攻击,而只要在“危险性”还没有真的转变成现实之前,哪怕是攻击发生前一分钟,任何人都无法“证实”这种判定就是“正确无误”的。这就给了被划出线甚至已经受到惩罚的国家以极大的空间。他们当然对自己的“危险性”不认账,不仅鸣冤叫屈,声明自主权利,而且常常发表“和平宣言”。同时,在判定者一方,是处境各不相同的国家。这种可能长时期内都“无法证实的危险”,也形成了他们之间产生争议的空间。一般来说,“受害危险”较小的国家,会建议采用比较和缓的、不那么急迫的解决方式,而感受威胁更大的国家,一般反应会更强烈。 那么,为什么对被“怀疑”是危险的国家,就不能在他们真正“发难攻击”之前,都一律作“无罪假定”,一视同仁呢?说到底,这是核时代的无奈,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冒得起这样的风险,这个世界也一样。在二战以前,打一场战争要有长期的准备,也就给出了充足的外交斡旋和准备迎战的时间。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发出核弹去,这个世界已经过于脆弱,无力承担此类风险了。 核时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由此可以推想。在这样以预警预防为标准的国际互动下,重大争议不断必然是其特点。 相关专题:伊朗拒绝停止核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