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烁:俄罗斯在伊核危机中的尴尬处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01:01 新京报 | |||||||||
伊朗在核立场上的日渐强硬,并不能说明伊朗的强大,却可显示俄罗斯在外交上的乏力。 尽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版图、经济和军事力量上都难以与“超级大国”联系,但在外交上仍是庞然大物。但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罗斯表现出力不从心。
没有成功劝说伊朗中止铀浓缩活动,是俄罗斯外交的重创。几个月前,俄罗斯和欧盟与美国在原则上达成一致,不允许伊朗发展核武器。但在策略上,俄罗斯与美国“制裁德黑兰”的立场不同,期望通过政治谈判让伊朗遵守安理会1696号决议。 安理会要求伊朗中止核计划的最后期限已过,但伊总统内贾德依旧强硬地指出伊朗将会继续核项目,“在面临胁迫时不会后退一步”。这等于在给强硬的美国和温和的欧盟迎面挥拳出击外,也给友好的俄罗斯踢了一脚:俄罗斯还有能力让伊朗适可而止吗? 欧盟目前已偏向美国,美、法、英、德四国已经草拟了一份“三步走”制裁计划,尽管欧盟仍很“绅士地”降给伊朗两个星期的时间解释。势单力薄的是俄罗斯,虽然仍坚持不制裁立场,但能持续多久却令人怀疑。 俄罗斯的处境其实比较尴尬。与美国、欧盟同流制裁伊朗,是外交信誉的自毁和经济上的损失;不制裁伊朗可能会爆发美伊战争,这更是俄罗斯不愿看到的,因为一场“外科手术式”的局部战争就可能让这个中东盟国翻倒在地。 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形,正好说明俄罗斯在外交上无多少牌可出,对伊朗的影响力有限,难以把伊朗纳入自己的全球战略中。 俄罗斯外交的疲软,其实从今年初就露出端倪。为警告不听话的乌克兰,俄罗斯在元旦下令关上天然气输气管道,不仅让乌克兰人挨冻,也让欧洲大陆恐慌。这种把能源作为国际外交舞台重量级的筹码,其实已从智慧型的出击状态转向动用“杀手锏”的防守状态。 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比他的前任要稳健得多。从2000年到2004年,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国民的工资上升,贫困得到抑制。不过,俄罗斯经济的增长主要靠能源,靠高居不下的石油价格来维持,其他产业并没有太明显的进步。 也许俄罗斯从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颜色革命中意识到能源这柄单一杀手锏的不可靠性,所以通过常规武器出售和核技术出口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帮助伊朗建核反应堆。伊朗既是石油大国,可以联手操控石油价格,又是美国的对手,可以通过核技术援助结成非正式盟友,让美国能突破伊拉克却不能越过伊朗。即便是和平利用,只要有核能力就是一种威慑力。 但是,伊朗绝不会仅仅充当俄罗斯的“尖刀连”。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伊拉克逊尼派不再占统治地位,什叶派占了上风。而在伊朗,什叶派占据优势地位。拥有核能力,既可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也可利用宗教号召力让伊拉克什叶派成为反美力量,使美国的对伊战争变成中东的越战,进而对以色列保持压力。这时候,莫斯科在伊朗的政治、外交和宗教天平上所占的分量,自然没有俄罗斯人想象的那么重,而且能源外交对石油丰富的伊朗来说毫无制约能力。 可见,伊朗核危机并没有给俄罗斯提供在国际舞台扮演主角的机会,反倒显示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这当然与俄罗斯的整体实力今不如昔有关,也与其外交政策过于强调能源的重要性有关。当然这也与美国的外交政策直接关联,是美国不断拉拢俄罗斯周边国家加入北约或发动颜色革命,才使俄罗斯动心思用“和平利用核能”来帮助伊朗,以便在面对美国时不像伊拉克一样束手无策。可这样做的结果,却对俄罗斯和美国都不利。 俄罗斯今后的外交战略将会因伊朗核危机中遭遇的尴尬而调整。虽然我们无法一眼看清调整的方向,但“能源外交”估计将有所淡化。 □白烁(北京学者) 相关专题:伊朗拒绝停止核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