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章立凡:中日之间,需要反省历史的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11:23 南方报业网

  天下论坛之章立凡专栏

  2006年岁末,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双方确定了开展共同历史研究的工作程序、范围、议题等,商定2007年3月在日本举行第二次会议。此次会议标志着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正式启动。

  委员会分成“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两个小组研讨中

日历史,这是有见地的。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肇始于唐代,其后历经宋元明清直至近代,和睦与征战轮番交替,有鲜花也有鲜血,越到近代积怨越多。反省历史,继往开来,是两国有见识的政治家不可忽视的主题。但这种反省不应是单向的,也不仅限于反省两国的关系史,而应包括本国的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

  偏处海隅的岛国日本,在接受了西方近代文明后,经济实力迅速增强,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欲效外族入主中原故事,先占朝鲜,再据满洲,吞并中国。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地位,更令当权者野心膨胀,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与德、意两个独裁国家结成法西斯轴心同盟,发动太平洋战争,意欲瓜分世界,最终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惨败。

  战后的中国和日本,都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资源短缺的日本,以“经济动物”的坚忍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经济的时候,号称“地大物博”的中国,也以“不断革命”的热情搞起了“大跃进”。其结果是一正一负:日本凭借世界经济大潮迅速崛起,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而中国却陷入空前惨烈的大饥荒,不久又被拖入一场持续10年的浩劫。

  20世纪80年代,当中国走出“文革”的阴影,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已经延误了将近20年,只好重新出发,走向改革开放,如今经济已有了世人瞩目的成效,政治体制改革则仍在酝酿中。日本经济却逐渐进入衰退期,直到近年才出现了复苏的势头。在这场持续一个世纪的国力竞赛中,中国迎头赶上,东邻不敢小视,日本首相安倍不久前访华修补关系,提出共同研究两国历史,不失为明智之举。

  回顾日本激荡的百年史,赢得两度崛起的机会,似乎是经济国策的成功。但经济上的正确并不等于政治上一定正确,凭借经济实力发动侵略战争而遭惨败,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苦果。日本在战后废除天皇特权和国家神道,走上民主道路,是其经济再度崛起的体制保障。

  日本极右翼不接受历史教训,企图通过修改历史教科书等手段,否认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是有其文化基因的。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人只有羞耻感,但没有罪恶感。日本对历史罪恶不愿道歉,而基督教文化的德国讲“原罪”、“忏悔”,不以认错为耻。反观我中华文化,除了儒家的“三省吾身”、“知耻近乎勇”等设教外,国民性中也有讲究“面子”的陋习,有耻而讳言,在“避讳文化”上与日本相似。

  日本在地理上属于东方,但在经济、政治上已经是西方国家,文化上则“和魂洋服”,保留了较多的东方特色。中国在地理上一直是东方大国,历史上也曾接受过外来文化,汉代传入的印度佛教,融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清末震撼于洋人的坚船利炮,搞起了“中体西用”,治国思想还是老一套,只学得“夷技”皮毛,效法日本维新也失败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中华民国仍无民主;20年代转向“以俄为师”,八十余年冷暖自知……

  近年随着经济发展,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沉渣泛起,儒学大行其道。我决不做民族虚无主义者,但中国的现代化为什么要倒回古代去寻觅思想武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眼下从大众传媒到历史研究,弥漫着一股“厚远薄近”的空气,但对历史的反思,却又只限于从明清倒推至三国。帝王将相经常露面,越是近现代的主题越不好碰,历史的耻部尤其不可触摸。

  在经济全球化和“颜色革命”频频发生的当代,面对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通观列国兴亡成败,可知经济大国不一定就是民主大国,经济格局的调整不足以决定国家的命运,日本、德国和前苏联等,都有现成的历史教训。

  反省历史是一种智慧,政治家尤须具备历史眼光,否则将无法赢得未来。“龙图腾”的中华民族,如何最终摆脱专制文化的桎梏而起飞?“菊花与刀”的大和民族,能否学会与邻善处并保持发展?以史为鉴,不可只照对方,双方都必须学会反思。

  某些人可以讳言历史,甚至可以遮掩涂抹篡改,但民族的记忆仍在,历史的真相不会永远泯灭。

  (作者系历史学者)

    稿源:

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