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秦治来:从布莱尔高调辞职看英国政坛走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21:17 中国网
英国首相布莱尔5月10日在英格兰北部塞奇菲尔德选区的特里姆登工党活动中心(Trimdon Labour Club)宣布,他已经决定辞去工党主席职务,并将于6月27日辞去英国首相职务。由此,颇具传奇色彩的布莱尔时代在英国政坛随即步入“倒计时”。 布莱尔主政十年,个人支持率可谓先晴后雨:从当初的近80%滑落到眼下的20%。围绕布莱尔政治遗产的不同解读,看似风平浪静的英国国内政局,正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在当今世界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布莱尔时代的黯然谢幕为我们透视英国政治的走向提供了新的注脚。 首先,布莱尔的高调辞职将引发工党内部的政治震荡。布莱尔的辞职意味着,围绕布莱尔10年执政的评价,工党内部必将展开一场无休止的争论。在一些工党成员看来,布莱尔曾成功塑造了“新工党”的良好形象,为工党的连续三次当选赢得了足够的政治资本。他们认为,布莱尔率领他们走出了与权力无缘的境地,帮助工党从一个传统的左翼政党走上了具有较强经济竞争力的现代化道路。但是,在某些工党成员看来,布莱尔在内政外交上的失误是显然易见和不可原谅的。布莱尔在伊拉克战争中对美国亦步亦趋,刺激了选民对当局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滞后行为、“金钱换爵位”丑闻的强烈不满。布莱尔积极推行的第三条道路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以前,英国人民对此已经产生了“疲劳”。上述两种不同声音的争论,短期内没有评析的迹象。 与此同时,布莱尔的辞职必将在工党内部激活一个领袖选举程序。从目前局势来看,如果不出意外,现任财政大臣戈登?布朗获胜机率很大,将顺利成为英国的新一任首相(布莱尔5月1日曾暗示财政大臣布朗将成为“接班人”)。在英国政坛,布朗算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赞美与厌恶的声音几乎一样响亮。布朗对英国经济持续增长居功至伟,对新工党的缔造和维护也功不可没。但是,布朗的继任资格一度受到不同方面的质疑。尤其是,去年9月发起对布莱尔的“逼宫”事件以后,布朗骤然处于英国政坛的风口浪尖之上,各种传闻(有人指责,布朗是控制狂、阴谋家)纷至沓来。甚至,10位内阁大臣为了工党的长远利益,曾经商讨重新确立一名“正直可信、道德高尚”的候选人与布朗进行竞争。这样一来,在质疑声中上台的布朗必然着手对原有的工党权力格局进行相应改革。当前,工党的内部凝聚力体现在何处?工党如何尽快恢复元气?等相关话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对象。 其次,布莱尔的高调辞职或将拖累工党选情。一些政治分析家认为,布莱尔的辞职将对工党的地方选举产生不利影响。这是因为选民们将会通过手中的选票,来表达他们对布莱尔的不满。根据揭晓的地方选举统计结果,工党在苏格兰和英格兰遭遇重创。尤其是,工党将苏格兰议会长达50年的第一大党地位,拱手让给具有独立倾向的苏格兰民族党,后者赢得129席中的47席,工党以一席之差位居第二。苏格兰民族党的获胜意味着,不仅布莱尔将陷入尴尬境地(因为布莱尔一直试图满足苏格兰人要求更多自治的要求),而且布朗尚未接任便先失后院。对于来自苏格兰的布朗而言,如何有效应对苏格兰的自治要求,将是一个现实而又严峻的难题。 布莱尔的辞职不仅不能扭转受损的工党形象,反而有可能刺激保守党士气的高涨。尽管工党眼下走低的支持率并不意味着他们将丢掉下一届议会选举,但是为了塑造良好的执政形象,工党必将主动接受保守党等在野党派的一些合理要求。因此,在英国未来的政治结构中,继续执政的工党将面对更多的严峻挑战。 最后,工党要想取得国内和国际公众认同的执政形象,需要付出进一步努力。布莱尔任期内遗留下的国内国际事务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经过长期的试验、“试错”,工党的自我改造和创新能力明显下降,已经不能足够应对积重难返的国内社会问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布莱尔成功领导工党连续赢得三次大选,并不能阻止英国国内社会问题的滋生蔓延。例如,工党倡导构建“保姆型”国家的社会政策,并没有在治理“问题家庭”方面发挥预期作用。尽管目前英国迫切需要新的施政纲领,但是布莱尔的继任者似乎并未找到合理的应对方案。 另一方面,树立新的国际形象也是英国新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期间舆论认为,布莱尔对外政策的一大败笔,是义无返顾地支持美国出兵伊拉克。据《独立报》5月1日的调查结果,接近70%的英国民众认为,英军参与伊拉克战争是布莱尔民心背向的主要原因。布莱尔认为,自己的辞职可以将工党远离伊拉克战争后遗症,但这仅仅是其一厢情愿而已,并不能自动为英国树立新的国际形象。正如工党前领袖金诺克勋爵评价的那样,“布莱尔同布什的结盟是他个人政治生涯中的一个悲剧”。然而,考虑到英美关系的特殊性和战略性,英国新任首相要想在国际社会有所作为,必须认真处理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如有不慎,英国新任首相也有可能如同布莱尔那样吞下择友不慎的政治苦果。 总之,如何继承或者消融布莱尔的政治遗产,将成为英国新首相的现实考验。考虑到英国政治经济体制的稳定性和历史教益,英国政治的未来走向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对于当下的英国而言,国内因素的考量远远大于国际因素。只有优先解决国内问题(经济和教育、卫生等公共领域的问题),英国新任领导人才能顺理成章地放眼世界。 (秦治来,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