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记者 陶蹊
据路透社等媒体3月10日报道,美国金融巨骗麦道夫目前面临11项刑事指控,如果罪名成立,可能被判处最多150年监禁。
涉案金额至少为500亿美元的“麦道夫欺诈案”,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骗局,依靠美丽的高收益“神话”行骗多年。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后,他的骗局才被揭穿。其实,早在1999年,一个不起眼的证券分析员就识破了麦道夫的骗术,并在接下来的9年中“孜孜不倦”地向美国证券监管部门举报,但未受到重视。麦道夫欺诈案曝光后,这位分析员成了美国民众眼中的英雄,于近日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独家专访。
1。“皇帝其实什么也没有穿”
“早在1999年5月,我就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波士顿办事处表达了对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的怀疑。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媒体或个人公开对麦道夫提出过质疑……我观察和分析的都是第一手材料,基于我同投资麦道夫公司基金的投资者们的交谈。我还向华尔街的许多交易员了解过情况,几乎每个人都告诉我麦道夫是个骗子。当然,他们中没有人愿意冒着失业的危险,站出来说‘皇帝其实什么也没有穿’……”
这位公开和麦道夫“叫板”的证券分析员名叫哈里·马克伯罗斯,以上是他于2005年11月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举报信的部分内容。虽然揭穿了麦道夫这位“投资皇帝”的“新衣”谎言,但马克伯罗斯毕竟和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小男孩不一样——童言无忌,小男孩指出“皇帝其实什么也没有穿”时,意识不到这样做的危险,而马克伯罗斯却清楚地知道麦道夫的权势,以及举报可能产生的后果。
因此,在那封举报信上,马克伯罗斯并没有署名,并要求美国证交会将举报信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传阅。“我对我个人以及家人的安全感到担忧。”他在举报信中写道。
2。识别骗局只用了5分钟
马克伯罗斯现年52岁。他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上世纪90年代毕业于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学院,获得了金融学硕士学位。毕业后,马克伯罗斯在波士顿的“兰帕特投资管理公司”担任证券分析员。
那时,麦道夫已是华尔街的一个传奇人物。无论是经济繁荣期还是低迷期,无论证券市场是牛市还是熊市,麦道夫公司的基金总能有至少10%的年均收益率。他的公司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印钞机,源源不断地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作为竞争对手,“兰帕特投资管理公司”的老板对此艳羡不已,希望能够破解麦道夫的投资秘诀,以便为己所用。马克伯罗斯在数学方面拥有天赋,而且精通统计学,是这项工作的合适人选。
“麦道夫是一个广受尊敬的人,是华尔街最成功的商人之一,当然,也是最有权势的人之一。刚开始的时候,谁也不会怀疑他是个骗子。”马克伯罗斯谈及对麦道夫最初的印象时说。正是带着对这位“投资皇帝”的敬意,他搜集了相关资料,开始研究。
然而,只花了5分钟,马克伯罗斯便意识到,麦道夫的投资神话是个骗局。“刚研究了5分钟,我就知道那是一个骗局。随后,我又用数学模型研究了近4个小时,证明那的确是个骗局。”马克伯罗斯说,只要看一下麦道夫公司基金的收益曲线图,任何理性的投资者都应该产生怀疑。“市场总是在上下波动,而麦道夫的投资却几乎永远是正收益。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他只有4个月的收益出现了下降,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你马上就应该怀疑他在进行欺诈。”
马克伯罗斯将自己的研究结论告诉老板和同事们,但几乎没有人相信。有人提出,麦道夫或许确实有神奇的投资技巧,也可能是运气好。而马克伯罗斯坚决捍卫自己的结论。“没有人能够主宰市场,他总有失手的时候。”
3。不交易也有高收益?
尽管得不到老板和同事们的支持,马克伯罗斯还是决定,继续研究麦道夫的投资骗局,搞个水落石出。支持他继续战斗下去的还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获得巨额赏金。根据美国证交会的相关规定,成功举报证券投资公司存在“抢先交易”等非法行为,举报人最多可获得相当于该公司非法交易额10%的赏金。
马克伯罗斯起初怀疑,麦道夫的高收益是通过“抢先交易”获得的。“抢先交易”是指,交易商在执行客户买卖委托前,先替自己账户买卖的非法操作。交易商认为客户的买卖将改变市场价格,因此抢先买卖以获利。如果这种怀疑成立,那么依据麦道夫公司庞大的投资规模,马克伯罗斯获得的赏金数额可能高达上千万美元。
为了验证自己的怀疑,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马克伯罗斯陆续走访了许多投资麦道夫公司的投资者,以及纽约证券交易所和波士顿期权交易所的诸多交易员。在与他们的交流中,马克伯罗斯总结出了关于麦道夫投资风格的两条“规律”:其一,麦道夫从不向客户介绍其投资秘诀,并且很讨厌别人询问这方面的内容;其二,麦道夫似乎从不与纽约证券交易所、波士顿期权交易所的交易员们打交道,那些交易员说,他们从未和麦道夫公司做过交易。
如果说麦道夫不公开投资秘诀可以理解,那么如此多的交易员未和麦道夫公司做过交易,就太不可思议了——麦道夫公司怎么可能在不进行交易的情况下获得那么高的收益呢?于是,马克伯罗斯逐渐推翻了最初的想法,转而怀疑麦道夫的投资神话是一个骗局——他根本不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只是用高收益不断骗取新的投资,再用新投资者的钱支付老投资者的高收益。
“2000年时,我对他的怀疑还只是从理论模型中得来的。到了2005年,我的怀疑已经有数十项确凿证据支持,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他是个骗子。”
4。“同住玻璃房子里的人不互相扔石头”
从1999年开始,马克伯罗斯不断向美国证交会举报麦道夫和他的公司。2005年,马克伯罗斯在10月、11月、12月连续向美国证交会递交举报信,这促使证交会于2006年1月首次立案,对麦道夫公司进行调查。然而,当年11月,美国证交会得出结论:没有证据显示麦道夫公司实施了欺诈。
马克伯罗斯认为,美国证交会之所以一直没有发现麦道夫的骗局,主要原因是负责调查的人员虽然精通法律,但缺乏金融实践经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是律师,没有任何金融业的工作经验。”此外,他认为,麦道夫在华尔街的权势也是阻碍证交会得出正确结论的原因之一。麦道夫曾经担任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在华尔街有诸多朋友、同事,他的一个侄女婿就在美国证交会任职,一个弟弟也曾在金融业管理局工作。
马克伯罗斯说,华尔街的许多人其实都对麦道夫的骗术心知肚明。只要看一下麦道夫欺诈案的受害者名单就不难发现,主要是私人投资者、慈善机构以及外国投资公司,根本没有华尔街的大金融公司。之所以没有人公开站出来揭露麦道夫的骗局,是因为“同住玻璃房子里的人不互相扔石头”,因此,华尔街的自律失去了作用。
5。成为金融诈骗调查专家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了华尔街金融风暴,许多曾经名头响亮的大金融机构破产,没有倒闭的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麦道夫的骗术再也撑不下去了。当年12月10日,麦道夫首次承认自己的投资神话只不过是一个骗局,随即被联邦调查局逮捕。或许是由于涉及金额过大、案情过于复杂,检察机关至今仍在进行调查。
“孜孜不倦”举报麦道夫的马克伯罗斯经媒体报道后,成了金融海啸中的一名英雄。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都要对他进行采访,一些作家渴望为他树碑立传,好莱坞也希望将他的经历拍成电影。“你将生命中的一大段好时光花在揭露真相上,现在社会中很少有人这么做。”一名作家在电子邮件中说。在好莱坞制片人史蒂文·珀尔眼中,马克伯罗斯的故事可以被打造成惊悚片。
马克伯罗斯说,他是一个喜欢低调生活的人,生活在聚光灯下并不符合他的性格。因此,他对树碑立传没有兴趣,更不会与好莱坞合作。“一旦将我的经历拍成电影,他们肯定会无中生有地加上诸如性、暴力等内容。”
如今,马克伯罗斯辞去了在“兰帕特投资管理公司”的工作,成了一名金融诈骗调查专家,主要为一些机构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他希望能够尽快摆脱媒体的纠缠,重归平静而低调的生活,这样也更有利于他投入新工作。
(未经《青年参考》报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新闻故事”版稿件,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