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危机:推倒第二波金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
部分中东欧国家可能重演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东欧危机并非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冲击,主要是西欧国家为转嫁金融危机而抽取东欧的投资所造成
本刊记者/孙春艳
柏林墙倒塌20周年,北约东扩10周年,欧盟扩张5周年——2009年,对于中东欧国家来说,本应是欢庆之年。但这些通过西欧的援助而褪去意识形态色彩的国家,却因今年的金融危机肆虐,而处在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东欧总理频频辞职
4月2日于伦敦召开的G20金融峰会上,注定要缺少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的身影了。这位刚刚在今年元旦接任为期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十分不幸地在3月25日,被捷克众议院通过了对总理的不信任案,被迫辞职。
由于捷克是欧盟的轮值主席,因此,捷克政府的垮台对于欧盟来说是个重创。欧洲改革中心副主任巴瑞斯就指出,“捷克政府在G20第二次金融峰会前垮台,实在是太糟糕了。”
但托波拉内克并非不幸者中的唯一。
3月21日,匈牙利总理久尔恰尼·费伦茨在执政党社会党代表大会上宣布辞去总理一职。由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久尔恰尼领导的政府支持率一路下滑。鉴于久尔恰尼已成为改革的“障碍”,他表示愿意辞职,让一名新总理带领国家走出金融危机。
而几乎在一个月以前的2月20日,高居欧洲亏损之首的拉脱维亚,其总理戈德马尼斯恰已经主动请辞,成为东欧第一个向由危机引发的动荡屈服的政府。在总理请辞前的1月,摇摇欲坠的经济状况已经导致民众大约1万人示威游行,大量抗议人士与警察发生了冲突,并洗劫了很多商店。这是自苏联解体以来,拉脱维亚所发生的最严重骚乱事件。
短短一个月间,东欧三国政府相继垮台,无疑为东欧未来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久尔恰尼、托波拉内克们的困境,不仅是这三国匈牙利经济危机的梦魇,也是东欧诸国窘迫现状的缩影。
“东欧危机并非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冲击,主要是西欧国家为转嫁金融危机而抽取东欧的投资,以及西欧为保住国内就业与产业发展而牺牲本国在东欧地区的投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博士余翔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债台高筑的东欧
早在两年前,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就已发出预警,称中东欧地区为“全球高危之最”,担心其成为欧洲经济的“定时炸弹”。但当时的中东欧,仍被西欧等国誉为“钱生钱”的经济热土,国际资金也源源不断汇集于此。仅仅2007年,东欧甚至一跃超过亚洲,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市场。
2002年,欧盟最大的一次东扩,曾将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10个中东欧国家纳入。从2002年至2007年,东欧国家在加入欧盟后经济进入繁荣期,经济年均增长率在9%左右,成为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
然而,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东欧热土,从去年10月至今短短数月,经济经历了过山车:债台高筑、外资撤离、本币大幅贬值、失业率上升。
“国家的发展不能完全依赖外资,东欧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迟早会出问题的。”东欧问题专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纪军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上世纪90年代在匈牙利留学多年的纪军,很早就关注到了东欧国家经济转轨中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之后,根据1990年确定的“华盛顿共识”,成为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的指导方针。这个方针的原则是,“财政紧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转轨的最终目的,是从中央计划管理的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制度,转变成市场经济和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制度。
为实现“回归欧洲”的目标,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过程努力按照欧盟的标准,重新塑造了自己的经济体制。欧盟也推出一系列经济援助措施,引导中东欧国家靠拢和加入欧盟。
据纪军介绍,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的私有化进程和方式虽各具特色,但无一例外地导致外资控制了这些国家的关键产业,尤其是金融、高新技术产业等。截至2003年,波兰、匈牙利等国家的工业部门、银行等金融部门,其资产的70%〜80%都被西欧的外国人买走。
中东欧的转轨,不同程度上受到来自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但即使在新自由主义最受青睐的英国,也从没有将任何关键性的国有资产出售给外国人。在德国、法国、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中,外国资本所占的比重不超过25%。
“这就为未来埋下了祸根。”纪军说。自此,中东欧国家经济步入怪圈:在经济高速增长外贸连年创新高的情况下,出现了财政和外贸双赤字。
2004年美籍波兰裔教授卡齐米耶日·Z·波兹南斯基所著的《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东欧国家的民族资本被剥夺》一书中认为,外国公司在东欧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可以轻而易举地利用对外贸易等手段将利润和租金转移到国外,而主宰了中东欧金融的外国银行,为其利润转移提供了便利。
其实,早在金融危机之前,中东欧国家已经债台高筑。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中东欧国家的外债总额已超过1.54万亿美元。匈牙利的外债水平已经达到外汇储备的6倍,波兰和乌克兰为2.6倍。另据估算,中东欧地区2009年到期的外债约4000亿美元。
波兰水暖工不见了
波兰在西欧多个国家做过一个很有名的广告,“波兰的水暖工来了”,画面上一个英俊、年轻、健康的波兰水暖工人手里拿着钳子,向西欧国家宣示,缺少蓝领工人时可以想到波兰人。在东欧国家中,波兰有近4000万人口,是匈牙利的3倍左右,波兰拥有受到良好教育的、较低成本的高素质劳动力,劳动力价格是西欧的1/4。
而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波兰水暖工不再受到欢迎,英国等西欧国家本国失业率上升,在西欧务工的移民也开始大量回流。
就在3月24日,中国商务部提醒,受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近期中国公民应暂时不要赴波兰等中东欧国家务工。
根据波兰就业中心公布的数据,受经济危机影响,越来越多的波兰海外移民从英国、爱尔兰、冰岛等地回流,造成国内失业人数激增。截至2009年初,波兰全国的失业率从2008年底的8.8%迅速上升至10.5%,失业人口达147万人。仅仅2009年1月至2月,就有16万人失业,创下了1991年以来单月失业人数最多的纪录。
失业率上升最重要的原因,是实体经济领域外资的撤离。
西欧国家是东欧的最大债主。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奥地利、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德国等欧元区国家的银行,相当于外国银行对这一地区拥有债权总额的90%左右。其中奥地利的银行已向东欧放贷2300亿欧元。
“拉脱维亚、匈牙利、波兰等国90%的抵押贷款和消费信贷及大宗企业贷款是以欧元、瑞士法郎和日元等外币来计算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博士余翔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为保西欧本国银行的流动性,母公司纷纷从在东欧的子公司抽离资金。
外资大量集中撤离,造成大量东欧国家人们到银行把本币挤兑成外币还贷,使本就严重贬值的中东欧国家货币继续下挫。
根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披露的数字,从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初,波兰货币兹罗提对欧元汇率贬值30%,匈牙利货币福林对欧元汇率下跌22%,罗马尼亚货币列伊林对欧元汇率下跌16%。
货币贬值,加重了贷款人的负担,直接后果就是大量违约的发生。一旦东欧大规模爆发违约事件,势必将严重拖累作为债主国的西欧经济,并使中欧和东欧近二十年来的经济改革,面临前功尽弃的危险。
进入3月初以来,匈牙利政府计划为失业的购房贷款人提供政府担保,计划向2008年9月1日之前办理按揭的购房者提供担保,时间最长为两年。但不幸的是,3月21日,匈牙利总理久尔恰尼主动辞职,使得国家信誉扫地,民众对经济前景预期更加悲观。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包括联想、华为、中兴、海信等电子企业在匈牙利都有分公司,目前海信、华为的匈牙利分厂已经停止生产,只留下售后服务部门负责后续产品的保修。
即将倾倒的多米诺骨牌
长期以来,东欧已经成为西欧的产业基地,一旦东欧地区出现大规模的经济政局动荡,不仅西欧企业会失去大量的产品市场,同时也会损失大量既有投资。
欧盟可以动用的一笔基金是“危机基金”。“危机基金”又称中期财政援助基金,只有在某一非欧元区成员国发生国际收支危机或面临严重困难时,欧盟才会动用这笔基金为其提供紧急财政支持。
去年12月,欧盟领导人决定将这笔基金的规模从原先的120亿欧元增至250亿欧元。到目前为止,匈牙利和拉脱维亚已分别从这笔基金中获得65亿欧元和31亿欧元的紧急财政支持。
但这250亿只是“杯水车薪”。据统计,仅东欧银行业今年就将面临高达4000亿美元的还款压力,相当于该地区GDP的三分之一。
向IMF提出救援申请也是一个渠道。匈牙利最早向IMF提出援助申请。去年10月至11月,IMF、世界银行和欧盟向匈提供了251亿美元的救助贷款。但目前IMF现有成员交纳的资金和黄金储备仅2000亿美元,急需其他国家注资。
在3月1日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上,时任匈牙利总理久尔恰尼在会上建议,欧盟富国应设立1800亿欧元的统一基金,以帮助中欧、东欧国家重振金融市场信心。不过,这一建议在随后召开的欧盟特别峰会上被否决。在近日闭幕的欧盟春季首脑峰会上,欧盟27国领导人决定把对东欧地区国家的援助资金增加一倍,由目前的250亿欧元提高到500亿欧元。
“东欧危机的窟窿需要至少2000亿以上欧元填补,现在的500亿欧元只能补好一角。以目前的情况看,这个窟窿只能越来越大。”余翔分析。
记者采访的多位欧洲研究专家认为,东欧危机的损失和危害将超过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现在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动荡很有可能演化为国家经济的破产,一旦某国出现破产,很可能引发本就脆弱的欧盟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全面爆发,并将十多年来欧盟东扩辛苦建立起的成果付之东流。
高度依赖出口的中东欧国家,更加寄希望于欧元区、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复苏,认为那时内部危机自行解困。但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东欧国家必将经历像东南亚危机后漫长而痛苦的调整,这些国家高度依赖出口和大量举借外债的发展模式必然改变。否则一旦面对危机,其经济基础的薄弱性还会使其步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