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布莱尔被指曾对虐囚视而不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3日16:39  青年参考

  美、英等国的“反恐战争”已进入新阶段,但虐囚丑闻给这些国家以及当事人造成的困扰和痛苦却远未平息。据英国《卫报》6月19日披露,在虐囚丑闻正式曝光前,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就已知晓虐囚等情况的存在,一些英国公民或受英国政府保护的外国人也成为受害者,某些情报人员甚至被指控直接实施了虐待。对于这些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布莱尔政府却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目前,已有受害者针对英国政府提起了诉讼。

  对于《卫报》的报道,布莱尔通过其发言人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应:“关于布莱尔先生授权使用酷刑的报道完全不真实。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反对酷刑,他也从来没有参与实施过酷刑。”

  1.“同胞”特工面无表情走出审讯室

  贾米勒·拉赫曼是将英国政府告上法庭的受害者之一。拉赫曼现年31岁,原本是英国的一名公务员。2005年,他前往孟加拉国旅游,在那里邂逅了一名当地女子。两人相爱,结婚。此后,拉赫曼放弃了公务员职位,在孟加拉国居住下来。

  当年12月,孟加拉国警方逮捕了拉赫曼及妻子,理由是他们涉嫌恐怖活动。拉赫曼说,在被捕后的3周内,孟加拉国警方对他进行了持续审讯,期间使用了酷刑,“迫使”他承认参与恐怖活动,包括策划“7·7”伦敦连环爆炸案。那次恐怖袭击发生于2005年7月7日,袭击目标是伦敦的地铁和公交系统,导致52人丧生,700余人受伤。

  拉赫曼说,他在酷刑下“坦白”罪行后不久,两名来自英国军情五处(MI5)的特工与他会面。看到“同胞”,拉赫曼激动不已,称自己是“屈打成招”的,要求英国政府给予保护。两名英国特工听完之后没有任何表示,面无表情地走出了审讯室。孟加拉国审讯人员随后闯了进来,开始殴打拉赫曼。拉赫曼说,他的妻子就关在隔壁,审讯人员威胁称,如果不“坦诚认罪”,就去强暴他的妻子。

  此后,每当孟加拉国审讯人员对拉赫曼进行审问,两名英国特工都有意回避。不过,孟加拉国警方始终没有找到拉赫曼参与恐怖袭击的确凿证据,后来将他及妻子释放。

  2008年,拉赫曼返回英国定居。今年5月,他的妻子和儿子也从孟加拉国来到英国。拉赫曼随即提起诉讼,将军情五处的“主管单位”——英国内政部告上法庭,指控内政部“非法逮捕”、“错误监禁”和“侵犯人权”。

   2.羞辱、虐待成了家常便饭

  与拉赫曼相比,埃塞俄比亚人宾亚姆·穆罕默德的遭遇更为悲惨。穆罕默德与拉赫曼同龄,1994年从埃塞俄比亚到英国,获得了避难权。2001年6月,穆罕默德前往阿富汗,在那里停留了约3个月。美国及英国情报部门后来称,穆罕默德当时进入了基地组织的一个训练营。但穆罕默德的朋友们不认可这种说法。他们称,穆罕默德前往阿富汗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戒除毒瘾,二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一下这个穆斯林国家,看这个国家的状况是否与西方媒体的描述相符。

  2001年9月11日,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发生。此后,美、英等西方国家磨刀霍霍,准备对基地组织及塔利班政权实施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穆罕默德离开了阿富汗,到了巴基斯坦,一直在那里停留至2002年4月。当年4月10日,他前往卡拉奇国际机场,准备乘飞机返回英国,在候机时被巴基斯坦反恐部门逮捕。随后,巴基斯坦政府将其作为恐怖嫌疑人移交给美国中央情报局(CIA)。

  穆罕默德说,在2002年4月至2004年9月期间,他被中情局囚禁于不同的秘密监狱中,这些秘密监狱分别位于巴基斯坦、摩洛哥以及阿富汗。在摩洛哥的“黑狱”中,审讯人员对他进行了残忍虐待,曾用解剖刀、剃头刀反复割划他的胸膛和阴茎。他说,英国军情五处特工参与了审讯。2004年9月19日,他被转移至位于古巴的美军关塔那摩军事基地。在那里,羞辱、虐待成了家常便饭。2005年,穆罕默德与部分被关押者两度绝食,抗议他们遭受的虐待。

  “美国政府向我们承诺,如果我们给他们10天时间,他们此后将遵守《日内瓦公约》。基于他们的承诺,我们决定停止绝食,可他们辜负了我们的信任。在审讯过程中,来自突尼斯的沙希姆遭到了野蛮殴打……来自科威特的萨阿德拒绝再次被审讯,因为一名女审讯人员曾对他进行‘性羞辱’,时间长达5小时……鉴于上述状况,我们决定再次绝食。”穆罕默德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3.情报机构成为调查对象

  2005年11月,设在关塔那摩基地内的美军军事法庭对穆罕默德提起诉讼,罪名是“阴谋实施恐怖袭击”,此时他被捕已经3年多了。起诉书称,穆罕默德前往阿富汗的目的是制造一枚“脏弹”,企图对美国境内目标发动袭击。而穆罕默德对此予以否认。

  2007年8月,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要求美方释放穆罕默德,称他已经获得了在英国的避难权,即便涉嫌参与恐怖活动,也应该首先在英国受审。

  据英国媒体分析,米利班德提出这个要求,是不得已而为之。2004年驻伊美军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丑闻曝光后,驻伊英军内部也传出了同样丑闻,震撼了英国各界。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对虐囚事件表示“震惊”、进行“强烈谴责”,并承诺进行彻底调查。此后,虐囚丑闻成为英国媒体持续关注的热点。媒体不仅关注驻伊英军、驻阿英军、英国情报机构的虐囚事件,而且关注美军对英籍恐怖嫌疑人以及那些应受英国保护的嫌疑人的虐待事件。穆罕默德等人的遭遇逐渐曝光,英国政府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只能以优先管辖权为由要求美方释放穆罕默德。

  然而,美国方面没有给布朗政府面子,美军军事法庭拒绝释放穆罕默德,反而在2008年对他提起了正式诉讼。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决意关闭关塔那摩基地内的秘密监狱。监狱内的240名囚犯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被处理,其中穆罕默德等人被转移至英国。穆罕默德一回到英国,即控诉MI5特工参与对他实施虐待。英国总检察长珍妮特·苏格兰随即下令进行调查。

   4.审讯指导方针违反国际公约

  如今,随着虐囚丑闻再次成为热点,英国媒体发掘出了更多内幕。《卫报》6月19日报道称,“9·11”事件后,英国政府确定了对恐怖嫌疑人进行审讯的指导方针,并以书面形式告知MI5和MI6(军情六处)的审讯人员。指导方针禁止审讯人员对囚犯实施虐待和酷刑,“不能被外界发现他们容忍酷刑的行为”,同时指出,他们没有责任阻止第三方实施酷刑。

  由此不难看出,布莱尔政府对酷刑行为的反对并不彻底,为驻伊英军及情报机构的虐囚行为埋下了伏笔。事实上,一些英国情报人员在目睹本国公民遭美方审讯人员虐待后,曾向政府反映,但没有迹象表明布莱尔政府采取过什么措施。直到阿布格莱布虐囚丑闻曝光后,布莱尔政府才对审讯指导方针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禁止虐囚。

  对于《卫报》的报道,布莱尔通过其发言人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应。“关于布莱尔先生授权使用酷刑的报道完全不真实。在任何情况下他都反对酷刑,从来没有参与实施过酷刑。”发言人称。布莱尔对英国情报人员大加赞扬,称他们在保卫国家安全方面做了“超凡”工作。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国际法专家菲利普·桑兹表示,“几乎可以肯定”布莱尔政府最初确定的审讯指导方针违反国际人权公约,该方针根本没有顾及英国政府遵守联合国宪章的义务。

   参考资料

  英国虐囚风波大事记

  从英国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出英国虐囚风波的脉络:

  2002年1月,首批MI5审讯人员抵达阿富汗。MI6官员与一名曾受美国审讯的被关押者会面。该官员向英国政府报告称,美方在审讯过程中存在虐囚行为。

  2002年5月至2004年4月,宾亚姆·穆罕默德等数人在被关押期间遭受虐待、酷刑,有证据显示MI5知晓这些情况。

  2004年5月,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丑闻曝光后,英国首相布莱尔指示MI5和MI6改变审讯方针,避免虐囚事件发生。

  2009年3月,有指控称,英国情报机构与埃及“同谋”虐囚。英国首相布朗称将重新“评估”情报机构的审讯方针,并会将它们公之于众。

  2009年5月,英国内政部被告上法庭。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青年参考

更多关于 虐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