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多国政府开始着力储备中国通公务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17:35  世界新闻报

  从教育阶段开始寻找好苗子,并帮他们在政界、学界积攒人脉

  《世界新闻报》记者/赵全敏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各国已经意识到,如果本国政府中不储备一批真正的 “中国通”的话,恐怕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就会占据不利。而从小学生时代便开始培养“中国通”,更成为各国政府的一致行动。

  新加坡设奖储备中国通

  《联合早报》近日报道称,新加坡政府设立“海外发展计划”,并意欲培养更多“中国通”公务员。报道称,10名荣获公共服务委员会(PSC)奖学金的优秀学子,可以选择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深造。这标志着新加坡公务员队伍有规模地积累熟悉中国事务人才库的开始。

  据悉,“海外发展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符合要求者在第一阶段于所属的部门总部工作;他们在第二阶段将被派往中国工作;第三阶段回到所属部门服务,整个过程历时一年。那些在一年后选择继续留在公共部门服务的人,将正式纳入公务员系统。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该计划能为新加坡积蓄有能力同中国打交道的官员。

  近年来,新加坡和中国愈走愈近,并在中国进行大笔投资。很多新加坡企业都在中国各个城市发展。此外,新加坡积极和中国发展国防合作关系。从各个方面来讲,新加坡都需要能了解中国人的人才。

  新加坡的崔晓雯是今年PSC中国奖学金的得主之一,3岁从上海移民到新加坡的她,选择到北大修读国际关系学。崔晓雯的父母都支持女儿的决定。她的父亲说,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在那里求学时所建立的人脉,有助于女儿毕业后在政府的工作。

  英三大高校联手打造

  与新加坡相似,近年来英国也十分看重对“中国通”的培养。2007年7月,由英国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以及布里斯托大学,三大高校共同参与的全英高校中国研究中心(简称BICC)正式成立。这是英国第一个专门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校际中心。据悉,BICC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英国官方的支持。目前,BICC三所大学每年共招收6名英国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对他们进行两年的汉语强化教学,然后再过渡到博士阶段的研究。

  牛津大学的一位专家说,BICC的目的一是提高在英国汉语教学工作的素质;二是特别为了研究生的培养,“因为英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对中国研究的专家非常的少,本地人非常的少,为了培养下一代的中国专家,我们设计了一些新的硕士和博士”。此外,BICC会特别重视对现代中国的研究,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

  大卫·托宾是BICC的学生,他的本科和硕士读的是政治及国际关系专业。托宾认为,过去的15年,西方人越来越关注中国。他本人很久以前就开始对中国事物感兴趣,硕士论文就与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关系有关。BICC的主任彭柯说,找到合适的博士人选非常不容易,找到好苗子是最让他们头痛的问题。

  据悉,几大高校间联合开设专门的中国研究中心在英国还是首次,尤其是牛津、曼彻斯特以及布里斯托互相补充,这会使得对中国的研究非常健全。

  美政府“中国通”数不胜数

  如果说,英国和新加坡是近年来才愈发重视对“中国通”的储备,那么美国相比之下似乎就更加有先见之明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后,中美两国就签订了短期汉语学习协议。由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学会负责从全美高校选拔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并为优秀者提供奖学金。正是这个培训项目,走出了当今的美国财长盖特纳。

  1981年夏天,也就是项目启动的第二年,盖特纳和其他30名美国学生来到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一年后,他又转到北京师范大学继续学习。盖特纳和同学们走遍了北京,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人文,并开始通过中国人的眼睛看美国。这令他日后受益匪浅。盖特纳可以被称为最成功的“中国通”储备人才。

  有专家说,在未来中美谈判桌上,如果有美国官员能操流利汉语直接谈判,也大可不必感到惊诧。在美国将美中关系定位为“21世纪最重要双边关系”背景下,对华工作的资历和经验,已渐成美国政府官员晋升的重要资本。“中国通”可以说现在遍布美各涉华政府部门,并担纲要职。

  美国各界政府的各个部门中,称得上“中国通”的人物可谓数不胜数。前任总统布什政府内的最知名的“中国通”保尔森,与盖特纳一样担任财长职位。当年布什点名让其出任财政部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对中国事务的娴熟和在中国的人脉。

  相比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对于“中国通”的重视有过之而无不及。乔恩·亨茨曼这位不折不扣的“中国通”,两个月前被委任为美国新一任驻华大使。此外,商务部长骆家辉、能源部长朱棣文、白宫内阁秘书卢沛宁、白宫公共联络主任陈远美等众多“中国通”使舆论注意到,奥巴马对中美关系是何等看重。另一方面,为了应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各大智库也早已开始了对“中国通”的储备。据悉,这些著名智库里的“中国通”几乎都有在政界、学界乃至商界摸爬滚打的经历,个个都身手不凡。

  链接/LINK

  美要打造精英层上的“中国通”

  不过,尽管美国政府如此重视“中国通”的储备,但有时候美国媒体还是觉得“美国政府太傻,根本玩不过中国”。近日,《华盛顿邮报》刊出中国美商商会前会长、同样是“中国通”的麦健陆的文章说,美国政府对中国了解太少,玩不过中国政府。

  麦健陆已在北京待了15年,曾任美国《华尔街日报》驻台北和驻北京记者,还曾自行创业,在北京做生意。他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政府了解美国的程度远超过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了解,因此,中国政府处理美国问题远比美国处理中国问题高明。这番话似乎与美国《侨报》主张“美国正亟需培养下一代‘中国通’”的观点异曲同工。

  《侨报》刊发的《美国亟需培养下一代“中国通”》社论说,美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远少于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即便两国精英阶层也是如此。而培养大批“中国通”也需要从小抓起。文章说,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和软实力大师约瑟夫· 奈领衔知名学者组成的委员会提出建议:设立美中教育基金,今后10年内资助美中互派高中生到对方国家学习,以培养下一代的美国“中国通”和中国“美国通”。在精英层次上的“中国通”,不仅要会说中文,更要懂得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懂得中国人的性格和心理。(赵全敏)

  《世界新闻报》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