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恐怖袭击伤及伊拉克总理执政根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9日11:14  时代周报

  国困民怨 马利基“艰苦突围”

  时代周报记者  章文

  10月25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发生两起汽车炸弹自杀袭击,死亡人数达155人,这是伊拉克2007年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袭击,受殃及的还有中国驻伊使馆。这次袭击无疑为现任总理马利基寻求连任蒙上了阴影。马利基,这个在纷繁复杂关系中拼命突围的“爱国者”,再次面临政治生涯中的重大难题。

  巴格达大爆炸发生时,据新华社报道,中国驻伊大使常毅及夫人潘德琴都在使馆内。潘德琴回忆说:“我当时捂着耳朵,似乎世界末日来了!感觉爆炸就在饭店里,我们凶多吉少。老常,他当时没看我,也看不清我。但从他的举动我知道他的意思是—周围的人都还在!”当时,常毅大使来到潘德琴身旁,捏了捏她肩膀,随后又消失在尘雾中。

  爆炸后大约一小时,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出现在袭击现场,身处废墟中的他脸色阴沉。爆炸现场水管爆裂形成的一个个水坑已被血染红。据《纽约时报》报道,马利基并没有离开自己的防弹汽车太远,车队离开前,他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已经饱受战乱之苦的伊拉克民众直接将矛头指向了政府,这对于希望在明年1月的大选中寻求连任的马利基来说,无疑是一次颇为沉重的打击。

  “我们不想要一个不能给我们提供安全的政府。“26岁的赛义夫·阿迪尔对记者说,他两年前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 (安全形势)只好了一小会,现在没以前那么频繁,但是它们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重要地点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今年下半年以来,伊拉克就发生7次伤亡百人以上的大规模恐怖袭击。

  32岁的阿里·侯赛因称,爆炸让他开始质疑自己对总理马利基的信任,“我为什么要投票给马利基?他什么都没做,只带来了爆炸和腐败。”

  马利基本以为能借助2008年安全形势有所好转的势头,将伊拉克拉上正轨。这次袭击彻底击碎了他的幻想。他今后的路不会比前几年顺坦。

  临危受命,艰难执政

  马利基1950年6月20日出生于伊拉克南部城市希拉,早年曾在巴格达大学学习阿拉伯文学,拥有阿拉伯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并曾在伊拉克教育部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他所在政党遭萨达姆政权镇压,他被判处死刑。他随后逃往伊朗、叙利亚避难。2003年,萨达姆政权垮台,马利基才结束23年的流亡生涯,重返伊拉克。

  伊拉克政治重建中,马利基参与了新宪法的制订工作。作为伊拉克什叶派伊斯兰政党达瓦党的“二把手”,马利基同时任该党发言人,是伊拉克过渡政府总理贾法里的重要盟友。

  2006年初,由于贾法里连任计划遭到国内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强烈反对,使伊拉克陷入政治僵局,安全局势也逐渐恶化。马利基随即临危受命,执掌伊拉克。

  马利基得到了美国和英国的支持。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赖斯指出:“马利基是一个美国能够与其打交道的人……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很关注国家的主权。”

  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建设一个自由、统一、民主的伊拉克并不容易。

  早在上台之前,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及其他一些什叶派政党领导人就反对马利基接任。因为2003年至2004年之间,马利基曾经在一个特别委员会担任高官,负责抓捕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复兴社会党成员,该党中的多数成员属逊尼派阿拉伯人,什叶派领导人担心逊尼派会因此而再次抵制这一提名。在达瓦党为马利基的接任四处游说后,什叶派才终于改变了主意。

  伊拉克战后政府的组成原则就是“三权分立”,“什叶、逊尼、库尔德”三个权力集团。三个集团将权力分配视为自己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最主要的工作。在议会中,由于每一名议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是相同的,只需要将各派议员数量按照人口比例分配就可以平衡各方利益。但在内阁中,各部所辖职权则有明显的轻重之分。外交部长、内政部长的职权绝非教育部长、卫生部长所能企及。除数量之外还要考虑到“质量”的平均,令各方都满意实属难事。总体来说,库尔德人对于总统和外长的职务表示满意,什叶派对于总理和内政部长职务也颇为称心。但从一开始,逊尼派就认为自己在内阁部长中数量少、职位轻。

  2007年4月以来,分属什叶派反美宗教人士萨德尔领导的“萨德尔运动”、逊尼派伊拉克共识阵线和前过渡政府总理阿拉维领导的世俗政党联盟“伊拉克名单”的1位副总理和16名部长先后宣布退出或抵制政府,使得马利基为首的团结政府因此陷入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政治危机。

  去美国化,路途遥远

  除了国内各派势力斗争外,最令马利基头疼的是美国。当选前,马利基就表示过反对美国长期占领伊拉克,担心由此引发内战,而夹在什叶派利益与美国压力之间,追求平衡的马利基举步维艰。

  由于伊拉克的教派冲突愈演愈烈,美国向马利基施加了很大压力,要求他解散“迈赫迪军”等什叶派武装组织,然而萨德尔在伊拉克议会中支持者众多,马利基夹在两方中间左右为难。与此同时,另一支主要什叶派武装组织“巴德尔旅”又隶属于伊拉克伊斯兰最高革命委员会,这一党派也在议会中拥有多个议席,马利基也一直难有动作。

  2007年1月3日,就职不到一年的马利基向总统贾拉勒·塔拉巴尼办公室提出辞呈,直接导火索是处死萨达姆的偷拍视频泄密。通过美国最高领导层的迅速干预及与伊拉克领导人进行磋商,并得到美方将赋予其更多权力和减轻对其本人和政府在一些问题上压力的保障之后,马利基才收回了辞呈。

  另外,在美英等国军队撤退问题上,马利基努力维护伊拉克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尊严。

  “我们感谢英军所付出的努力,但是我认为他们留在这里维护安全和控制局势已经没有必要了。伊拉克可能还需要英军训练伊部队的经验以及帮助处理一些技术问题,但是我认为作战部队已经不需要了。”2008年10月13日,马利基向英军发出“逐客令”。

  2009年6月27日,针对美军战斗部队从伊城镇撤出,马利基表示这是伊拉克的“重大胜利”,是“给世界的一个信息”,即伊有能力捍卫国家安全,可以管理好自己的内部事务。

  与此同时,马利基不顾美国的感受,向伊朗靠近。2008年3月伊朗总统内贾德对伊拉克进行了历史性访问后,马利基于当年6月7日对伊朗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对于马利基访问伊朗,俄罗斯《观点报》发表文章,主题是《伊拉克期待主权》,副题是《巴格达官方开始违拗美国并靠拢伊朗》。

  继续突围,想赢不易

  今年2月,在伊拉克省级议会选举中,马利基领导的竞选联盟成为最大赢家。这一选举结果将进一步加强马利基在伊拉克政坛的地位。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和政治分歧,获胜之后的马利基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什叶派内部面临重新洗牌。这将考验马利基的执政能力,决定能否稳住执政根基。马利基领导的竞选联盟在巴格达和石油主产地巴士拉都获得大胜。但在其他南方省份领先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必须在省级议会中与其他党派寻求合作。马利基必须至少维持住和伊斯兰最高委员会的关系,以确保其领导的什叶派政府不至于分裂。

  此外,大选获得胜利后的马利基如何应对来自逊尼派的挑战也是他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逊尼派在此次省级议会选举中在西部和中北部省份都取得了领先。这些省份是“基地”组织和逊尼派反美武装最为活跃的省份。由于逊尼派对以什叶派为主的马利基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持怀疑态度,担心他们在美国撤军后被马利基政府“秋后算账”,因此马利基在竞选策略上采取了淡化宗教色彩、强调国家主义的做法。这些措施减轻了逊尼派的不信任感,但马利基能否兑现对逊尼派的承诺,如何安置10多万逊尼派武装人员是个巨大的难题。

  马利基面临的更严峻挑战来自库尔德人。目前,双方的矛盾正在加剧。马利基加强中央政府的主张导致其和北方库尔德自治区关系趋于紧张。此次选举,库尔德人势力严重受挫。席位大减。马利基政府在选前就不顾驻伊美军的反对,坚持增兵接管了部分中北省份的控制权,政府军为此曾多次和库尔德武装发生冲突。

  这次袭击发生后,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一时间致电慰问马利基,在一份声明中,奥巴马称:“美国将继续站在伊拉克人民和政府的一边,继续以紧密伙伴和朋友的身份为伊拉克人民的未来承担责任并创造更大的和平,更多的机会。”

  不过,美国上下对伊拉克的前景并不乐观。《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专栏中,用近乎调侃的笔法谈论了自己的预见。

  “2012年8月25日,巴格达,任期接近尾声的奥巴马总统今天飞抵巴格达,以彰显美国外交政策的成功。在阿拉伯与以色列关系仍然冰冻、阿富汗泥足深陷的情形下,奥巴马先生将美国和平地结束在伊拉克的战斗性存在作为他唯一的中东成就。在‘任务真正结束’旗帜下,他向伊拉克和美国官员发表了演讲,奥巴马先生对于结束(尽管非常昂贵)由布什总统发起的战争感到无比自豪。奥巴马先生的助手透露,他将在争取连任的过程中凸显伊拉克所取得的进步。”弗里德曼写道,“我们3年后真的能读到这样一条消息吗?我不敢保证。”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