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德国第一位华人议员张逸讷:我从政出于公益目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11:03  外滩画报
德国第一位华人议员张逸讷:我从政出于公益目的
张逸讷与当地政要。

  专访德国第一位华人议员张逸讷 -- “我从政出于公益目的”

  1979年,张逸讷有幸成为首批100名公派留德学生中的一员。在西德他上了7年大学、蹲了4年实验室,也经历过1年半的失业,当过8年的工薪族。改变他人生的决定,是在8年前创业,并在7年前投身政治。两个月前,他成功当选卡尔斯特市议员,打破了旅德华人在当地政坛上零的纪录。近日,他接受了《外滩画报》电话专访。

  文/刘旭阳

  30年前,20岁的上海人张逸讷作为第一批公派留德学生中的一员,怯生生地踏上西德的土地。

  当时的他无法想象,自己将在这里定居、入籍,在这里经历失业,更无法想象有朝一日,会在这里被选为民意代表。

  在今年8月30日德国卡尔斯特市议会的选举中,这位华人企业家兼公益活动家,作为德国自由民主党推举的候选人,成功当选市议员,创造了华人打进德国地方议会的历史。

  近日,张逸讷在德国接受了《外滩画报》电话专访。

  德国第一大州的地方议员

  卡尔斯特市(Kaarst)是个只有人口4.2万的小城,但它所处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却是德国16个联邦州中人口最多、GDP最高的州。

  位于德国西部、毗邻荷兰、比利时的北威州拥有1810万人口,GDP在世界经济体中可列第17位,相当于中国的24%。从北到南,该州拥有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杜塞尔多夫、科隆、波恩等名城。

  四年前,张逸讷一家才从北威州另一座小城搬到了卡尔斯特。

  从那时起,当地居民发现身边突然多了张亚洲面孔,他还颠覆了亚洲人在他们心目中低调腼腆、不喜欢参加社会活动的印象。在学校、社区和市府,这个戴眼镜的华裔商人时而激昂演讲,时而默默地做社会义工。

  张逸讷的参政历史,其实也只有7年。

  一次和朋友聊起德国政治,他发现自己相当认同朋友所属的自民党的理念——自由,平等,法制,保护少数民族。渴望真正融入德国社会的张逸讷,第一次有了参政的念头。于是他接受了该党的加入邀请。

  “我们自民党的核心主张是:建立法制国家,尊重个人权利;重视文化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当时几个自民党的朋友和我介绍了该党的情况,邀请我加入。我觉得这些和我的想法很一致,于是就答应了。”张逸讷向记者解释说。

  由于熟悉财务和经济问题,张逸讷很快被任命为市党部财务主管。去年底,他被提名为自民党的新一届市议员候选人。

  经过一番角逐,张逸讷成功当选。获得5个市议席的自民党与获22席的基民盟结伙,在卡尔斯特市议会组成了执政联盟。近一月后的联邦议会选举结局,几乎是卡市议会选举的翻版。

  张逸讷认为,三个优势决定了自己的胜选:教育——在中、德、英都上过大学,四个孩子都在读书,理解家长对教育的需求;经商出身,清楚地方应如何鼓励和吸引外来投资者。熟悉财政。金融危机发生后,卡市也出现预算赤字。作为成功的企业家,张逸讷比其他候选人更有说服力。

  不过,德国小城的市议员只是一份兼职工作。张逸讷透露,他没有太大野心,也不愿全职搞政治,但政治事态的变幻往往不是当事者所能左右的。急切希望复苏、保持欧盟领导地位的德国既不想重复英法的移民问题,又寄望于移民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而与中国合作紧密的北威州,尤其希望吸引到中国的投资。

  邓小平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

  张逸讷当初被公派德国留学,专业并不是财经或商科,而是金属材料学。

  1960年3月出生在上海的他,儿时正好赶上“文革”。但在酷爱《史记》和唐诗的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喜欢读书,尤其是历史、哲学和科普书。

  上中学时,他用积蓄的零用钱买了一本康德著作,但看到一半,对“此岸世界”、“彼岸世界”还是似懂非懂。高中毕业时,张逸讷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同济大学,主修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30年前,中国对外开放。一批年青人被选派到外国留学。经过筛选,张逸讷等100名政府奖学金生先在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进修德语,后于1980年6月抵达德国。

  张逸讷进的是设在德国西北下萨克森州的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这所号称全德最小的保守大学始建于1775年,仅有3000多名在校生。

  让张逸讷惊讶的是,学校大部分专业科考试没有笔试,只采取口试形式。根据传统,考试时男生要西装革履,女生要穿长裙。据传有一女生穿牛仔裤去考,结果教授一看,没问几个问题,就给个不及格。

  这种口试考评让张逸讷受益匪浅。他觉得,口试和谈生意项目异曲同工;对谈最重要的是要设法主导谈话的节奏、进展和内容。

  1987年,张逸讷以四门主科全优的成绩,拿到金属材料学工程硕士学位;期间还曾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进修两学期,并在德国蒂森钢铁公司完成硕士论文。

  此时,第一批留德学生大部分已经结束学业。有人选择回国,也有人选择留下,或到欧美继续求学、创业之路。张逸讷决定留在德国,希望在这里实现人生理想。

  毕业后,张逸讷进了杜伊斯堡一个微电子研究所,希望通过执行联邦科技部的一个项目,来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

  过了一年,他发现研究项目与自己的专业相去甚远,很难在实验室中取得预想收获。但由于已经签了工作合同,他只能在实验室中熬完四年。

  离开研究所后,张逸讷成了德国几百万失业大军中的一员。他想改行从事管理类工作,但由于缺乏专业训练和经验,求职一再失败。

  在家蛰居6个月后,他到多特蒙德市参加劳动局资助的就业培训,学习了经济学、市场学和法学基础,以及有关欧洲共同体的专题,他天生具有的经济头脑得到了理论充实。一年培训结束后,他摆脱了失业,开始了真正的职业生涯。

  在位于杜塞尔多夫西北的克雷菲尔德,张逸讷8年间先后在两家公司效力,最后被提升为销售经理。2001年4月,他用积蓄创办了自己的“N&H技术公司”。这两个字母分别代表他双胞胎儿子的名字:圣宁和圣海。而宁和海取自于他的祖籍:宁波府宁海县。

  张逸讷告诉记者,他的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贸易,例如从中国进口激光机、分析仪等高科技产品,到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销售。

  要融入主流,华人必须参政

  在德国,入籍华人只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一——8000万人口中的8万,真正关心政治的更是寥寥无几。德国社会相对保守,既没有美国的移民传统,也不像英、法有殖民历史,华人参政尤为艰难。

  张逸讷认为,如果华人想提高自身地位,让主流社会听到自己的声音,就必须关心政治,融入西方社会;而参政的第一步是:“首先要认同当地社会的价值观念,熟悉它的游戏规则。你必须融入它的社会体系中,服务于你所处的社会。”

  张逸讷一开始从义务性质的公益活动做起。他指出,在德国,很多人都乐于参加公益活动,由义工开始从政是欧洲的传统;但中国移民大多却只顾自己挣钱,还没有形成这种奉献的习惯。

  虽然入了德国籍,张逸讷一家并没有忘记故国。

  张逸讷的太太来自复旦大学,也是和公派同机来德的留学生。他们有四个孩子——一对双胞胎男孩,两个小女儿。太太除了教孩子中文外,还和其他家长办了一个中文学校,已收了两个班30个学生,每星期六开课,也教中国画和书法。

  2008年,张逸讷捐出10万欧元,与同期留德的学友共同成立了“逸远慈善与教育基金会”,又拿出两万欧元作为项目资金。基金会致力于帮助中国贫穷省份的人们改善生活条件,尤其是受歧视的学龄儿童。

  张逸讷对教育的重要意义深有体会,认为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社会文明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我们上大学时,中国政府给予了我们经济援助。现在,我们希望通过逸远慈善与教育基金会来回报故乡。我们同样感谢德国社会对我们的接受,因此也资助德国困难家庭的孩子。”他表示。

  基金会的国内联络人,正是30年前中国驻德使馆工作人员、专门负责中国学生在德国入学事务的退休教授鲍超逸。目前,基金会已经启动了多个援助安徽失学孤儿和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项目。

  我在德国担任地方议员

  B=外滩画报

  Z=张逸讷

  B:德国的地方选举和联邦议会选举有什么区别?

  Z:德国议会分三级:联邦议会、州议会,以及地方市镇议会。在卡尔斯特市,市政府负责所有地方事务,包括中小学、救火队、医院、供水系统、道路维修、托儿所、文体设施、体育俱乐部的经费等事务。跟州、联邦政府比较,地方管的更具体和细致。

  我所在的地方议会,是市政府的决策机构。除了议会,还有一个行政部门,首脑就是市长。市长是执行者,而重大事情由议会决定。

  我们议会由7个党派组成。选举的步骤和联邦议会选举有很多相似之处:先经过党内提名或自荐,再由党部会拟定候选人名单;各候选人在党内作宣传,经投票决出党的参选名单并对外公布;最后由选民投票。年满18周岁的德国公民都有投票权。

  但与州以上的议会相比,我们都另有本职工作,不是全职议员。市议会开会一般都在下午或晚上,等大家下班之后。

  B:你是怎样竞选的?这次投票率高吗?

  Z:为了吸引选民,我们必须进行竞选宣传——登广告、设立街头宣传摊位、挂标语、分发小册子、举行集会和演讲,就市民关心的话题进行党派间辩论。我自己也有个人的宣传材料,会到街头分发传单,挨家挨户与选民谈话,听取大家的意见。

  市政府编有一份选民名单,在选举前,会逐个通知选民在8月30日那天,到22个投票站投票。投票站设在居民区里的饭店、小学、托儿所等地,大多有几十年历史,一个区域的人固定到那里投票,不管是联邦、欧洲议会或地方选举。

  我在投票站做过义工。投票站早上8点开门,晚上6点关门。投票结束后,投票站会向老百姓开放,任何人都可以监督计票过程。

  相比于其他西方国家,德国的投票率相对较高。投票率最高的是联邦选举,因为它最激烈;最低的是欧洲议会选举,大概只有40%;而我们这次地方选举,投票率大约为56%。

  B:这次自民党得票情况如何?

  Z:市议会有46个席位,自民党获得5个。无论在联邦还是地方,我们党虽然只是一个中小党派,但往往起关键作用。德国两大党——基民盟和社民党的票数都不够独立执政,需要与其他党结盟,所以自民党往往能起杠杆作用。

  几十年来,自民党在德国政坛一直起“平衡器”作用,决定两大党谁主政;它与两党的分歧也经常导致联合政府破裂。

  自民党主要代表中产阶级利益,党员多为中小企业主、自由职业者和官员。在我们的市议会选举中,基民盟获得22席,没有过半,所以要和我们党联合执政。

  B:作为新科议员,你将提交哪些法案?

  Z:在德国议会,议员的主张都通过党团来发表。先要党团内部达成共识,再去和其他党谈判,争取形成议会多数,这样才能诞生一个新决议。

  我们党的政策主张,都是一届届延续下来的。虽然本届5名议员中,有4个像我这样的新人,但我们党不会因改选而出现大的变化。今后我们党的主要议题,将是帮助卡尔斯特走出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停滞。

  我们政府最近新开发了很多项目,比如在卡尔斯特市建立新工业园区,利用我们的交通便利——身处交通要地,靠近国际机场和知名国际货运中心,以及小城市对外国投资者在居住、签证和户口办理等方面的灵活政策,吸引到外国投资。但目前工业园区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道路和通讯设施等。我们党希望政府在软硬件上加大投入,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包括中国企业的投资。

  B:在9月的联邦议会大选中,德国华人持怎样的态度?

  Z:在德国,工资和党派是两个不能问的话题。华人对联邦选举不很关心,很难说会特别支持哪个党。但华人普遍不喜欢基民盟,因为他们的很多政策对华人不很有利。

  此外,很多华人出于对政治的误解,觉得一些左派党,如社民党对中国政府态度友好,因而支持他们。殊不知社民党对在德外国人的政策最苛刻。因为它是劳工阶级的代表,而劳工阶级对外国移民抢工作机会最敏感,因此,社民党最容易限制外国人和移民的工作机会,实际上是对华人最不利的一个党。

  自民党在对待移民上相对公道,他们的理念是在法律和工作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注重保护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的利益,这也是我加入自民党的原因。

  B:当选议员对你的事业有没有帮助?

  Z:对我来说,参政与开公司没有任何帮助和关联。我的公司开在另一个城市,而且我在拜访客户时,从来不和他们探讨政治问题,因为你不知道他们支持哪个党派。

  此外,我也不是职业政治家。我入党、参选,主要是出于公益目的——希望通过服务社会,真正融入这个社会。家人很支持我多参与社会活动,因为你上班下班总是接触同样的人,时间一长就很单调,所以参与公益活动会丰富生活。

  B:作为一个第一代移民,一个华裔德国公民,你的身份在竞选中是否会有阻碍?

  Z:华人背景既有阻碍,也有优势,是柄双刃剑。我搬到卡尔斯特市居住已经四年,很多人都认识我。总的来说,很多人对我很好奇。市议会46个议员,只有我一个外国移民。一些保守人士会觉得不舒服,但思想开放的人对我特别热情。在党内,我也有很多拥趸。

  我在竞选中没有不愉快的经历。因为在德国,只要你进入中上层的社会,情况就会和底层完全不同。尽管由于经济危机,我们党派间就经济和财政问题时常发生尖锐争执,但仅限于正式场合的辩论,没人会诽谤、攻击你的种族,因为这对他们自己没有一丝好处。

  其实在德国参政,最大的头疼是如何能安排好时间。参政需要很多精力处理事情,特别是像我这样既有公司需要照顾,又要忙于公益的业余政治家。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外滩画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华人议员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