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哥本哈根大会暗含两种内部力量较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30日12:53  南方周末
哥本哈根大会暗含两种内部力量较量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哥本哈根大会无果而终。而下一次振奋全球政治意愿的机会,可能要等到一场惊人的气候灾难之后

  近一百二十个国家首脑的到场,全球数十亿人关注,数十万人上街示威,数千人的媒体报道队伍。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将气候问题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政治前沿。然而,讽刺的是乱糟糟的两周后,哥本哈根会谈几乎交了白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哥本哈根会议预示着COP(注:COP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大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大家都会问为什么,首先,联合国制度在本次气候谈判中暴露了其前所未有的危机。原本,这是一个二战后为实现全球和平和发展而建立的制度,无论大国、小国,一国一票,这突破了之前《凡尔赛公约》、《雅尔塔协议》等大国决策机制,它成为战后一个处理国际需求和争端的永久性平台。

  不同的联合国谈判中有不同的决策程序与规则。气候谈判早期,各缔约国否决了“多数表决机制”,使得任何协议以及实施细节的通过都要符合全体共识,任何一国的反对都会使前期的谈判成果搁浅。由于显见的利益分歧,此种民主运行非常艰难。

  此次,面对美国等国和拉美数个反美国家不可调和的分歧时,决策基本瘫痪。而最后表决之前几天,为了几个常规程序上的分歧,各国也争得不可开交。而这些分歧,有时是国家利益之争,而有时却是个别谈判代表为实现个人表现和权力欲望所为。个体因素的掺杂使得谈判很容易被挟持。

  “联合国的决策真是一个奇特的过程。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像欧盟议会一样更有效率些。”欧盟议会议长在大会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

  其次,这次大会可以看作是两种内部力量的较量。

  其一是美国和拉美的反美力量的较量,从会议结果来看,后者占了上风,因为委内瑞拉等国的阻挠和抗议,《哥本哈根协议》连一个成功的政治协议都算不上。然而,真正吃亏的还是很多发展中小国。

  如果真如委内瑞拉所说,它会永久性反对这个“协议”,很可能气候变化谈判就会逐渐将谈判重点转移到美国主导的主要经济体论坛会议(MEF)或者G20的舞台上。

  到了那里,小国根本不具一席之地,也失去了为其国家在发展中国家阵营中整体争取适应资金的谈判权利。

  同时,本次“协议”的搁浅,也使得协议中提及的300亿美元资金不能迅速开始投入发展中国家的适应和减排项目。

  其二是美国的市场导向和欧盟的政府管制市场导向之间的较量。

  欧盟希望通过国际谈判的博弈和其达成协定的约束力来实现保护气候安全的目标,而美国则是以更纯粹的资本主义,推崇 “自下而上”地制定减排目标。

  因此,这个协议虽未获得通过,却体现了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它意味着《京都议定书》的悲观前途,这种以欧盟为主导的全球减排框架被边缘化了。世界朝着容易的,却危险的轨道滑去了。

  不难看出,从一开始,哥本哈根大会的失败的命运就已注定,美国一旦高调介入,会议的基调就由美国决定了。这样的框架不能保障全球长期的气候安全,它可能会耽误了宝贵的全球主动减排时间。

  而下一次振奋全球政治意愿的机会,可能要等到一场惊人的气候灾难之后。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