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交部原副部长: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酝酿变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5日09:42  中国经济周刊

  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酝酿变革

  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上合组织首任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    张德广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姚冬琴采访整理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显得特别“热闹”,国际性的多边首脑会议尤其多。仅仅是金融危机和气候谈判,就足以令人难忘这一年。

  12月29日,外交部原副部长、上合组织首任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张德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了他的看法:2009年,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国关系进行新一轮调整,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正在酝酿变革。

  《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是全球携手对抗金融危机的一年。目前,从数据来看,许多经济学家预测金融危机已触及谷底。在您看来,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政坛与国际形势带来怎样的影响?

  张德广: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对国际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重点表现在削弱了美国及西方国家的综合国力,引发了对美国治理全球能力的挑战、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挑战,以及对美元霸主地位的挑战。

  金融危机也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害,但并未逆转近几年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经济总量和人均GDP上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扩大,从而加速了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的调整和变化。

  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已见谷底,我也认同这种看法。但是,经济复苏尚需较长时间,有人认为2013年世界经济或许能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积极谋划应对金融危机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防范通货膨胀、抢占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奥巴马政府重视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就是旨在确保美国对生产力新变革以及相关利益分配的主导权。

  《中国经济周刊》:奥巴马在竞选中,就一再批判布什政府对外战略的方向性错误。那么,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做出了哪些具体调整?有西方媒体分析称,在奥巴马的统治下,美国外交政策的特性更趋向软弱,而不是强硬,您对此有何评价?

  张德广:面对综合国力衰减、金融危机、新兴国家崛起以及布什政府留下的外交乱摊子,奥巴马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最引人注目的是:放弃“全球反恐战争”的提法,将反恐重点转移至阿富汗;强调使用“巧实力”;改变对气候变化和减排的态度;提出“无核世界”的主张;缓和与过去敌对国家(叙利亚、伊朗、朝鲜、古巴、缅甸)的关系;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投入。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美国没有也不可能放弃领导世界、全球谋霸的战略目标。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相当长时期内还不会改变。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是策略和手法上的调整。奥巴马政府宣示的政策不等于他实际执行的政策,许多漂亮话是不会兑现的。尽管如此,奥巴马政府的某些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国际局势的缓和与稳定。

  奥巴马执政11个月来,在外交上成绩并不大,困难却不少。阿富汗局势最让他为难,伊朗也是他必须认真对付的重点国家。所以,目前来看,大中东热点问题难以解决,仍将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美国“战略东移”计划也将因此受到牵制。

  《中国经济周刊》:在21世纪头10年,发展中国家总体力量增强、南北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态势越来越引人注目。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后,连西方人士都惊呼“世界进入了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时代”。您对这种发展态势有什么样的预测?

  张德广: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世界的30%,并以高于发达国家两倍以上的速度增长;出口占世界总份额的40%;外汇储备占世界的75%。多方预测,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四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还将持续下去。这种趋势对美国的霸权地位以及国际秩序必然形成挑战。

  当然,力量对比的变化要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看不到这种变化,当然不对;把量变夸大成质变,则更为不妥。南北差距在缩减,但差距仍然巨大,不单是经济水平的差异,主要是发展阶段的差别。多数发展中国家要想晋升到较高发展阶段,恐怕尚须一两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不过,尽管如此,21世纪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较快发展的历史时期,他们的逐步崛起,将是新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势必会改变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

  《中国经济周刊》:世界格局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又会有什么样的变革,您能否具体阐释一下?

  张德广:2009年9月举行的20国集团匹兹堡金融峰会上,与会领导人一致同意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至少增加5%,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应当看到的是,调整的幅度不算大,表明利益和权力的再分配注定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但这种调整的启动仍然意义重大。

  发达国家起初组成G8,企图决定世界大事,但力不从心。现在成立G20,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占一半,显示国际格局正在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议论构建G2、G3、G4。G2是指中美两国集团,对此,温家宝总理已明确否定;G3是指中、美、日共管亚太地区,这会招来东盟以及其它亚太国家的普遍反对;G4成员是美、中、日及欧盟,实际上是G8的变种,提升中国身价,将原G8成员俄罗斯和加拿大甩开,欧洲国家压缩成欧盟,其它新兴国家被排斥在外,这势必制造新的矛盾和对立。目前看来,G20比较为国际社会接受。

  长久以来,西方的发展模式被奉为具有普世性的唯一模式。哪个国家偏离了它,就会遭到西方的谴责和反对。现在,美欧模式遭到普遍质疑,而中国的发展道路引起关注。在我看来,国际社会对发展模式的反思是影响深远的好事,反思的结果可能导致发展模式的多元化,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经济周刊》: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酝酿变革的当今世界,中国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张德广: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保持平稳发展,打破了以往美国总统上任后先制造两国关系紧张,然后再回到相对平稳发展的怪圈。这是因为,经布什政府8年的折腾,美国国力明显衰减,外交难题增多,奥巴马面临国内外诸多麻烦。

  除了与美国的关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又有新的发展,中日关系在鸠山出任首相后进一步回暖,中欧关系也总体平稳。然而,我们应当看到,西方国家在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同时,仍在利用台湾、西藏、新疆、人权等问题制造困难,牵制中国发展。他们将贸易反倾销矛头主要针对中国,并压中国履行更多“国际责任”。

  但总体来说,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增强的趋势还会继续。亚太地区的重大事务缺不了中国,世界大事的处理也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不仅美、欧、日发达国家重视对华关系,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期望也在增强。目前的国际环境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是有利的。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