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本专家称即使鸠山访南京也并非问题解决终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8日09:28   央视《环球视线》

  央视《环球视线》2010年1月7日播出:日否鸠山南京之行 中日大和解难,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 劳春燕:

  观众朋友晚上好,欢迎收看《环球视线》,我是劳春燕。

  节目的开始,我想先请大家来看一张老照片。这张照片是1970年德国《明镜周刊》的封面,照片上的这个人就是当时联邦德国的总理勃兰特。1970年的12月7日,勃兰特冒着寒风来到了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在向纪念碑献上花圈以后,他突然做出了一个让全世界都感到吃惊的举动,他跪了下来,跪在了纪念碑前。勃兰特的这一跪被誉为是“欧洲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

  而这几天,法国《费加罗报》和日本的《读卖新闻》两篇报道也引发了另一个关于“谢罪”的巨大猜想。法国《费加罗报》6号预测说,2010年中日之间将会上演惊人的“和解大戏”,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将会在出席上海世博会期间访问南京。而日本的《读卖新闻》也做出了类似的预测,并且表示如果真的能这样,鸠山由纪夫将会成为第一位在任期间访问南京的日本首相。

  下面我们就先来连线本台驻东京的记者孙岩,了解一下日本方面的详细情况。孙岩。

  孙岩 本台驻日本记者:

  你好劳春燕。

  劳春燕

  孙岩,我们也看到今天日本的官房长官平野博文召开了记者招待会,然后他表态说现在没有这样一件事情,你能不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下详细的情况?

  孙岩

  好的劳春燕。实际上在今天上午的记者会见上,日本的政府内阁官房长官,目前现任发言人平野博文就此是这样表达的,他说首先他只是看了报纸的报道而已,并认为目前这不是事实。同时随后有记者追问他,认为目前日本政府现阶段,作为日本首相访问南京的时机是否成熟时,他对于给此了回避,但是他只是表示说,目前日本政府就首相是否前往南京访问,认为目前还没有考虑,进行了回答,劳春燕。

  劳春燕

  其实传出这个消息以后,在中国的民间还是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据你的观察,日本民间的反响怎么样?

  孙岩:

  我了解到在法国的《费加罗报》报道出来之后,日本的《读卖新闻》时事社一些媒体就鸠山尤纪夫今年之内访问南京做了一些报道,但是我也了解和采访到,日本的一些网民、一些市民,对这次的这条消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特别是日本的一些网民留言到,认为如果首相真的到南京访问并谢罪的话,认为只要谢罪之后,两国关系能得到改善,认为这也是一种成功。同时有些网民甚至还认为,目前日本还没有必要追捧中国。

  网民的态度虽然不一样,但是这是一部分人的反映。对此我也做了一些相关采访,像一些媒体人士和市民,我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其中一位资深媒体人士表示,日本首相如果真的有勇气前往南京,而且谢罪,特别是态度真诚的话,认为对今后两国的关系改善只有百利无一害。而且特别认为,目前两国关系发展到今天,两国的互补性也非常强,而且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且目前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经济一直稳定发展,认为两国的发展非常重要。

  另外我采访的市民也讲到,中日两国关系也是在世界两国中唯一使用汉字的国家,特别是在今天,日美同盟下,鸠山也一再强调加强与中国以及亚洲各国的关系,认为中国的发展变化之大,特别是中国的老百姓精神面貌发展变化也非常大,认为两国合作只有越来越好,认为这种态度、这种时间也好,他们认为都非常重要,而且两国关系也受到他们普遍的关注,劳春燕。

  劳春燕:

  好的,非常感谢孙岩来自日本的报道,谢谢。

  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两位嘉宾,一位是日本在华的时事评论员加藤嘉一先生,你好。

  加藤嘉一 日本在华时事评论员:

  你好。

  劳春燕

  还有一位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教授周永生先生,周教授您好。

  周永生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你好。

  劳春燕:

  非常欢迎两位。今天我们谈这样一个话题,这条消息为什么会在现在这个时候报出来,因为我们也知道,去年年底的时候,中日两国之间的高层互访,两国之间的关系加强了,现在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刻报出这样一条消息,而且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仅仅是空穴来风吗?

  周永生

  我觉得这个事情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最主要的它是在日本民主党上台以后,大规模地改善中日关系,特别是日本鸠山首相他对历史的认识问题和前自民党的一些高官完全不一样,他主张要彻底反省历史,并且对日本过去在战争当中所犯下的罪行要进行调查,再加上在他执政以后,两国关系获得大幅度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媒体的猜测也好,或者是日本政府某些智囊人物的披露也好,我想出现这样的舆论,出现这样的想法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劳春燕:

  我们也看到现在日本官房长官平野博文在回答这个事情的时候说得非常有技巧,他说现阶段首相还没有考虑访问南京,但他指的是现阶段,现阶段没有这样的考虑,不代表几个月以后没有这样的考虑,所以说如果我们要来谈论这个可能性,两位觉得可能性大吗,加藤?

  加藤嘉一

  我觉得有可能吧。而且我也听日本的一些朋友说,确实有过这样的建议,就是鸠山首相如果能够去南京,这样的话能够大量改善中日关系。但是我觉得就像官房长官说的那样,还没属实,还没证明它是属实的,所以我们还有待观察。

  劳春燕

  周先生怎么判断?

  周永生

  我觉得也是有一定可能性的,而且离可能要访问的时间还有一段距离,在这个距离当中还会有一些变化,由原来的没有考虑可能变得要有考虑。

  劳春燕:

  假使有考虑的话,在这段时间内,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他的考虑和判断?

  周永生

  我觉得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一个是中国方面的反映,一个是日本方面的反映,日本方面的反映主要是一般民众和日本政界的反映,关于这个问题请加藤先生谈一谈。

  劳春燕

  对,请加藤来谈一谈。

  加藤嘉一

  对,如果要去,要面临巨大的国内压力,因为日本对华政策,它的舆论是很多样化的,比如这次有一些势力是觉得希望他能够去,是亲华派。但是日本还有一些网络右翼,日本有愤青的,怎么说服愤青,日本有愤青,我们说网络右翼,如果他们觉得这不太合适,鸠山首相他也会考虑到国内的舆论。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能否办成,取决于国内舆论如何。

  专家观点:即使鸠山去了南京也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点

  加藤嘉一:

  而且我觉得即使鸠山去了,他也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因为历史认识是靠着时间和交流慢慢推进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要过多看重这个事情,即使去了,我们也得现实地去看待。

  劳春燕:

  有一个小问题要请教一下加藤,你学中文,而且学得非常好,这次日本媒体在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也用了“谢罪”这个词,谢罪在日文里边的意思像中文那么严重吗?还是只是一个普通的道歉?

  专家观点:谢罪问题在于“言行不一致”

  加藤嘉一:

  把道歉进一步推进的那种,就是道歉的最深一步了,公开、正式,非常诚恳地表示道歉。我觉得谢罪这个问题对于日本来说,比如说很多日本人提出,日本已经谢过罪很多次,比如1995年村山讲话,但是可能他的问题在于他言行不一致,比如说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你不是谢罪了吗?为什么还得去参拜呢?这样言行不一致了,对这一点,中国人有理由提出批评。所以我觉得围绕谢罪,日本也在争论当中,可以这么说。

  劳春燕

  周教授,如果要分析压力的话,你认为会有哪些方面的压力?

  周永生:

  我觉得最大的压力可能来自于日本社会、日本民众,因为民主党现在的执政地位还不能说很巩固,因此他必须考虑到日本民众的一些反映,要考虑到舆论的动向,我想这是鸠山首相能不能到南京成行的一个最重要的来自日本国内的压力。

  劳春燕:

  假使我们乐观地说,如果真的能够成行的话,是不是也意味着中国两国的关系会出现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对于改善两国之间民间的感情会特别有帮助?

  加藤嘉一:

  当然,如果这样的话,日本向中国,甚至世界传达重要的信号,日本政府有决心、有勇气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劳春燕:

  加藤是比较乐观的。

  加藤嘉一:

  我是保持着一种谨慎的乐观,更多是一种期望。

  劳春燕:

  周先生呢?

  专家观点:我们期待中日实现真正和解

  周永生:

  我个人的看法,如果鸠山首相真的能够到南京,并且在相应的场合来进行正式的道歉甚至是谢罪,应该说会把中日关系,特别是在历史方面的纠葛,这个方面的和解向前推进一大步。

  专家观点:我们期待鸠山首相感动中国

  周永生:

  如果他要是再能够像西德总理那样,有那么惊人的一跪,我想会感动全中国,因为从中国的文化来说,一个侵略的国家,一个加害的国家,它的领导人经常否定历史,而且还去参拜靖国神社,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礼是过不去的。

  反过来说,如果你能够用这样的一个行动来表示你深刻的反省,那么我想中国的老百姓真的会很受感动。

  劳春燕:

  而且其实我们在节目开始之前我跟加藤交流的时候,我觉得加藤有一个观点特别好,他说如果真的能够成行的话,这不是终点,这只是一个起点,一个开始对吧?

  加藤嘉一:

  对,因为历史认识要多层次、多角度,官民一体来推动,我觉得它只不过是一个过程、环节。

  劳春燕:

  好的,非常感谢两位的参与,谢谢。我们这个环节先告一段落,下一个环节,《环球视线》继续。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