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怕海地出乱子
政治上,只要是能维持海地稳定的人,美国就支持,反之就放弃
《世界新闻报》驻美国记者/王姗姗
当地时间1月12日,海地首都太子港突发地震,在新年之初震惊了全世界。与海地邻近的美国第一时间展开了大规模救援,政府、军方和民间机构都积极加入到这场援助行动中。
美国不惜派出数以千计的兵员去这个中美洲弱小邻邦救灾,除了人道主义的因素之外,当中也不乏政治考虑,因为维持海地的稳定符合美国的自身利益。近百年来,海地这个美国在中美洲的传统“后院”和美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说,美国为海地的“民主推广”做出了大量努力,但民主在海地始终处于苦苦挣扎之中。
海地不稳美国心忧
海地位于加勒比海,距美国约1200公里,乘飞机1小时40分钟便可到达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地理位置决定了两国之间割不断的密切联系。此外,海地地处巴拿马运河北部河口入口处,北连大西洋,南靠安地列斯海,对美国来说具有地区战略意义。美国海军从密西西比河入海口出发的国际航线正好经过海地。
更重要的是,海地处于美国和拉美的中间,因为治安混乱、黑社会盛行,成为国际毒品交易链上的一个节点。有报道称,海地的父母对于家中男孩参加黑帮或者女儿参加儿童卖淫组织感到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能够填饱肚子了。
无论是犯罪分子还是病毒,从海地离境后大多首先到达美国。美国科学家2007年曾宣布,研究发现,艾滋病毒是1969年经一名感染者从中非带至海地,再从海地登陆美国,然后蔓延至其他国家的。不难看出,维持海地的稳定就是维护美国自身的安全。
非法移民让美头疼
另外,大力援助海地不仅照顾到美国海地移民群体的需求,而且有利于美国的国土边境安全。
海地震后难民潮的爆发是美国政府的一大忧虑。目前,海地900多万总人口中的1/8已移居邻近国家,其中大多数前往美国,聚居在迈阿密和东北部的纽约。在迈阿密,20多万移民形成了一个“小海地”。地震发生之后,海地移民们一夜无眠、心急如焚,时刻从新闻中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不停试图联系在太子港的亲友,并开始筹集赈灾物资。
《世界新闻报》记者所处的美国首都华盛顿地区大约有2万海地移民。埃尔西·德尔森从地震发生之后就一直痛悔不已。她和丈夫带着大儿子8年前到美国谋生,把两个小儿子留在了太子港由祖父母照看。丈夫到达美国后不久便去世,使她尽早把家人接到美国团聚的愿望成为泡影。到目前为止,德尔森的家人仍然杳无音信。
此外,在美国的海地非法移民是个不小的群体,其中有3万人被美国政府记录在册,未登记的更是无法计数。美国国土安全部每年都在遣返海地非法移民,2009年共遣返220人,2008年遣返了1230人。地震发生后,美国政府宣布暂停遣返。
大力推广“美式民主”
海地的政治和经济对美国高度依赖,而美国的介入历史也长达近百年。
海地经济以农业为主,生产生活必需的食品、石油、油脂、化工产品、机械、车辆等大量靠进口,其中54%来自美国。其主要出口产品是咖啡、可可、香精油、食糖、剑麻等农产品,90%销往美国。
综观海地的政治历程,各个阶段都可以见到美国的身影。美国把海地视为自己的“后院”,最早的干预始于20世纪初。1915年,海地又一次爆发政变,陷入无政府状态,招致美国的入侵。此后,海地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被置于美国的监管之下。美国还监督海地参议院以美国宪法为蓝本制定了新宪法。直到1934年,美国在拉丁美洲的门罗主义外交政策被罗斯福时期的睦邻政策取代,美国军队才撤出海地。
近20多年来,海地在军政府和短暂的民选政府中间徘徊,而美国在其中进行了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干预。美国一直致力于在海地推广“美式民主”,只不过由本国利益主导的立场经常反复,缺乏连贯性,对海地政府有时讨伐,有时扶持。
频繁介入海地政局
1957年,军阀杜瓦利埃上台,后经“公民投票”成为海地终身总统和世袭总统。1980年,他的儿子小杜瓦利埃继位,又被确认为终身总统,从而激起民变。1986年,在示威浪潮和总罢工的威胁下,美国敦促小杜瓦利埃提前下台,他乘坐美国军用运输机出逃,海地随即建立军政府。军政府期间内乱频仍,直到1990年海地历史上第一任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当选,海地才恢复平静。
然而好景不长,1991年9月,海地军方发动政变,阿里斯蒂德被迫流亡美国。国际社会开始对海地实行经济和军事制裁。同叛军的对话进行到最后一轮时,美国入侵部队已从空中和海上向海地逼近,迫使军政府最终同意交权下台。
1994年,阿里斯蒂德乘坐美军飞机回到美国大兵保护下的总统府。当时的克林顿政府还花85万美元高价雇了一个全部由前特工组成的私人保镖公司负责他的安全。然而,阿里斯蒂德在任后期,海地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是美国的表态直接促成他的辞职。
阿里斯蒂德是美国一手扶持的领导人,后来却被美国政府抛弃。政治观察家们认为,美国政府抛弃阿里斯蒂德是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考虑:只要是能控制局面、保持海地稳定的人就支持,反之则放弃,与其是民选的还是兵变起家的没有关系。
链接 / LINK
美国派航母驰援震区
海地地震发生后,美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13日表示,美国将竭力支持海地的紧急救援工作,还要求政府各部门采取协调和统一的救援行动,并委派美国国际开发署主任作为政府统一赈灾协调员。
1月14日,奥巴马宣布将向海地提供1亿美元的救灾援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于13日决定取消原定于第二天开始的大洋洲三国之行,立刻从夏威夷返回华盛顿,参与政府对海地的救援行动。希拉里在接受美国电视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将“尽己所能”援助海地灾区。
地震发生后的24小时内,美国弗吉尼亚州一支72人的搜救队已经抵达海地,另外3支搜救队也陆续在48小时内到达。美国国务院负责西半球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雅各布森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这4支搜救队规模大、经验丰富,还携带了很多专业设备,力求在震后48至72小时的搜救黄金期内尽可能多地救援生还者。
同时,美国军方也在紧急出动救援力量。地震发生后,海岸警卫队的邻近船只迅速抵达太子港,运送了一批切割工具,并提供直升机起降和保持卫星通讯畅通,以便后续支援的展开。
美国国防部还派出了一只约25人的灾情评估小组,空军一架P3“奥利安”侦察机和海岸警卫队两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也被派往太子港,协助从空中侦察灾情。美国“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已于当地时间14日下午抵达海地,负责运送救援物资。
此外,一些美国海军舰只正处于待命状态,包括在伊拉克战争中担负救治伤员重任的“舒适号”医院船和一艘搭载约2000名海军陆战队员的海陆两栖舰船,随时准备几天内开赴海地。
(王姗姗)
《世界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