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盘点现任国家女元首:国际政治话语出现柔性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1日09:49  《环球》杂志
盘点现任国家女元首:国际政治话语出现柔性化
《环球》杂志2010004期封面

  后危机时代的“她旋风”

  迈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当人们盘点危机一年的功过得失时,“女性”一词耀眼而出。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在年初甚至用一篇题为“女性的力量”的文章来描绘女性对于全球走出危机的贡献。除了备受瞩目的“女性经济”,现任近二十位国家女元首将国家拉出经济泥潭的努力,让人们见识了引导人类社会走向的另一种可能。

  在2010年的世界政坛上,我们仍在目睹更多女性在通往权利之巅道路上的艰难跋涉。乌克兰美女总理季莫申科问鼎乌克兰总统的冲刺,正在拉开2010年新一轮女性参政的序幕。

  以承认同性恋的勇气,在危机最前端

  《环球》杂志记者/费列娜

  在冰岛经济崩溃一年以后,失业率和进口商品价格还在不断上升,但冰岛已不再是一年前那个岌岌可危的破产国度。

  在冰岛人看到男性的贪婪和固执将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以后,从总理到部长,从CEO到歌手,冰岛的女性们扛起了复兴经济的大旗。有评论说,冰岛是第一个因经济危机破产的国家,而妇女们的努力很可能使冰岛成为第一个走出经济危机的国家。

  这些站在经济危机最前端的女性们,以冰岛总理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尔为首。现年66岁的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尔,除了是冰岛第一位女总理,也是全球第一位公开同性恋性向的政府官员;在去年冰岛三大银行倒闭、整个国家几乎陷于破产的混乱中,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尔临危受命,出任冰岛总理。

  尽管冰岛的局面岌岌可危,人们还是希望这位外表秀丽、作风硬朗的女总理能救冰岛于水火之中,正如她作为全球第一位公开承认同性恋身份的领导人那般的勇气。

  约翰娜于1942年出生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1960年获得冰岛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商业学文凭, 1987-1994年间,她先后在四届政府中担任社会事务部部长,并于2007年5月第二次任该职。作为在议会服务时间最长的议员,约翰娜在民众中享有高达73%的支持率,甚至在金融危机期间,她也是所有政府官员及议员中人气不降反升的唯一政府高官。

  多年担任社会事务部部长期间,她十分关注残障人士、老年人和弱势群体,在保障他们的权益方面做出突出成绩,也因此为她赢得了“圣约翰娜”的昵称。

  约翰娜曾对民众说:“现在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与民众合作。”她上任后自己最先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改组央行领导层”,重点打击腐败。在恢复经济方面,她采取谨慎的财政政策,着重复苏经济和保护冰岛民众,并在短期内开展一些经济重建项目,并积极配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来重振冰岛经济。她同时支持借助外力振兴本国经济,认为加入欧盟和欧元区或许是冰岛最好的选择。

  像许多政治家一样,约翰娜的个人生活也保持低调。然而她公开的同性恋身份又让她与其他政治家截然不同。她1970年嫁给了一位银行家,育有两个儿子,后离异。此后她与伴侣、女记者和专栏作家约尼娜·莱兹多蒂长期生活在一起。2002年,60岁的约翰娜与约尼娜结婚。然而,两人十分注意保护隐私,绝少在公众场合一起露面。

  约翰娜的同性恋趋向并未在冰岛引起什么波澜。冰岛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民众对约翰娜的性取向没什么太大兴趣。当冰岛人被告知他们的总理是一个同性恋时,人们也最多只会耸耸肩,说一声“哦”。

  非洲首位民选女总统带来的改变

  《环球》杂志驻内罗毕记者/宋盈

  很多人说,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五年前的当选,是非洲变革中最具特色的一幕。不仅改变了男性统治政坛的格局,也提醒人们思考——也许女性是一剂良药,更能铲除非洲普遍滋长的内战、腐败流毒。

  2009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利比里亚时,曾向这位同为活跃世界政坛的女性送上了身为同行的赞誉:“从战乱到重建、从无序到民主、从绝望到希望”,希拉里用这短短三组形容词概括了从2005年至今,西非国家利比里亚发生的惊人巨变。

  五年前的利比里亚,刚从战火中走出,仍是一片废墟的国度,被称为“非洲最黑暗角落”。当约翰逊—瑟利夫以59%的高票成为首位经过民主选举而产生的女总统时,她的就职典礼却面临重重尴尬。首都蒙罗维亚甚至找不出一所像样的建筑举行典礼,各国嘉宾坐在塑料椅子上,头顶椰子树叶搭成的凉棚,才得以躲避烈日的蒸烤。他们还需徒步走路才能抵达招待会现场。

  斗转星移,如同约翰逊—瑟利夫在就职演说中强调的那样,选择投票给她就是选择改变这个国家。五年时间让利比里亚人逐渐从战争的废墟中走出来,取得了令人瞠目的飞速发展。2009年年底,约翰逊—瑟利夫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披露,利比里亚的经济增长率达到6%左右,并有望很快摆脱几十年积累下来的高达490万美元的债务负担,利比里亚中央银行的国际储备金从500万美元增长到5000万美元。全国200多所学校、30所医院和诊所以及几座政府办公楼、法院等都已经过重建或装修。

  约翰逊—瑟利夫还表示,在2011年她的任期结束前,她要推行各类内政外交政策,让利比里亚的每一个孩子都再次绽开灿烂的笑容。

  实现柔情的发展目标,需要一颗果敢的心。约翰逊—瑟利夫从来就是一个不屈不挠的女性,被称为非洲的“铁娘子”。

  早在1985年,约翰逊—瑟利夫就在利比里亚参议员选举中成功胜出,却毅然地因反对当时的总统多伊拒绝就职。在这一年里,她连续三次被投入监狱,最后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才在次年被释放。

  2005年,利比里亚迎来内战后的第一次大选。在22名候选人中,年逾花甲的约翰逊—瑟利夫和比她年轻30多岁的足球明星乔治·威同场竞技。尽管她拥有哈佛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学位、长达35年的政治经验,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花旗银行等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供担任过高级官员,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英人物,但选前调查机构纷纷看好球星威。辉煌的国际球坛生涯让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早已被当作利比里亚家喻户晓的国家英雄,对约翰逊—瑟利夫构成巨大挑战。

  铁娘子没有气馁,而是积极组织竞选团队分析优劣势,还亲自乘坐从邻国塞拉利昂租来的飞机,前往道路不通的地区争取选民支持。奇迹在这位果敢的女性手中诞生,她最终以超过10%的得票率差距击败威,当选总统。

  对于外交事务,约翰逊—瑟利夫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2009年7月在利比亚举行的非洲联盟第13届首脑会议上,非洲各国领导人就建立统一的行政机构来管理政策事务的问题,争执不下。约翰逊—瑟利夫站出来打破僵局,提出建立这样的行政机构并不是向非盟机构出让主权,而是为非洲国家建立共同面对国际事务的平台,制定统一对外的方针立场。她的表态让起先持反对意见的国家领导人重新审视这一提案,避免了不欢而散的结果。峰会结束时,非洲各国领导人经过长达15个小时的激烈讨论,终于通过将非盟委员会改为非盟权力机构的文件草案,授予该机构更大的权力,提高非盟在应对国防、外交以及国际贸易实务上的能力。

  金融寒冬让刚刚走出内战阴影的利比里亚又面临新的考验,但危机没有打垮这位已到古稀之年的铁娘子。约翰逊—瑟利夫政府从2009年开始,就大手笔地通过回购政府债券,来增加市场的现金流通量,拉动投资,刺激经济。人们有理由相信,她还将凭借铁腕与柔情、耐心与果敢,继续在非洲政治和经济舞台上扮演更加活跃的角色。

  曾经的单身妈妈,现在“每一个芬兰人的总统”

  《环球》杂志驻赫尔辛基记者/赵长春

  地处北欧的芬兰吸引世人目光的不仅有迷人的千湖秀色,更有众多活跃在政坛上的女强人组成的风景线。

  芬兰是世界上妇女参政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在芬兰议会200名议员中,女议员比例超过40%。在芬兰现政府19名部长中,女部长多达12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半边天”。2003年4月,芬兰曾一度成为欧洲第一个同时由女性分别担任总统和总理的国家。在芬兰,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女性凭借个人的才能和魅力同样能够登上政坛的顶峰。芬兰现任女总统塔里娅·哈洛宁就是芬兰妇女的杰出代表。

  办大事的小国女总统

  1943年12月24日圣诞前夜,一个女婴呱呱落地,给一个普通建筑工人家庭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但谁也不会想到,50多年之后,这个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工人居住区里长大的女孩哈洛宁竟成为芬兰第一位女总统。

  上世纪中叶,芬兰工人属于社会底层,生存艰难,工人们为争取权利不断进行斗争。深受环境和家庭影响的哈洛宁从小就立志要帮助工人改善生存状况。1979年,36岁的哈洛宁当选为芬兰议会议员,走上从政之路。1995年,她又被任命为芬兰第一位女外交部长。

  在担任芬兰外长期间,哈洛宁显露出过人的外交才能,既能干又幽默,而且工作效率高。1995年,正值芬兰加入欧盟之际,芬兰希望能在国际舞台上充分显示一个小国的地位和作用。在芬兰政府特别是外长哈洛宁的努力下,芬兰在很短时间内就实现了回归西方的外交转身。1999年下半年,芬兰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更使哈洛宁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大显身手,为芬兰赢得“小国办大事”的美誉。同时,哈洛宁也得到注重树立国际形象的芬兰民众的青睐,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哈洛宁在第二年的总统选举中登上总统宝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当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宣布不再参加当年总统竞选时,芬兰第一大执政党社民党内部将目光锁定在哈洛宁身上。出色的政绩,极高的威望,都是哈洛宁被看好的主要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她是一位女性。自1917年芬兰独立以来,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职位一直由男性占据,使参政意识极强的广大妇女愤愤不平。为了选出首位芬兰女总统,许多女性放弃党派之争,联合起来全力支持哈洛宁。而作为有着一个女儿的单身母亲,哈洛宁在竞选中以顽强、自信的形象,赢得了众多选民的支持。

  2000年2月6日,时任外交部长的哈洛宁以芬兰第一大执政党社会民主党候选人的身份击败最大在野党中间党候选人埃斯科·阿霍,当选为芬兰总统。当年3月1日,哈洛宁宣誓就职,成为芬兰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统,同时也成为当时全球在任的五位女国家元首之一。

  时隔6年,2006年1月,哈洛宁又作为社民党总统候选人以51.8%的得票率击败最大在野党联合党总统候选人萨乌里·尼尼斯托,再次当选芬兰总统。

  大多数芬兰人认为,哈洛宁是一个正统的芬兰人,最符合芬兰公民的意愿——可信、宽容和公正。作为平民出身的总统,哈洛宁贴近普通百姓,富有同情心,关心民众的疾苦。近年来,芬兰国内的收入差别在增大,出现新的贫困。为此,哈洛宁主张维护传统的北欧福利社会及现行的福利制度,主张平等和社会公正,并强调要进一步维护芬兰公民的就业权利、平等、安全和福利,防止贫富两极分化,所以,人们认为她称得上是一位“每一个芬兰人的总统”。

  总统男友的名分难题

  就任总统后,哈洛宁搬出原来居住的公寓,与同居的男友、芬兰议会社会事务委员会秘书彭蒂·阿拉耶尔维一起住进位于首都赫尔辛基市郊的松树湾总统官邸。这给芬兰公众出了一道难题:如何称呼与总统同居15载的男友阿拉耶尔维?

  在相当开放的芬兰,同居现象非常普遍,被视为正常的生活方式。虽然人们并不介意阿拉耶尔维住进总统官邸,但在正式场合如何称呼阿拉耶尔维却成了问题。当时,一种颇有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如今哈洛宁总统代表整个国家形象,总统和外国政要站在一起时,身边不能总是有一个名份不定的“男友”或“伴侣”,这难免有碍国家形象。

  当选总统前,哈洛宁一直没有结婚,但有一个和以前同居的律师男友所生的20多岁的女儿。而阿拉耶尔维和哈洛宁作为议会社会事务委员会的同事,在一次前往美国纽约访问时坠入爱河。当时哈洛宁是委员会主席,比她小5岁的阿拉耶尔维只是委员会的普通秘书,其工作是为委员会准备文案。阿拉耶尔维天资聪明,自幼受到良好教育,获法学博士学位,与哈洛宁有很多共同语言,可谓志同道合。俩人相爱后很快同居,此后不久,阿拉耶尔维搬到赫尔辛基市中心一幢普通住宅楼内哈洛宁住处对门的公寓里。作为对门邻居,两人既有独立私人空间,又能随时方便约会。十多年来,两人保持着有距离的同居生活,对于政务繁忙的哈洛宁和具有独立精神的阿拉耶尔维都非常合适。

  在哈洛宁当选总统后,阿拉耶尔维主动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到一家福利机构从事研究工作。但“该给阿拉耶尔维什么样的名分?”却在芬兰全国引发了大讨论,一时间,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被闹得沸沸扬扬。为此,总统办公厅曾专门发布一项公报,建议称“丈夫”,但遭到许多人反对,纷纷打电话询问:“哈洛宁和阿拉耶尔维不是还没有合法婚姻关系吗?”芬兰一家电视台的调查显示,只有25%的人同意用“丈夫”这个称呼,约50%的人主张称“生活伴侣”,还有人建议称“塔里娅·哈洛宁与她的男人彭蒂·阿拉耶尔维”。

  尽管性格倔强的哈洛宁曾多次表示还没有结婚的打算,但为了避免给外事活动带来不便,56岁的女总统被迫做出让步,披上婚纱与共同生活了十五载的阿拉耶尔维登记结婚。2000年8月26日傍晚,芬兰女总统哈洛宁的助手玛莉娅在首都赫尔辛基宣布,哈洛宁总统已经于当天下午和她同居了15载的伴侣阿拉耶尔维在总统官邸举行了婚礼。由于这位富有个性的女总统不信教,所以婚礼上没有神父的祝福。证婚人是哈洛宁总统的女儿安娜和阿拉耶尔维的儿子埃斯科。总统的婚礼低调从简,参加婚礼的只有新郎和新娘的亲朋好友约30人。当第二天芬兰人一觉醒来时,才听说总统结婚了。

  婚后,哈洛宁没有随夫改姓,仍然保持原来的姓名,芬兰总统依然叫塔里娅·哈洛宁,这非常符合哈洛宁的性格。而阿拉耶尔维从此也名正言顺地以总统丈夫的名义出席各种活动,可谓皆大欢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环球》杂志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女元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