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子港2月12日电(记者 潘国俊 胡加齐 何珊)海地大地震已经过去一个月,国际社会依旧十分关注有关海地灾区重建的问题。世人希望经过此次劫难的海地能像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但很多专家和学者认为,灾后重建虽再度带给这个加勒比穷国新生的希望,不过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海地的重建之路注定艰难而漫长。
海地资源贫乏,工农业生产十分落后,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是当今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最近几十年来,海地经济无明显发展,政府运作、救济贫民基本上依靠外部援助和举债。就在2008年,海地遭受了多次飓风袭击,受到严重破坏的农业、交通设施尚未修复。
据国际组织和专家估算,此次震后重建或修复被地震破坏的民居、工厂和公共设施等,需要约100亿美元;解决灾民就业、恢复经济等则需要另外100亿美元。
而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海地医治伤员和救济灾民急需5.8亿美元现款,但地震已过去一个月,除国际社会提供的价值数千万美元的救灾物资外,到账现款仅2.3亿美元。
震后,海地总统普雷瓦尔四处奔走,寻求国际援助。当装载着中国政府提供的第三批救灾物资的包机抵达太子港机场时,在场的当地政府官员和记者说,中国本身也是发展中国家,但在海地处于危难之际,中国政府和人民及时予以援手,足见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宽阔胸襟和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
由于海地政局长期动荡,其政府机构原本就不太健全,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奇缺。此次大地震又导致很多政府官员和专业人士丧生或受伤,不少政府部门和几乎所有国内社会组织迄今处于瘫痪状态。
国际救援组织认为,从海地重建计划到具体的工程实施方案,均需联合国和国际组织聘用专业组织和人士实施。地震已经过去一个月,首都太子港及周边地区110万无家可归者中,绝大部分人仍然住在简易帐篷或危房里。
有地质学家预测,太子港或附近地区近期仍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如果这种预测不幸成为事实,海地将雪上加霜。
舆论还指出,现在距海地飓风常发季节只有4个多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建成供上百万灾民居住、可抗飓风袭击的房屋,将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另有专家说,解决食品供应、搭建灾民住房也许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但安排几十万灾民就业、上百万灾民心理上得到抚慰和治疗则是既刻不容缓、又难以完成的巨大工程。
据当地媒体报道,迄今从废墟中挖掘出来的遇难者遗体已达到21万具。数万名孤儿和残疾人如何安排也是令海地政府和国际组织十分头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