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恐怖分子袭击莫斯科地铁站点系精心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31日11:00   BTV《天下天天谈》
专家称恐怖分子袭击莫斯科地铁站点系精心选择
演播室现场

  BTV《天下天天谈》3月30日播出:莫斯科地铁遭遇恐怖袭击,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    持:姜 华

  现场嘉宾:张召忠 李伟

  主持人:各位好,这里是《天下天天谈》,欢迎收看。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略显沉重,是前天发生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铁里面的连环恐怖袭击。我们先通过小片了解一下相关的新闻。

  小片一:莫斯科地铁遭遇恐怖袭击

  配音:2010年3月29日,星期一,莫斯科:天气多云,早晨的地铁人来人往,繁忙而有序。然而这一平静,却被当天的两起自杀性袭击爆炸所打破。(下横线部分上字幕,镜头用展现莫斯科繁忙平静的街头空镜)

  根据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的消息,第一起自杀性爆炸于当地时间7点52分,在“卢比扬卡”地铁站发生。40分钟之后,当地时间8点36分,“文化公园“地铁站再次发生了自杀性爆炸。两起爆炸事件,一共造成了超过40人死亡,近百人受伤的惨剧。

  爆炸现场,数十辆辆救护车在抢救伤者,警方正在用高音喇叭向人们喊话,疏导交通。莫斯科也开通了多部热线电话,向遇难者和伤员的家属提供援助。由于发生地铁爆炸的时间正是早高峰时段,导致莫斯科市内交通出现严重拥堵。

  主持人:那我们请到演播室两位嘉宾一位是国防大学的张召忠教授,张将军,您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您首先判断是什么呢?

  张召忠:我首先的判断就是恐怖袭击事件,因为类似这样一些事件,在俄罗斯发生非常多,尤其在2001年到2004是家常便饭,每个礼拜都要有好几起,那个时候反对武装进入莫斯科和其他城市,经常进行恶性的爆炸。这次事件出来之后,我首先关心的是人家当时方如何对这个事件进行定性。你看俄罗斯定性非常好,出来之后马上公布信息,而且马上定性,不是媒体,总检察长马上定性,信息很快公开透明,各个强力部门,自己网站上第一时间发表,死了多少人,这些人叫什么名字,马上查到,有没有外国人,到底关系谁家人,信息非常公开透明,强力部门马上进行调查,马上进行定性,这些我感觉做得非常好。

  主持人:给您介绍演播室另外一位嘉宾,中国国际现代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李主任欢迎您。这个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在周一早晨地铁非常拥挤的时候,而这两个地铁站都是换乘站,说明了什么?

  李伟:恐怖分子进行两起恐怖袭击的时候他有选择,精心选择,一个时间节点,早高峰,我们知道上下班正是大家匆匆忙忙的,然后我们如果经常乘坐地铁的时候,我们都知道,那么地铁换乘站实际上是一个交通枢纽,交通枢纽也是人员最拥挤的地方,所以这两个来看,他不是随机在这儿进行,肯定在事前经过精心的准备,所以说这跟他们的意图也是十分吻合的,就是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从这两起事件看到,实际上他也达到这种效果,到目前为止伤亡人数已经过半。

  主持人:好,这次莫斯科地铁发生爆炸的两个站点,一个叫做卢比扬卡地铁站,还有一个文化公园地铁站,那么恐怖分子为什么选择这样两个地铁站呢,我们通过小片来看一下。

  小片二:“卢比扬卡”地铁站与克格勃

  配音:这次莫斯科地铁恐怖连环爆炸,发生的第一个地点,是在莫斯科市中心的“卢比扬卡”地铁站,在这个地铁站的正上方,曾是苏联克格勃的所在地。如今,这里已成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总部的所在地,是俄罗斯最强大的特种勤务机关的中枢,担负着保卫俄罗斯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同时“卢比扬卡”地铁站、距离俄罗斯的总统府——克林姆林宫,也只有数百米的距离。

  主持人:其实从地图当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爆炸地点经过精心选择的,为什么选择一个是接近前克格勃总部的地点,还有接近克林姆林宫这样的地点来进行袭击呢?

  李伟:我们知道他这个地方不仅是前克格勃总部,也是现在俄罗斯安全联邦总部,实际上还有一个机构在这儿,就是俄联联邦的反恐委员会,他是主要负责针对北高加索反恐行动的核心机构都是部署在这儿,所以我们也知道,04年以后,特别是人质事件以后,俄罗斯加大了整体的反恐机制的调整,所以建立了全国的反恐委员会,那么也加大了对北高加索非法武装恐怖分子的清剿,所以在这儿发动恐怖袭击,第一个有明显的一种示威的含义在里面,另外一点也有一种鼓舞他们士气的作用在里面,使得他们在北高加索的恐怖分子看这么严密,或者这么一个敏感重要的地点,我们想要进行恐怖袭击,依然能够进行恐怖袭击,所以说他这既有现实的意义也有心理上的一个对抗意义在里面。

  张召忠:最近梅德韦杰夫任命一个反恐委员会副主任,凡是把不听话的巴基斯坦,车臣管这一块的人,反恐委员会来管他们,这样离他近、示威,你们派人去,我该恐怖还恐怖,有点叫板的味道。

  李伟:你到北高加索清剿,我们到莫斯科来炸。

  主持人:所以可以理解为报复的行为。说到这次恐怖袭击,袭击都是什么人呢?我们比较关心,另外他们又是如何在地铁之内引爆炸弹的呢,我们来看小片。

  小片三:神秘的自杀爆炸袭击者

  配音:在地铁爆炸事件发生之后,俄罗斯警方迅速赶赴现场,对爆炸的原因进行调查。目前,俄罗斯政府已经将这几起爆炸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事件。莫斯科市长尤里?卢日科夫向媒体透露,袭击者很有可能是两名女性自杀式袭击者,她们分别在两个地铁引爆了炸弹。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检察官表示,发生在莫斯科卢比扬卡地铁站,和文化公园地铁站发生的爆炸,使用的是无壳炸弹。爆炸威力相当于3公斤TNT的当量,爆炸装置捆绑在自杀式袭击者身上。

  主持人:小片最后提到,这次爆炸相当于三公斤TNT当量,这个概念我们经常听说,但是不是特别清楚,三公斤TNT当量,到底相当于多大的威力?

  张召忠:刚才小片讲的是三公斤,我看一个资料卢比扬卡是四公斤,怀疑是手机引爆,另外文化公园是两公斤,这个无所谓,两公斤,四公斤,这个威力首先是人绑的炸弹背心,因为外面要穿衣服,里面背心,这样看不出来。这个炸药首先说这个炸药是军用炸药,非常少见。你像在以前的爆炸行动当中比较少见,像在塔利班他自己基地组织搞的基本上都是自己造的,土造的,土造和军用炸药整个爆炸威力相比差得要远了。再一个爆炸物里头,比方我们过春节放炮里头,一下爆炸出去,爆炸出去以后把脸烧伤了,身上烧伤了,黑糊糊的,但是是炸药,洗掉了就可以了,没有什么事,这个在炸药里面放钢钉,墙是混凝土墙,弄钢钉,小刀片,自行车飞轮,小珠子,钢珠,弄这些玩意儿拌在火药里面,这样爆炸物相当于扩散的。刚才李伟讲,扩散过程中,如果人站成一排挡着,第一排挡着第二排就炸不死了,结果上下车人中间有缝隙,小刀片打脸上就完了,旋下来一块,钉子,旋转过程当中,非常残忍。

  李伟:所以这次恐怖袭击看到最终袭击人弹只是最终一种表现形式,在这个人弹策划过程中,他背后还有很多人,因为这两个人他只负责实施实施袭击活动,包括腰带炸弹,炸药的准备,包括里面提到的钢珠,甚至钢筋截成一截放在里面,这些准备活动,包括技术装备,包括甚至踩点,有可能其他人帮助踩点的,从事一起恐怖袭击活动,特别连环恐怖袭击活动,背后有很多人支持他运作,这也是导致为什么俄罗斯说还有一些背后的策划者在莫斯科。

  主持人:目前很多证据将实施袭击者指向了黑寡妇,那么黑寡妇究竟是怎么回事,她们的幕后黑手又是谁?我们通过小片了解一下。

  小片四:车臣的杀手锏——黑寡妇

  “黑寡妇”第一次出现,是在2002年的莫斯科人质危机。这些女恐怖分子,多半是在俄军进剿车臣的战争中被打死的车臣人遗孀。她们穿着传统的伊斯兰黑色长袍,从头罩到脚,有些人蒙着脸,只露出两只阴郁的眼睛,身上绑着炸药。

  接着,在莫斯科和俄罗斯其他地区接二连三地发生黑寡妇自杀性袭击事件,她们的手段十分凶残,专门选择那些人群密集的地方下手,事先将炸弹藏在衣服里,在最拥挤的时候引爆,以制造最大的杀伤力。从此,“黑寡妇”也就成了车臣女恐怖分子的代名词。

  主持人:其实刚才已经部分涉及到这个问题,为什么车臣分离主义他们要使用黑寡妇作为袭击的工具?

  李伟:这个黑寡妇现象我们说实际上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她自愿要进行这种恐怖袭击活动,那么无需人跟着她监督进行恐怖袭击,另外两种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说由于社会环境,或者由于这些非法武装组织逼迫她去干,或者说有一些因为金钱,或者说要去进行这种袭击,那么这些人他从心理素质上来说,就没有达到自觉自愿进行恐怖袭击这样一个能力,所以有时候他会临场退却,这后面跟着他的这些人,是能够确保她到达要发动恐怖袭击这一个场所,也就是说她踩好点,这两个人制造最大规模的杀伤效应,到了这儿。第二个,他能够确保你不引爆他也要给你引爆,双保险,所以往往我们也发现以往一些自杀性的恐怖袭击,有一些特别是自杀性的,汽车炸弹的恐怖袭击,你可以自己引爆,但是他发现你到那个应该引爆而没有引爆的时候,他就采取一种遥控引爆的方式,所以现在有的发现这次在卢比扬卡那个车站是用手机引爆的,所以可能他认为这个女性自杀式袭击者可能没有引爆在一定时间内,所以他就采取手机引爆,所以说,我们认为他是促使这次恐怖袭击完成的一种保险一种做法。

  主持人:在这次地铁爆炸袭击事件发生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马上也是出来表态说不遗余力的坚决打击恐怖主义,而且加强安保,他下令加紧全国交通的安保,而且据当时现场的监控录像显示,说现场几个恐怖分子,他们还有几个随行人员,这几个随行人员也被视为恐怖分子,他们会不会还留在莫斯科,发动其他的恐怖袭击,您分析这种可能性有吗?

  张召忠:这种可能性有,但是我感觉不会是最近几天,基本上躲过这一段时间,这一次行动的目的,主要是5月9号,5月9号,今年是74周年还是76周年,胜利日阅兵,今年的阅兵会在俄罗斯的十一个大城市进行,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十一各城市同时举行大阅兵,所以届时恐怖分子考虑有机可乘,可是那个时候来莫斯科比较难,所以趁现在管控不是太严格,所以提前到这儿搞点破坏,很难说下一步有没有,所以说有几个人就现在跑了,这仍然是一种威胁。

  主持人:对,在世界发生之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了电话,而且纽约市也明显提升了各个交通枢纽的警戒级别,我们来了解一下。

  小片:纽约警方加强警戒 以防不测

  配音:

  纽约市警察局在俄罗斯地铁爆炸时间之后,发布一项声明说,纽约警方将采取进一步的预防措施,确保纽约市交通安全。与此同时,纽约市警察局发言人还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截获任何针对纽约的恐怖活动情报,但采取预防措施是必要的。

  目前纽约警方已经向一些交通枢纽增派了警力,在地铁中值夜班的警察被要求继续加班,上白班的警察也被要求提前上岗值勤。一批特警也出现在市内一些交通枢纽。

  负责纽约市公共汽车、地铁、郊区铁路、桥梁以及隧道管理事务的纽约市大都会交通管理局也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作出指示,要求全力做好交通枢纽的警戒工作,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主持人:在这种情况下,纽约市提升了交通枢纽的警戒级别,两位认为这是防患于未然,还是说反应过度呢?

  张召忠:作为美国来讲,他首先怀疑这背后是不是有基地组织的组织,如果有基地组织,这个放两炮,下一次连环会不会在美国连环两下,他怀疑这个问题。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是对的。另外从今天这个节目,从发生以后我观察,我感觉非常有必要在我们节目当中提倡一种文化,当一个危机,一个突发事件出现之后,我们老百姓应该培养一种应对这种突发事件的一种文明,一种文化。你看911事件发生以后,它是一个突然的事件,这么一个大楼突然没有了,好多人生死一瞬,谁先走,就是这么一个门,谁先走,一百多人,两百人都要出这个门,人家就是小孩先走,然后最后小伙子再走,小伙子肯定有可能走不出去了,就死了,死就死了,没有就这么一个门大家都挤谁也出不去,没有出现这个问题。你看地铁里头爆炸以后,最后的疏散,疏散以后现场出现以后,老百姓马上就撤离,撤离以后保护现场,保护现场以后,强力部门是谁的谁来干,安全部门干安全部门的,警察干警察的,反恐部门搞反恐的,马上各就各位,老百姓没有围观的,踩踏,次生灾害,这着火那干什么,这个非常非常重要。我感觉真的,在公共场合这个非常重要,不要再发生次生灾害,我们应该通过这样一个案例教育我们的民众,要有一个良好的,自己保护自己的安全,能帮别人就帮别人,帮不了别人别添乱,要主动维护这个公共秩序,养成这样一种很好的习惯。

  李伟:要养成习惯,不是发生以后再看,这时间为时已晚,第一个确保自身安全是民众第一要务,不要奢求每个民众成为专业反恐人员,这一点达不到。第二个民众反恐意识提高,制止很多恐怖袭击事件发生非常有益处的。我们知道英国77那一次爆炸事件以后,英国一些反恐专家根据录像中看这几个人的一些形态,他告诉民众,你要看到背包的,两手紧握的,为什么背包,因为他使用背包炸弹,两手紧握,握的是引爆器,嘴里嘟嘟囔囔,他是增强自己心里必死的信念,多注意这些人。俄罗斯在恐怖事件以后,专家也说你要注意,在一些场所出现一些不适适宜的现象要小心。比如庆祝场馆拎一个大包去,就不适宜,在不同季节,你穿衣不适宜,俄罗斯很特殊,非常冷,经常都是大袍子,但是他说,大家都穿短袖的时候,你非穿厚厚夹克的时候,这个人比较可疑,当然这都是根据一些现象大家总结出来的。具体的大家还要根据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可能不同的恐怖分子会使用不同的手段,来有效的。当然大家提高警惕这是必要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嘉宾给我们就俄罗斯莫斯科地铁发生的恐怖袭击进行深入分析,在俄罗斯莫斯科地铁恐怖袭击发生之后,联合国还有世界各国政府也都纷纷对恐怖分子的行为进行谴责,我们希望类似的悲剧不要再次发生,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