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伽利略之死:一宗长达300多年的历史冤案

  寻找法律的印迹(三)

  伽利略之死:一宗长达300多年的历史冤案

  文/余定宇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底下的事情,那他们是没有未来的。”

  ——德国法哲学家黑格尔

  飞机在米兰的利那提机场上空盘旋下降,在蓝天与大地之间,我们蓦然看到了一座宏伟的教堂尖顶。同机的意大利朋友告诉我们,这就是世界第二大的米兰杜奥莫大教堂,是所有游客必游的地方。我们此次重返意大利,最首要的目的,却不是来参观这座教堂,而是想去到意大利北部的几个历史名城,例如比萨、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地,去追寻一个中世纪著名的法律故事——“审判伽利略”的故事,因此,一下飞机,我们便马上换乘了一辆大巴,直奔比萨而去。

  沉思中,我们的旅游巴士已徐徐地开到了比萨的古城墙下。

  走进那堵爬满青藤的古城墙之内,我们第一眼,便看到了“圣迹广场”上那个举世知名的建筑奇迹——“比萨斜塔”,像一根巨大的白色石柱,斜插在一片宽阔的绿草地上。

  而比萨,正是伽利略的故乡。1564年2月15日,他出生于离圣迹广场不远处的一幢三层小楼里,而在“斜塔”之下的那片绿草地上,他也曾经度过了十载的快乐童年。

  在伽利略出生的那个年代里,文艺复兴的浪潮正席卷整个意大利,而各地新兴的城市大学,也恰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涌现出来。但当时,笼罩着整个欧洲思想界和学术界的,却依然还是那些被天主教会奉为神圣的亚里士多德学派和托勒密学派的陈腐学说,而欧洲各大学的自然科学教科书上,依然充斥着许多神学和形而上学的荒诞思想。因此,当伽利略24岁出任比萨大学的天文学教授时,这位从小便热爱科学,毕生矢志追求真理的人,便经常在讲坛上对那些谬误百出的教科书发表尖锐的抨击,从而,引起了教会和校方对他的严重不满。

  为了证明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某日,年轻的伽利略便决定要利用这座比萨斜塔来做一项实验,来向“权威”们宣战。

  据史载:某日,伽利略手持两个大小不一、轻重不等的铁球,登上了斜塔的塔顶。然后,他向塔下围观的人群高声说道:“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两个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落下,必定是重的那个先落地。现在,就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这种权威的说法是否正确?”接着,他双臂平伸,然后把手一松,转瞬间,“嘭”的一声巨响,那两个铁球虽然轻重不同,但却是丝毫不差地,同时着地!

  这一声巨响,惊得所有围观的人目瞪口呆。它无情地粉碎了一个曾经被世人迷信了将近2000年的权威定律,也由此而开始,清楚明白地,为世人开启了一道“依靠实验”而不是“依靠书本”去检验一切真理的现代科学发展的大门。从这个意义上说,伽利略,便真的可说是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第一个奠基人,而比萨斜塔,便真的可说是人类思想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了。

  但追求真理,却总是要付出代价的。由于冒犯了教会的权威,这次伟大的实验,不仅没有给伽利略的学术声望带来任何的好处,相反,它却成为伽利略一生苦难的开端。从此之后,他被迫离开了比萨大学,而终生在意大利各地流浪。

  1609年,伽利略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具可以用来观察星空的天文望远镜。当他将望远镜对准天上的月亮时,却极其意外地看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月亮,其实并不如肉眼看来的那样美丽!它的表面,布满了许多凹凹凸凸的疤痕,而毫无生气的荒漠之上,更处处都分布着许多狰狞的山岭和裂谷。当时,欧洲人普遍都相信《圣经》上的创世说:天地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而上帝创造的,便必定是完美的。但现在,月亮却为什么像个丑陋的“大麻子”呢?百思之下,答案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其实,月亮并不是由上帝创造的。

  而与此同时,伽利略还观测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天体现象,那就是: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其实并不如《圣经》上所说的那样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因为,眼前所见的星球,统统都是在围绕着太阳转,就连我们的地球也都是在围绕着太阳转!据说,伽利略曾兴奋地邀请了许多邻居到他家的阁楼上看月亮,并专程跑到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威尼斯城,广邀了威尼斯大公国的议员们到这座圣马可钟楼上用望远镜来观察星空。而又据说,当所有议员亲眼从望远镜中目睹到那些辽阔壮丽的天体运动之后,威尼斯议院即刻就通过了一项决议——任命伽利略为帕多瓦大学的终身教授。而次年,他在帕多瓦大学写成了《星空信使》一书,书中用科学事实,热烈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强烈否定了《圣经》里的“地心说”。

  这本书刚一出版,便如同爆发了一场大地震,在顷刻间,便震撼了整个欧洲。

  接下来的故事,就有点儿悲惨了。

  1616年,罗马教皇对伽利略下达了一道严厉的“禁令”,禁止他再出版任何著作,并禁止他以任何形式(口头的或文字的)去传播他的科学发现,并严禁他再以任何形式去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思想。

  但伽利略对此禁令却是充耳不闻。因为,他和后世所有的法学家和历史学家们一样,都不知道自己“探索自然的真相”究竟犯了什么罪。但是,大学毕竟是没有办法再呆下去了。此后6年,被教皇砸碎了饭碗的他隐居在佛罗伦萨的家里,并于贫病交迫中,再继续写成了一本名为《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的天文学巨著。10年之后,这部书终于在言论自由的威尼斯出版了。据说,教皇乌尔班八世闻讯,大为震怒,他除了当即勒令对此书毁版、禁售之外,还在这年的冬天,发出了要年近七旬的伽利略亲自来到罗马的“宗教裁判所”受审的指令。

  一场对真理和科学思想的大屠杀、大镇压终于开始了。

  当时,身患重病的伽利略,是被人用担架抬了去罗马的。

  在持续4个月、多达五六次的教会审讯中,伽利略仍坚持着自己毕生求真、求实的科学信仰而不肯悔改。“月亮确实是一个大麻子。”而“地球也确实是围绕着太阳在转动着”。他曾多次对审判席上那些高高在上的红衣大主教们指出:“教会只应该关注那些拯救人类灵魂的事业,而宗教却不应干预科学。”对于伽利略的顽固态度,教皇对审判官们的指示是:“必要时,可以动用酷刑。”

  但长期的牢狱生活,早已严重地摧毁了伽利略的健康,也摧毁了他的斗志。1633年6月21日,在罗马宗教法庭的最后一次审讯会中,在面临着鞭打、断肢、车裂和火刑的威胁之下,这位走投无路的科学天才,终于被迫向教会低下了他高贵的头颅:“我的命运掌握在你们的手中,我错了,听从你们的处置吧。”

  次日清晨,在罗马圣多米尼加修道院门前,这位无罪的老人,却被迫穿上了一袭“悔罪者”的白色袍子,并被迫跪在坚硬的石板地上,聆听着教会对他的最后判决——“终生监禁”。

  不仅如此,教会还同时宣布,将伽利略的所有著作都列为禁书,伽利略本人,则要与自己曾经主张过的所有科学观点都进行“誓绝”,而教会则把伽利略亲笔书写的“悔罪书”,在全意大利的所有大学里公开宣读。表面看来,野蛮的强权,终于取得了一次胜利。

  但不久之后,一个极具黑色幽默色彩的故事就开始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这故事说,当伽利略手中的笔颤巍巍地在判决书上签字的时候,他的嘴里,却不停地在喃喃自语:“不管怎么说,地球,始终都还是在转动着……”

  这个故事到底有多大的真实性?说句实话,我们今天已确实是无法去考究了。但有一点,我本人倒是坚信不疑的,那就是:不管罗马教廷如何用残酷的手段去扼杀真理,但到最后,“不管怎么说,地球,始终都还是在转动着……”

  科学,本来就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奴仆。

  而法律则更不是。

  追寻着伽利略的足迹,我们从威尼斯继续往南行,最后,终于来到了伽利略的第二故乡——佛罗伦萨。佛罗伦萨这座伟大的历史名城,它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最早发源地,而同时,也是但丁、米开朗基罗和伽利略等思想文化巨匠的最后归宿地。在那座著名的百花圣母大教堂附近,在离但丁故居不远的那座圣十字教堂里,在一片闪烁摇曳的烛光之中,我们在一进大门的显眼位置,就找到了伽利略的雕像和石棺——石棺上的他,手中仍然紧握着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和一支单筒的望远镜。他深邃的双眼中,似乎仍然闪耀着一种老顽童般的好奇光芒,而两片微动的嘴唇中,似乎还在喃喃自语着那句千古的名言:“不管怎么说,地球,始终都还是在转动着……”

  值得欣慰的是,事隔300多年之后,1979年,现代的罗马教会终于为当年的这宗千古奇冤平了反。据说当时,教皇保罗二世在宣读这项决定时,曾引用了当年伽利略的另一句名言:“宗教,不应该干预科学。”

  于是,正义,便终于从天国降临了尘世。

  300多年过去了,虽然正义来得迟了点儿,但不管怎样说,在经历了近四个世纪的漫长时光之后,公理,却终于战胜了强权。

  而更值得人们庆幸的是:当罗马法学的灵魂在意大利的土地上重放光辉的同时,神学与科学,也终于在全世界的许多国度里,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和解。

  (摘编自法律出版社《寻找法律的印迹》第二版,余定宇著)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3月下半月期)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