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美日贸易摩擦根源是美国产业竞争力下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9日16:33  CCTV《今日观察》

  CCTV《今日观察》4月28日播出:系列节目《透视美日贸易摩擦》之一透视美日贸易摩擦:贸易争端,以下为节目实录:

  美国和日本,这两个中间隔着太平洋的国家,在过去的50年当中,它们之间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较量,在这场较量当中,贸易争端首当其冲。从纺织品到钢铁、从家电到汽车,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美日之间的角力?这场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博弈会给今天带来怎样的启示?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著名财经评论员何帆、张鸿共同评论。

  纺织品,小汽车,日本制造抢滩美国市场,贸易摩擦纷争,美日过招。

  张鸿:日本政府非常看重贸易 

  把出口当做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今日观察》评论员)

  首先,日本政府非常看重贸易。在二战以后,日本一直把出口作为国家战略,提出的口号是“贸易立国”,而且据史料表明,当时日本的内阁有一个特别的出口会议,主持人是首相,每周都有很多的相关大臣讨论怎么扩大出口,当时提出的口号叫“不出口,毋宁死”,所以他们把出口当做是生死存亡的一个大事。

  关于出口,光下决心是没有用的,还得有好的背景,这个背景就是二战以后,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成长起来,他是美国的小兄弟,美国给他很多钱发展,他生产出来的东西都出口美国了,而且日本又是个战败国,战败国没有军事,所以他不需要掏钱,美国在冷战期间大量的搞军备竞赛,很多的钱投到那去了,日本就可以专心的去干这些民用工业,所以很快它就增长到可以和美国抗衡了。

  何帆:日本抢了美国的风头  美国开始要制裁日本了

  (《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美国人看起来,日本之所以出口这么好,肯定是有秘密武器,但美国人忘了,日本人之所以能够兴起,首先是拿到了美国发的请柬,然后才可以发展起来。因为在二战之后,直到1952年之前,日本一直是美国的占领国,在这段时间,日本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那么,为什么日本后来能够发展起来?

  第一步,就是在50年代初期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开始大量的采购军火,很多是就近从日本买的,这就等于给日本很多企业第一批的订单,后来到70年代其他的电子产品半导体,汽车,钢铁等等产业都兴起了,因为一个是储蓄率比较高,国内的投资也提高了,另外一个是日本有比较好的产业政策,政府官员跟美国比起来要少,而且机构也没有美国那么臃肿,所以日本集中在重点发展的一些产业里。另外,日本在战后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这些都是成功的秘诀。后来,日本拿到请柬去参加美国办的舞会,日本在舞会上大出风头,抢了美国自己的风头,所以美国开始下逐客令了,就开始要制裁日本了。

  张鸿:美国遏制日本既是经济问题  也是政治问题

  (《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为什么一定要遏制住日本?

  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美国很多企业出口出不去了,效益下滑就影响到美国政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失业率会上升,很多人找不着工作了,这就直接关系到工会,美国政府是惹不起工会的,工会在国会里有强大的游说能力,尤其是随着产业的升级,工会的级别越来越高,最初可能是纺织品,到后来变成了钢铁,变成了汽车,这些领域的工会,在美国的总统选举中都被称作票箱,他们非常重要,所以在这个时候,就从某种程度上转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政府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贸易上有一个数据的标准,如果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的顺差占到了这个国家的贸易总额的25%到30%的话,那就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了。而从90年代开始,按美国统计,日本的贸易顺差占到美国的贸易额最高时达到了58%,按照日本自己的统计最高时也将近40%,所以这显然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很可能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何帆:在80年代以后  美国对日本进行的很多贸易制裁都像是一场闹剧

  (《今日观察》评论员)

  美国在80年代以后,对日本进行的很多贸易制裁都像是一场闹剧,因为折腾了这么长时间,日本还是对美国贸易顺差,为什么现在美国不再讨论这个问题了?因为美国找到了新的替罪羊,就是中国,说中国的出口不公平等等,还是原来的老调子。

  1987年,日本的电视上曾不断的播放一个画面,美国国会的两个议员,在美国国会里用锤子把东芝收音机砸得粉碎,理由是东芝违反了当时的国际条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能够给苏联出口高科技的产品,东芝违反了这个条约,但是日本人表示,挪威有一家公司还卖了一大批电脑给苏联,美国怎么不砸他们的东西?

  后来,美国国会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制裁,在两年到五年之内,禁止所有的美国企业用东芝的产品,但是这引起了很多美国的企业,包括美国的一些进口商以及一些美国企业的反对。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的相互联系太紧密了,制裁了东芝的产品,很多美国企业的成本就上升了。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日本是在帮美国的,日本出口一些廉价的产品到美国,使得美国企业的成本很低。另外,日本在买美国的国债,使得美国利率比较低,这个低的利率保证美国能够实现经济复苏,所以美国当时的经济形势相对不错,在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日本的支持的,可是美国人并不这么看。

  经济全球化,应对贸易摩擦,成为世界性话题。机制与平衡,贸易摩擦能否妥善规避?

  张鸿:在和美国长期斗争的过程当中  日本总结了很好的经验

  (《今日观察》评论员)

  贸易摩擦其实很正常,日本除了在80年代的时候有一点冲动,做了一些错误的选择,但在长达几十年的和美国的贸易摩擦斗争过程中,还是总结了一些很好的经验。

  第一,一个很好的经验就是“拖”,能拖就拖。比如一开始的时候,纺织品对美国产生了冲击,美国就表示日本必须限制纺织品出口,这个时候日本表示先限制出口,然后再慢慢签协议,等拖到七十年代的时候,美日终于签了协定,签完了以后,日本的纺织品不再出口这么多了。但事实上日本这几年都在做产业升级,纺织品在这个时候对日本来说已经是一个西洋产业了。到最后,日本玩的都是电视机、汽车了,所以日本对美国出口是在不断的升级当中,到最后,日本的出口对美国的相关产业威胁越来越大。

  第二,就是软抵抗。史料里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当年美国前总统里根跟日本的前首相中曾根说,“你们出口太多了,你们能不能从我们这进口点东西,一年能不能补500亿的缺口,让我们的贸易稍微平衡一点。”中曾根说:“好,我回去发动我们国人买你们的东西。”中曾根回日本就发动大家,要求每年每个人要买100美元的美国货,还提供了一个清单,甚至在电影院播着美国货的广告,号召大家去买洋货,但是他推荐的都是胡萝卜、擦皮这样的东西,还有就是附加值低的一些东西。到最后它就变成了一个特别幽默,特别搞笑的事,本来日本国民就特别相信自己的产品,不太愿意消费美国的东西,这样一弄反而让日本人觉得美国的产品就是这样的。所以在这个长期斗争的过程当中,日本总结了很好的经验。

  何帆:历史又在重演 

  不长进的还是美国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历史又在重演,不长进的还是美国。1980年,美国有14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到1985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就超过了一千亿美元,在这个时候,美国没有去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顺差突然变成了逆差,就急于去寻找替罪羊,为美国陷进贸易逆差寻找外部原因。比如当时拉美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所以拉美国家从美国进口的产品就减少了。

  在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农业,中国的劳动生产力在大幅度的提高,也不从美国买那么多粮食,美国又少了一个大主顾。这时候,还有一个更根本的,就是美国自己的原因。因为美国在这时候又出现了财政赤字,美国的财政赤字在80年的时候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到1983年就已经上升到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因为美国的财政赤字很大,就影响到长期的利率,长期利率提高之后就使得美元升值幅度大,然后又使得美国进出口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由于美国自己的问题。但美国的习惯就是每一次自己生病的时候就去找别人,让别人去吃药,他自己就服一些毒品,比如美国到处去挥舞汇率的棒子,施压,要求别人升值。另外,美国实际上是每一次都是在做赤字财政,然后债务的负担越来越重,这不仅把美国经济拖垮,最后也使得世界经济的风险越来越大。

  王柯:日美之间出现贸易摩擦根本问题在于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高  而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弱

  (日本神户大学国际文化学部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表面上看,日美贸易摩擦的问题最大的原因是美国的过剩的消费引起的。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常常会出现一种日本称它为经济的政治家现象,就是说经济界出现问题找政治家,政治家希望借经济问题来发言,实际上日美之间出现贸易摩擦,根本上的问题在于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提高,而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弱,日本采取了什么方法呢?就是尽量发明一些新的产品,以保持自己出口的能力,提高现有产品的性能和技术含量,第三个方法运用得最多,就是在当地生产,为了保持低成本,向海外大量转移工厂,这样一做,日本让美国的企业更加缺乏竞争力。

  陈平:日本最大困境是没有办法突破美国主导的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日本没有走出美国设给它的陷阱,所以日本的发展模式很简单,就是放弃政治和外交上的自主权,在商品市场上发展自己的竞争力,尤其是发展出口导向的工业,这一条在日本在走到80年代的时候,非常成功,但是在对美国市场有相当大的份额以后,就获得美国非常大的阻力,就逼得日本到其他市场上去寻求发展,所以日本实际上只是在产品的研发和行销上面,找到了和美国竞争,而且施以美国压力的办法,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困境,是它没有办法突破美国主导的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这个教训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张鸿:最理性的态度就是不要被对方忽悠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想出应对之策

  (《今日观察》评论员)

  最理性的态度就是不要被对方忽悠,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日本充斥着一些这样的声音,就是日本未来十年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他的兄长,然日本将能买下整个美国。这都是美国忽悠的,美国不断的表示,冷战结束了,胜利的不是美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将成为老大,然后发表日本威胁论。结果日本人自己都弄不明白了,这叫被捧杀。还有一个就是棒杀,美国的国会经常会有一些议员说,我们的失业全都是日本人搞的,日本这么大的出口把我们给弄惨了,后来日本在应对的时候,也有很多的游说团体跑去美国国会去应对,不管是被捧杀还是棒杀,都要求一个国家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然后才能想出应对之策。

  何帆:中国要举起来自由贸易的旗帜  变成自由贸易的最大捍卫者 与此同时也要以史为鉴

  (《今日观察》评论员)

  从经济学的原理来说,其实每个人都要信奉自由贸易,因为从贸易中我们都能得到利益,但现在捍卫自由贸易变成了一件越来越困难的事情,因为当一个国家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一个很自然的反映就是不去反思自己的问题,而是去寻找替罪羊。所以这正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中国现在也变成了一个主要的受害国,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一个是现在中国要举起来自由贸易的旗帜,要变成自由贸易的最大捍卫者,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以史为鉴。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美日 贸易摩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