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析称阿富汗矿藏消息系美军驻留借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5日17:09  三联生活周刊

  在公布的阿富汗矿藏背后

  “这个被说成‘新发现’的消息,其实是华盛顿想说服美国纳税人:过早离开阿富汗不明智,还没等到把这些资源用来重建阿富汗呢。厌战的美国人需要听到些阿富汗的好消息。”

  记者◎蒲实

  对从事阿富汗研究近40年的地质和地理学家施罗德(John Shroder)来说,6月14日五角大楼宣布“阿富汗发现高达1万亿美元矿藏”的“重大消息”,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拿美钞为单位的估价把早已知道许多年的矿藏资源信息重新包装了一下。“这个被说成‘新发现’的消息,其实是华盛顿想说服美国纳税人:过早离开阿富汗不明智,还没等到把这些资源用来重建阿富汗呢。厌战的美国人需要听到些阿富汗的好消息。”施罗德这样告诉本刊记者。

  阿富汗矿藏资源的发现与开采,被战争屡屡打断,失掉了很多机会,大国政治使它的命运显得很戏剧化。苏联和美国对阿富汗的资源企图,实际上由来已久,苏联更是很早就做了大量测绘。正如一位曾在阿富汗矿业部工作的阿富汗老工程师告诉《纽约时报》:“我们早就有地图,但大规模开采从未发生过,因为战争打了30多年。”

  施罗德告诉本刊记者,2001年9月11日,他在内布拉斯加的家中看到飞机撞进世贸大厦的电视画面。半小时后,他告诉妻子:“是本·拉登干的,跟阿富汗有关,华盛顿很快会找到我,让我为国效力。”很快,他重返阿富汗,给美国政府提供地理信息,并继续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阿富汗地质勘探。

  施罗德回忆说:“1973年,我第一次去阿富汗,研究阿富汗的自然资源和地形。”美国使馆任命他为喀布尔大学地震监测站站长。“他们并未告诉我,这是在阿富汗北部边境监视苏联和中国的核爆炸,那时我涉世不深,对此全然不知。我只是在大学和使馆之间来回递送地震信息。”施罗德说,后来,使馆对施罗德进行了忠诚调查,基辛格允许由他负责阿富汗国家地图集的搜集和绘制,这是苏联入侵阿富汗前的事。他说:“阿富汗矿藏的发现过程,其实长达90余年。早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就已经开始绘制阿富汗的地质图了,六七十年代苏联与阿富汗地质学家大大加强了勘探力度,30年前人们就知道,阿富汗有丰富的矿藏。苏联绘制的地图,都是保密的,直到后来,国际社会才知道苏联的军事和政治企图。”

  “1974年后,我回到美国。1977年再回到阿富汗时,那里已有250多名苏联地质学家,而美国地质学家只有寥寥几个。”这直观地说明了当初美苏在阿富汗的力量对比变化。1976年,达乌德在苏联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查希尔王朝,成为阿富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但他摆脱苏联束缚的图谋引起苏联不满。于是,“1978年,苏联支持塔拉基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府,然后是走马灯似地变换塔拉基、阿明、卡尔迈勒、纳吉布拉政府,我无法继续留在阿富汗,工作完全中断。我的厨师用他的自行车把我搜集的地图送到美国大使馆,再由大使馆通过外交邮袋寄到内布拉斯加。”施罗德说。

  “80年代,阿富汗起来抵抗苏联,一些抵抗组织成立了圣战者伊斯兰联盟,接受美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我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调查苏联对阿富汗的资源企图上,他们把阿富汗天然气资源输送出境,并开始在艾娜克开采铜矿。1983年,我曾经去巴基斯坦白沙瓦,帮助阿富汗圣战者组织抵抗苏联。”施罗德说,他一边教阿富汗难民怎么在他们的茅坑下打井,一边搜集一些有关阿富汗自然资源的苏联文件。这些文件是被阿富汗人翻印后带出境的,“我能搜集到一些文件,是因为那时我是为数不多的仍然关心阿富汗地质的美国地质学家。那时,我时常感觉自己就像个间谍。不过,间谍不发表论文、不出版著作,那个时期,我发表了许多关于阿富汗地质和资源的论文”。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时,留下了无数勘测矿藏的钻孔,据估计,他们曾勘明的铁矿量为2.4亿吨。苏联和阿富汗地质勘探局曾发现过覆盖阿富汗北部的大型矿带,并以喀布尔西北的普勒胡姆里镇形成了采矿中心。另一条矿带是延阿巴东南边境延伸的卡塔瓦兹(Katawaz)盆地。“随着苏联败退,美国国际发展署(USAID)曾考虑过利用阿富汗丰富的矿产资源重建阿富汗,但阿富汗局势不稳定,后来塔利班建立了政权。90年代初,优尼科(Unocal)石油公司来内布纳斯加大学,雇我们帮忙修建从土库曼斯坦经阿富汗到巴基斯坦的油气管道。”施罗德说。《华盛顿邮报》曾报道,当时为这个美国石油公司做风险分析的顾问,叫哈利扎德(Zalmay Khalilzad)。哈利扎德出生在阿富汗,他普什图族的父亲移民美国前曾在喀布尔的政府里工作,因此哈利扎德与当时阿富汗国内割据的各路军阀与政治领袖都有密切联系,80年代曾是里根政府的顾问和五角大楼战略分析师。1997年,在优尼科的安排下,已经控制了阿富汗但未受到美国政府承认的塔利班政府曾派代表团到得克萨斯的优尼科总部参观访问,即将成为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当时是得州州长。英国广播公司曾报道说,国际公司竞相抢夺修建这条跨阿富汗管道的机会,这个20亿美元的管道协议将意味着从里海的丰富能源中获利。尽管阿富汗政治前景不明朗,但优尼科自信满满,已经开始委托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专家教阿富汗人修建管道的技术,计划给阿富汗妇女开设行政管理课了。英国《卫报》做过这样的分析:“穿过阿富汗的管道能够使美国打入世界上利润最丰厚的市场,欧洲的石油消费增长很慢,竞争激烈。与之相对,南亚市场消费繁荣,罕有竞争。在南边钻油,卖到巴基斯坦和印度,比在西边钻油卖到欧洲,利润高得多。”塔利班占领喀布尔后,《每日电讯报》即评论,保证油气管道能顺利穿越阿富汗,是当时美国政府勉强默认塔利班控制阿富汗的原因。

  基地组织发动的“9·11”恐怖主义袭击,中断了这一进程。曾在休斯敦豪华宾馆的晚宴上与塔利班领导人愉悦谈论油气管道协议的哈利扎德,于是成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和小布什的特别助理,投入到决心剿灭塔利班的战争中。“白宫令美国地质勘探局赴阿富汗重启地质研究。地质勘探局申请了7500万美元的经费,白宫最后拨给500万美元,用这笔钱完成油气、煤炭、矿藏资源的评估和一些培训。”施罗德说。

  后塔利班时期,位于喀布尔的阿富汗地质研究大楼在战火后只剩下空壳,设备、采样和图书馆都被摧毁。美国出了约600万美元重建大楼和设备,英国政府也花800万美元插进一脚,并叫来英国地质勘探局的科学家分析阿富汗自然资源。距喀布尔只有35公里远的安娜克铜矿,炸开老矿道的炸弹把矿层核心部分也炸裂了,那里曾被疑是本·拉登的藏匿之所。地质研究图书馆的一些老图纸,是阿富汗地质学家从家里拿来的,他们在塔利班统治时期把这些苏联时期的图纸带回家偷偷保存。

  曾以美国军人兼地质学家身份在阿富汗加尼兹省工作的斯图尔特(Alexander K. Stewart)是美国圣劳伦斯大学地质学教授。对于阿富汗战争,斯图尔特最深刻的记忆是,他的两位战友,一位经济学家和一位农业学家,都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丧生。正是在加尼兹省,五角大楼在6月的备忘录中称,他们发现了潜在锂矿储备,储量与世界最大的锂矿产国玻利维亚相当,而玻利维亚现在的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美国防部把阿富汗的前景乐观地描绘为“锂矿的沙特阿拉伯”。斯图尔特告诉本刊记者:“其实,直到2009年,在加尼兹省的美国地质学家还寥寥无几。在战后局势较稳定的2004到2006年,很可能也只有一小支人数不多的地质科学家来到阿富汗。”

  五角大楼认为,这一次“矿藏大发现”,主要是在2004至2006年进行的。五角大楼说,2006年,美国地质勘探局做了几次空中勘测,把重力和磁场测量仪放在美国海军欧丽安P-3反潜飞机上,飞遍了阿富汗70%的领土。2007年,在此基础上,英美地质学家在旧式英国轰炸机上安装了矿藏探测仪,获得了地表下矿藏的更多信息。“地质和地理发现绝不是这场战争的功劳或副产品。”施罗德说,“只有当科学家能够自由行动,能够实地触摸和研究一块块的岩石时,才可能有真正好的地质发现。现在的进展,顶多是军方完成的详细的遥感光谱分析,但还需要实地勘探的修正和改进。就算依靠军方获得的少量发现,实际的开采也只能在敌对状态消解后才能进行。”

  斯图尔特则说:“军人兼科学家的双重身份,在我身上矛盾相处。科学研究需要大量时间,不断搜集数据、合成、解释和讨论,军队关心的则是有形、显著、快速的成效。科学研究的节奏与军方时间表显然无法协调。而且,美国将军根本不在乎科学家做什么。阿富汗战争使得美国政府和军方把一些资金和注意力放到地质勘探上,是因为作为阿富汗战略的一部分,美国总得考虑重建问题。2007年资源调查后,美国和阿富汗政府都不愿费事去分析调查结果,没人花时间去分析这些技术数据的经济价值。直到2009年,在伊拉克的一个商业发展项目转移到阿富汗,才把这些数据估算成美元。实际上,正在进行的战争限制了地质发现的进程,我们很早就知道,阿富汗有丰富的矿藏,仅仅是出于政治上的目的,这些矿藏储备现在被量化了一下。”

  “1万亿美元的矿藏,足以推动阿富汗的发展,启动阿富汗的工业化,改变阿富汗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施罗德说,“不幸的是,发现矿藏只是第一步。阿富汗矿藏被发现了30多年,但还未给阿富汗带来过工业化和稳定的经济增长。”斯图尔特则说:“阿富汗人的国家概念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国家,他们仍然对自己的部落、族群和宗教保持忠诚。我曾见过,要让拥有土地和矿藏资源的部落与政府合作,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越多的财富,往往意味着越严重的腐败。还别忘记了,阿富汗几乎没有任何现代矿业的基础设施,他们仅仅从事过手工作坊式的、小规模的宝石开采,当地人手工挖矿,用驴子从地下拉矿,几乎没有人接受过现代化矿业操作的训练。要开采这些资源,甚至还没有公路、铁路和设备。当地的阿富汗人真的能从这些矿藏资源中获利吗?这真是一个挑战。”■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三联生活周刊

更多关于 阿富汗 矿产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