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默克尔称中国之行非常成功 中德以包容方式交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0日13:04  CCTV《环球视线》

  CCTV《环球视线》2010年7月19日播出:专访默克尔-中国之行重要而难得,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 水均益:

  给大家看一段画面,画面是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南非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德国对阵阿根廷的比赛现场,画面上面激动万分,手舞足蹈的女士就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德国队进球之后,默克尔欢呼雀跃地形象,给广大的中国球迷也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昨天默克尔正式结束了对我国为期四天的正式访问,带着十项大单,以及价值40多亿美元的合同,继续着她的旅程。

  在7月17日,默克尔在中国的古都西安度过了她自己56岁的生日,我们在她生日当天在西安采访了她。这是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五年来首次接受中国电视媒体的采访,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从她喜爱的德国队开始的。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我们的高端访问,专访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

  (播放短片)

  记者 水均益:

  德国足球在这次世界杯期间在中国受到了热捧,我不知道您对这支德国足球队有什么特别的喜爱?比如说某一个球员,您觉得他肯定会成为像梅西或者卡卡这样世界级的球员吗?我举一个名字,比如说穆勒。

  默克尔 德国总理:

  首先我作为德国总理,对德国足球队的表现,感到非常振奋,我很高兴,德国队在世界上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这是一支很年轻的队伍,它向世界展示了过去德国不太为人所知的一面。过去德国人留给世界的印象,大都是勤奋和严肃,但这支足球队向我们证明了德国人也能富有激情,快乐地踢球。我们这支球队里面有很多年轻富有天赋的球员,比如施魏因施泰格,还有一些年轻的球员,比如说托马斯穆勒、厄齐尔等等,我们的球队是一支多元化的球队,有些球员是土生土长的德国人,还有些球员的父母则有移民背景,但是他们都在为德国队踢球,我觉得这其实是我们社会融合的一个非常好的体现。

  解说:

  世界杯余波未平,7月15日,默克尔带领一半的内阁成员,25家企业巨头,以及众多国会议员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四天的正式访问。许多媒体普遍认为,此次访问表明经济合作将再度成为中德交往的主轴,更有许多评论把此次访问看作是默克尔对华政策的默默转身。

  此次是默克尔就任德国总理以来第四次访华,17日下午,默克尔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参观过程中默克尔一边听取讲解,一边还向博物馆馆长询问她感兴趣的问题,甚至还掏出自己的手机拍摄兵马俑。

  对于这位四次到访的德国女总理来说,参观兵马俑,了解中国古老文化,将成为她此次中国之行非常值得纪念的章节。

  默克尔:

  在这次访问中国之前,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人生中是否会有一个生日会在中国度过,这次中国之行非常重要而难得,我也很高兴来到西安。

  水均益:

  我注意到,您昨天在中央党校的时候,曾经提到这么一句话,你说完全可以肯定,中国不是东德,今天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特别想亲耳聆听一下总理女士,您怎么界定中德关系真实的内涵?

  默克尔:

  实际上当人们问中国是不是东德的时候,这两者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中国走的是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所以我觉得中德之间,实际上是以一种互相包容的方式在进行交往,而且我们也承认,双方之间的这种发展,中国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国家。如果我们去看一下,过去这几十年来中国自己所经历的变化,看一下中国需要克服的问题,比如西安每年有30万大学毕业生,他们要工作,他们要住房,实际上都是非常难的问题,这些都不是我们一下能够了解的。但反过来讲,德国在其它的方面,比说在环保、城市规划,以及能源利用等方面,我们有很多很好的经验,我们也非常愿意把这些知识技能与中国的朋友们分享。

  解说:

  经贸关系一直是中德关系的突出亮点。2009年,即便深入国际金融危机的漩涡中,中德双边贸易额仍达到1057.3亿美元,占中国和欧盟贸易的四分之一。德国对华出口额则达到558亿美元,成为德国外贸的一大亮点。

  英国《金融时报》就曾评论道,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地区的需求仍然疲软的情况下,许多德国制造商认为,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不断加速的复苏,是由中国推动的。

  此次默克尔来访的成果表明,经济合作再次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德关系的主旋律,默克尔带走的十项协议,以及40多亿美元的大单,将开启中德关系一个新的蜜月期。

  水均益:

  按中国的说法,您是属马的,您知道在中国有一个词叫马到成功,是不是这次访问中国,已经是马到成功,因为我们知道昨天咱们中德双方签了一系列的协议,而且宣布要推进中德的战略伙伴关系。总体来讲,请您给我们评价一下,这次访问中国,会不会像有些媒体说的,说这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做生意的这样一个旅途,不知道您对此怎么回应?

  默克尔:

  我的中国之行包含许多方面,我自己觉得这次中国之行是非常成功的,而且这次访问正处于中德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现在已经部分地克服了世界经济危机,但是世界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我想在这个方面,中德两个国家,在克服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我们也有义务再进一步做出这样的贡献。这次中国之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中德两国一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有着非常密切的往来,胡锦涛主席同我在G20峰会上会晤,温家宝总理同我进行会晤,就能说明这个问题,我特别高兴能够在这个时候到中国来,一是和中国的领导人进行政治会谈,其次我也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我们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现如今有很多的德国企业都在中国进行投资,大概有六千家德国的企业在中国进行投资,这些投资者实际上也是在向中国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已经开始有不少的中国企业到德国去投资,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是这个数字却在不断地增长。

  水均益:

  我听说今天上午您和温总理在会见企业界代表的时候,温总理也表示特别欢迎,德国到中国的西部,参加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其中包括几个城市,像西安,还有兰州,兰州顺便提一句,是我的故乡,是我的老家,我不知道在这方面,您是否感兴趣?

  默克尔:

  我们当然非常感兴趣,温家宝总理今天再次向德国企业发出了一个号召,希望德国的企业今后能够到中国的西部去,德国的企业也非常愿意这样做。比如说西门子在西安,就成立了一家非常好的合资企业,我们也去参观了这家企业,在今后这段时间里,中国将会很好地发展西部地区,德国的企业也会非常踊跃地到中国来,到中国的各个地方进行投资。

  水均益:

  昨天您表示要帮助推动欧盟,来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想问一下总理女士,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步骤?

  默克尔:

  实际上欧盟所做出的承诺是我们会做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工作,比如说如果我们向中国提出十个要求,或者是十个条件,让中国将其完成,然后我们再去提二十个要求,或者是更多的条件,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行的,当然还有一些工作是需要中国去做的,比如说有一些技术上的标准和一些技术上的准则,如果要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那么中国就要很好地履行这些标准,现在恐怕中国还有一部分标准没有圆满地完成。那么我想这方面应当继续得以改善,从原则上来讲,欧盟并没有拒绝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是我认为,要想让欧盟承认的话,可能中国还有一些技术性的工作要做,为此今年9月份,欧盟将会开展一个工作会议,专门讨论这个话题。

  水均益:

  总理女士,涉及到欧洲的现在经济的情况,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看到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能不能告诉我们,欧元我们信得过吗?

  默克尔:

  是的,欧元是值得信任的,欧元现在又在上涨,这也是我们很高兴看到的,我说欧元是值得信任的,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欧元区的各成员国在这个重要的时刻都团结在了一起。另一方面,就是那些暂时比较困难的国家,也接受了一些方案,也承诺要使自己的经济变得更好,以有利于欧元发展的方向,来发展自己的经济,这对于现在处于低谷的欧元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

  在这里我要对温家宝总理以及中国政府表示感谢,在欧元处于危机时,他们没有对欧元失去信心。与此同时,我也要对中国在这个时候为了欧元的稳定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解说:

  2005年11月22日,默克尔在联邦议院总理选举中以明显多数票当选新一届联邦总理,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从此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

  谁曾想到,当年在校园中默默无闻,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的小女孩儿,如今成为了德国的政坛领袖。

  谁又曾想到,当年在实验室里认真勤奋的物理学家,如今成为了冷静应战世界经济危机,力保德国经济的风云人物。

  2009年默克尔当选时代周刊年度人物之一,时代周刊这样评价她。“默克尔是一个务实并善于抓住机会的人”。然而对于默克尔来说,她所扮演的角色绝不仅仅是德国总理。在休息的时候,她更愿意与从事科研的丈夫讨论一些科学难题,更愿意为丈夫做饭洗衣,承担家务。

  水均益:

  在中国您有很多的粉丝,特别是很多中国的女孩,包括中国的女性,对您非常非常敬仰,我想问一下,研究所里边的科学家,或者自家餐厅里边快乐的家庭主妇,还是能够叱咤风云的政治家,这三者当中,哪种角色您觉得更好?

  默克尔:

  在我的人生当中有很多不同的阶段,在民主德国到两德统一的时期,我坚决地放弃了科学研究,选择了政坛,我很乐意回忆曾经担任研究员的那种时光,但是现在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富有激情的女政治家,所以我想我不会再回到科学界。另一方面,我认为家庭主妇的一些技能,对于一名女政治家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它可以让我在从政之余有所放松,所以我觉得做一个家庭主妇其实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而且也是一个富有激情的政治家应该乐于做的一件事情。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默克尔 访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