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维基揭秘”狙击美国阿富汗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0日11:12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维基揭秘”狙击美国阿富汗政策

  在9万多份文件中,媒体挖出的事实表明,373部队的部分行动是赤裸裸的暴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且有些并非是在和敌方交火的过程中造成

  文 | 忘言

  一个澳大利亚人,用91000份报告狠狠“狙击”了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府。海量泄密文件还卷进了英国、加拿大等一干北约国家和阿富汗、巴基斯坦这样还在反恐前线战斗的国家。而且事态发展到现阶段,仍然没有结束的迹象。

  “维基揭秘”和它的创始人胡里安。阿桑奇在这次事件中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泄密事件。以因特网为传播手段的新兴媒体,在美国海外战争的关键当口给了美国政府重重一击,更让美国与地区内主要反恐盟友的关系顿生嫌隙。

  美国怀疑巴基斯坦帮助塔利班

  已经进行了6年的阿富汗战争可以说正在紧要关头:战事仍呈胶着,塔利班势力卷土重来且装备更加精良,卡尔扎伊政府朝纲不振,以荷兰为首的北约各国纷纷准备撤军或压缩驻阿人员……

  日子已经够糟心了。奥巴马刚刚撤换了不听话、乱讲话的麦克里斯特尔,换上了心腹彼得雷乌斯,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维基揭秘”就送上了“堵心大礼”---卷帙浩繁的“阿富汗战争日记”,一家伙把9万多份机密文件捅到了网上。

  试图掩盖平民死亡、怀疑盟友巴基斯坦帮助塔利班、美国军方自己对战事预测灰暗⋯⋯任何一个题目都足够刺眼。从白宫到五角大楼的所有新闻官必须开足马力向媒体做各种解释。

  本来稍稍平息的事态,又让“大嘴巴”英国首相卡梅伦扇起一把新火。他在印度指责巴基斯坦“鼓励输出恐怖”,希望这个给他的政府提供了大量反恐情报的国家“不要成为武装分子的基地”。这给本已复杂的美巴关系格局中又增添了英巴裂痕,弄得已经因为揭秘事件正在火头上的巴基斯坦愤怒异常。

  比新闻官们更头疼的,是美国国务院的外交官。揭秘文件中最受关注的焦点是美国关于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的内部评估报告。文件中说,美方认为这家在巴基斯坦权倾朝野的情报机构在和美方结盟并获得了数十亿美元反恐援助后,还和塔利班有勾连。

  虽然美方极力在公开和私下场合试图挽回影响,巴方也作出了公开表态,称报告和实际情况“有出入”,但对巴方来说,以这样的渠道和方式了解到“盟友”私底下的真实想法,绝不会是件愉快的事。

  “对奥巴马政府来说,这显然会让事情复杂化,”前中央情报局情报分析员、现布鲁金斯学会负责评估美国和巴基斯坦政策的研究人员布鲁斯。瑞德尔说。他指出,美方除去继续和巴方合作“别无选择”,而这些文件泄露后,要“保持住美国国会和公众对阿富汗战事的支持更加困难。”

  373部队——战争犯罪的范本

  从伊拉克战争到阿富汗战争,滥杀平民、监狱虐囚、私设黑狱⋯⋯美国军方和情报机构在两场战争中本已名誉扫地,这一次的揭秘文件更让美军形象再受重创。某些美国军方的特种行动直接被媒体指斥为“战争犯罪”,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军方用来开展特种行动的精英部队---373部队。在解密的数万份文件中,提到373部队就有近200份。 

  在9万多份文件中,媒体挖出的事实表明,373部队的部分行动是赤裸裸的暴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且有些并非是在和敌方交火的过程中造成。

  2007年6月,373部队奉派搜寻塔利班首领拉赫曼。他们趁着夜色潜入目的地,与叛乱分子交火时,还唤来AC-130武装直升机将“敌人”一锅端掉。后来才发现,他们真正的交火对象是阿富汗国民警察。文件披露,当时阿富汗部队也正在进行一次夜间行动,这次被定性为“误伤”的事件造成了7死4伤。 

  在另一次行动中,373部队企图通过秘密袭击抓获在巴基斯坦边境开办恐怖训练营的塔利班首领阿利比。参战队员向目标建筑发射了5枚火箭,随即冲进一片狼藉的废墟,发现了6名死者,还有7个孩子,但阿利比不在其中。揭秘的文件声称,最早的目标核查中并没有显示目标区有孩子。文件还引述了一位阿富汗官员的话说,当地居民“认为是碰上了流氓” 。

  阿桑奇说,在阿富汗,类似攻击的次数可能达到数万次,而这些材料都应该可以成为调查“战争罪”的证据。

  在这次数量惊人的文件中,最让奥巴马政府闹心的,可能就是类似373部队这样的内容。对于那些影响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政府关系的文件,可以把责任推给上届政府,而且他们已经这样做了。对于美国政府和军队之间的矛盾,奥巴马已经通过“斩马谡”的手段换了指挥官,树立了自己和现政府的权威。而以“误伤”的名义滥杀平民,才最具杀伤力,不仅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公愤,而且会极大动摇美国民众对迁延不决的阿富汗战事的信心,更会直接影响马上到来的美国中期选举的选情。

  阿桑奇和曼宁:英雄还是叛徒?

  很少人能想到把这么多国家政坛搅得风生水起的居然是个只有39岁,长了张娃娃脸的澳大利亚人阿桑奇。他管理的“维基揭秘”网站只有6名全职志愿者,同时提供志愿服务的有1000名遍布全球各地的加密专家。

  采访他的媒体说,这位墨尔本大学的物理专业毕业生、前黑客说话语调轻柔,有时甚至听不太清他说的话。虽然接受采访时坐在一张软皮椅子上,但说话却足够有力度。

  对他这次狙击行动和已经产生的影响,阿桑奇似乎并不满意。“对单独一次解密行动而言,难点在于数量和规模越大,对文件恰当报道的几率就越少,因为它是一次性对所有人发布的,”他的话一定会让美国官方抓狂,因为泄密文件已经如水银泻地,就像阿桑奇为“维基揭秘”在微博(http://t.sina.com.cn)上起的名字:无处不在(EVERYWHERE)。

  更让美国人感到如芒刺在背的是,阿桑奇手中还握着15000份机密文件,而且不仅通过他的加密专家给文件加了密,还找到了其他网站同情者,再度“轰炸”美国政府的神经看来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俗话说“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这样大范围的“泄密”也将美国大兵布拉德利。曼宁投放到聚光灯下。22岁的曼宁本是美国陆军的情报分析师,5月份一段美国阿帕奇直升机在伊拉克攻击平民的录像片段被泄密后,曼宁被捕,目前已经从被羁押的科威特军队监狱转送到弗吉尼亚的海军陆战队基地接受讯问。6月,五角大楼就声称,正在就曼宁向“维基揭秘”提供机密影像和多达26万份的外交电报展开调查。

  随着美方动用军方和情报机构调查的深入,已经有消息透露出调查将“超出军队的范围”。最新被锁定的目标是加州萨克拉门托的一个计算机黑客阿德里安。拉莫。他已经表示虽然不能提供姓名,但一个在波士顿地区的“隐身人”帮助曼宁安装了所需的加密软件。

  而像阿桑奇和曼宁这样的人到底是“英雄”还是“叛徒”的争论早在40年前就曾经进行过。上世纪70年代,《纽约时报》获得了美国政府越南政策演变的评估报告。著名记者詹姆斯。赖斯顿迅速组织资深记者和编辑,无视尼克松政府的威胁,连续刊发文件摘要,这就是美国新闻史上著名的“五角大楼报告”事件。“泄密者”丹尼尔。艾尔斯伯格后来被称为终结越战的“英雄”。阿桑奇显然熟悉这个案例,接受采访也没忘援引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来做自己的挡箭牌。

  但阿桑奇与前辈最大的不同在于,是现代互联网环境才让如此大规模的泄密成为可能。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互联网安全专家詹姆斯。刘易斯说,当年艾尔斯伯格“是弄了一大厚摞的纸,把它给了一名记者”。而现在,“你可以弄到多得多的文件,把它们给全世界。”

  正如另一名计算机安全专家丹。杰克逊所说,“报纸没有可能发表9万份文件,但‘维基揭秘’做到这点也就是几秒钟的事”。如此大规模的泄密,就发生在鼠标一点之间。■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