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控东亚 美环华军演背后
本报记者 葛晓光 发自上海
“美国将重返东南亚。”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一年前曾经这样说。
这之后,美国以特有的方式“重返”了它实际上从未离开过的亚洲——在中国周边不停地炫示武力,围绕中国展开密集外交。
“军力报告”玄机
2000年以来,美国军方每年3月都会向国会提交中国军力报告。过去的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力报告》,今年则改名为《2010年度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与安全发展》。发表时间也晚了5个月。
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the Cato Institute)的防务问题专家大卫·伊森博格(David Isenberg)对记者指出:“军力报告实际上是美国各方利益妥协的产物,五角大楼倾向于夸大中国的军力,而白宫与国务院则相对温和一些,以免过分‘刺激’中国,因此,延长时间很正常。”
据《华盛顿邮报》透露,8月发布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之所以改名,是因为现在“巧实力”成为美国的战略指导思想,报告内容降低了军事成分,以突出美国的“软实力”思维。需指出的是,这次公开的只是报告中的“非机密”部分,但基本体现了美国军方对中国的态度与判断。
8月18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大校表示:美国国防部无视客观事实,指责中国正常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中方表示坚决反对。
冷战时美国针对苏联每年出台军力报告。苏联解体后,美国国防部的“写作班子”便失去工作对象。从2000年起,美国国防部的年度报告开始聚焦于中国的军力。今年的报告,自然也不能例外。
报告指责中国军力发展不透明之外,亦用猜测的语气攻击中国海军的发展。
该报告说,为应对在东海与南海的领土纠纷,中国正逐步提高在这两个海域的作战行动能力,因此“中国可能将在今年内着手建造第一艘国产航母,并在今后10年建造更多艘航母与支持舰”。
报告同时声称,中国海军的打击力已“延伸至第二岛链”,并渲染中国海军“导弹打航母”的能力。该报告称,“这种导弹可能预示着美国海军主导地位的终结,显然是美国的一大忧患。”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的张国庆研究员认为,“在西方对中国军力的误读中,集大成者当数美国国防部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而参与编撰报告的所谓专家们其实大多为政客和业余情报人员,他们常以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作为证据,往往容易出现道听途说的错误。”
公布时机敏感
据美国媒体透露,美国军政、外交、学术圈的“中国通”以及军方情报部门往往是《中国军力报告》的编写主力。而有资格对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的,既有白宫官员,又有国会议员。因此,每一次报告出台之前,“报告撰写者与报告批评人之间都会爆发激烈的争论,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达成共识。”
“美国政治是一种利益集团政治,代表军工集团的强硬人士倾向于对中国施压,而代表对华友好的工商界人士,则倾向于以温和立场对待中国,”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张家栋教授对记者指出,“美国这次报告迟5个月出台,除了与内部利益集团博弈有关,显然也是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尤其是与最近美军在中国周边的一系列活动有关,因此,可以说这份报告是一个敏感时期的一个敏感文件。”
据美国媒体报道,早在7月下旬,国务卿希拉里便与越南协商,希望越南能主动向美国靠拢以达到制衡中国崛起的目的。据说,当时越南对美方的提议并不积极,而是希望再看看中国方面的反应。因此,有分析人士便认为,美国在这个时候发表报告“显然是为这些国家的一些强硬派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依据”,以使他们相信“中国的确是一个威胁”。
五角大楼的鹰派在推动报告强势出炉的过程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内的一些鹰派人士哀叹“西太平洋海权已经转移,黄海已经成为中国划定的禁地”。美军指挥官、海军战争学院教授克拉斯卡甚至在最新的《奥比斯》(Orbis)杂志上发表了《美国如何在2015年的海战中败给中国》一文,描述了美军“乔治·华盛顿”航母被击沉。
“最近‘海权转移’成为美国战略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美国航母要不要去中国周边海域也是焦点,但尚未有结论,”伊森博格对记者指出,“无疑,这份报告的发表使人们更加重视这一话题,并迫切地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合理的答案。”
力图主导东亚
“该报告的最后落脚点还是集中在东亚地区形势上,美国在报告中表达了一种要主导东亚的强烈愿望,”张家栋教授对记者指出,“这份报告应该与日本最近关于‘日美安全条约’的言论结合起来看。”
在今年的报告里,奥巴马政府改变了布什政府时期的政策,不再直接提及“钓鱼诸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结果引起了日本方面的极大恐慌。据日本媒体,在金融危机后美方需要中国的合作,因而希望通过不直接表述的方式避免“刺激中国”。
但是,在中国军力报告出台之后,为了免除日本方面的误解,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赶紧出来解释说,《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明确规定,该条约适用于日本施政权之下的领域,因此,安保条约适用于“尖阁诸岛”(即钓鱼诸岛)。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美国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中东、南亚地区,结果发现在美国展开反恐斗争的同时“中国已经悄悄地崛起”,而现在“美国则开始努力在亚洲加强自己的地位”。
为此,国务卿希拉里在上任的18个月以来,已先后5次访问亚洲,并且在未来的几个月内还将访问。正如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所指出的那样:“如果美国不积极介入该地区,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就会进一步发动攻势,我们的地位就会被削弱。”
8月10日,美国著名“鹰派”人士、前副国务卿、现为美国“企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的约翰·博尔顿,便公然对中国发出挑衅言论。
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博尔顿声称美国必须“对北京的蛮横无礼做出强硬的应对”,而“奥巴马政府对北京采取软上加软的反应,保守派不能听之任之”。
对此,张家栋教授指出,“这份军力报告显然更多的是体现了美国军方保守派的一些观点,毕竟这里面牵涉到军方具体的利益”。不过,张教授同时认为,“这份报告也强烈反映了美国要主导东亚局势的愿望,对此中国不能不加以重视。”
|
|
|